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瓦,你想不到的美,憑此征服世界獲得最高獎

中國瓦,你想不到的美,憑此征服世界獲得最高獎

瓦片,中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

瓦片不單擋雨,還有保溫作用,

比木質房頂或者稻草房頂更實用,

所以,以前是富貴人家裡才用。

由於鋼筋混凝土的出現,

還有瓦片的易脆性,

導致瓦片有很長一段時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瓦片因其固有的歷史,

以及獨有特色和美感,

另瓦片再次煥發生命的活力。

瓦片,不怕水,

可置於室外的特性;可觀賞,多種圖案組合,

蘇州園林的窗瓦的應用

北京四合院里京兆尹餐廳將瓦、磚、木、麻等元素大膽翻新,重新定位,呈現出中西合璧、自然雅緻的獨特氛圍。

豎向空間融入,混合了裝飾性與空間感。

還有在園林鋪地中的運用。

瓦片獨有的歲月沉澱感,

會讓人有一種活的寧謐,

也許這就是瓦的魅力。

中國用瓦,融入了哲學,

瓦從不單片使用,都是同聲相和、共生共榮。

瓦片,從誕生於公元前1000多年以來,

如老祖宗一樣,

靜默於屋檐之上,

庇護著世世代代的兒女子孫。

很多時候,瓦片已經不僅是一種物質形態,

是中國人骨子裡流動的一個印記,

也是中華文化上一段深刻的記憶。

中國頂級建築大師——王澍說過,

瓦在我眼中它並不僅僅是種建築材料,

它代表了一種境界,

也代表了我的建築觀,

我認為我從來不是在設計一個房子,而是在建造一個世界。

王澍在威尼斯第十屆國際建築展雙年展中國館中建造的瓦園

是以用回收的江南舊瓦,

支撐起一片巨大瓦面。

一半平鋪,

一半沿對角線起坡。

它既是場地,

登臨其上,

又似屋面,

它實際上是一種全新意識的園林,

瓦園,是一處沉思與反省之地。

用回收舊瓦建造,重啟了中國傳統上建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建造方式。

還有王澍的水岸山居

波浪形的黑瓦屋頂,

黃色的土牆,

水岸山居宛如水鄉的長廊,

又如山地的村落,

它利落的線條和迴轉的空間,

也充滿現代美感。

最著名的當屬王澍設計的寧波歷史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的外觀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斷,

這座建築有著被人力切割的方正邊界。

建築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

從遠處看,這是一個方盒子,

或者說,是在紀念性的大廣場邊的一堆雜磚。

建築外牆用的是收集來的20多種舊磚瓦砌築和包裹。

王澍憑著對瓦片的運用,

得到2012年度「普列茨克」建築獎,

成為中國獲該獎第一人。

貝聿銘早先在1983年獲得過,

但畢竟是美籍華人,

榮譽還不能真正歸於中國。

搜集起來的殘磚碎瓦,

相互交錯堆疊起來,

變成了博物館獨有的牆壁

在博物館的牆上,

你看不到一模一樣的磚瓦,

每一塊都是絕無僅有,

經過時間打磨過的。

還有李興剛的績溪博物館,

也是對瓦片的運用有很深的理解。

整個建築覆蓋在一個連續的瓦面之下,

起伏的屋面輪廓和肌理彷彿績溪周邊山形水系,

是「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併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的「績溪之形」的充分演繹和展現。

建築屋頂上的瓦片

瓦片在建築立面上的運用。

縱向排列的瓦片,

可以讓屋面過渡之處平滑而連續,

讓建築本身更顯挺拔。

人們在觀賞古建的時候,

視線便不自覺地從檐下引向屋面、

屋頂直至遙遠的天際,

給人廣闊深遠的想像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ugo洪 的精彩文章: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的來由
用佛法去應酬——給所有誤解佛法的人

TAG:Hugo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