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身體最愛這些小動作,強身又健體!隨手一做,勝似吃「補品」
天氣越來越涼,人變得慵懶不說,不少疾病也到了高發時期。這時的你,不妨做幾個簡單的小動作,改善精氣神,提高免疫力。
1、揉腹不斷,慢病難犯
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布;而肚臍周圍有任脈、帶脈、沖脈等。因此經常按摩腹部有很多驚人的養生功效。
1
促消化
順時針
按摩腹部,與胃腸道走向一致,有利於腸道蠕動,對
防治便秘
有一定作用;而逆時針摩腹
,起到補的作用,能緩解腹瀉
。2
減少腹部脂肪
常對腹部按揉能促進脂肪分解及消耗的速度,以此能起到消除腹部「游泳圈」的效果。
3
緩解大腦疲勞
揉腹產生的「啡肽」類物質,能夠迅速緩解大腦疲勞,讓人產生愉悅清爽的感覺。
【方法】
晨起或睡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螺旋式地逐漸擴大,直至揉遍全腹。再反方向揉數十遍即可。
注意
:揉時力度要適中,不宜過飽過飢,有胃腸炎、闌尾炎、內臟出血等急腹症者忌揉。
2、
揉揉耳朵,調養全身
1
揉外緣
耳廓外緣的耳穴主要對應於人的四肢。長期揉耳廓外緣,可以使
四肢強健
。【方法】
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夾住耳朵外緣,來回搓揉,每天100次。
2
揉耳垂
耳垂對應人體的頭、面部。經常按揉耳垂,可以
美容養顏、醒神健腦。
【方法】
將食指和中指併攏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後面,3個指頭盡量將頭面區全部捏住揉動。食指和中指不動,拇指做搓揉動作,順時針揉50次,逆時針揉50次。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
3、閑時搓手,養生防病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魚際穴等,經常搓手可以起到調節臟腑、美容養生的作用。
1
搓手指
「十指連心」,不同的手指與不同的臟器相對應。
拇指
對應肺經、脾經,可改善感冒,幫助消化
;食指
對應大腸經,可改善老年性便秘
;小拇指
對應心經,可改善心臟疾病
,提高微循環,心梗腦梗、氣血不通等患者可多按壓。2
搓手心
搓手心能刺激手部穴位,調整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同時還能提高雙手的靈活度,強化手和腦的協調力。
小竅門
:直接搓手,對穴位的按壓、刺激作用小,可以握住筷子搓手。切忌過急,過度用力。
4、睡前搓腳,活血益腎
腳被稱為「第二心臟」,連通著全身的神經和血管,卻在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常易血流不暢。睡前搓搓腳心,能活血通絡,補腦益腎。
1
干搓法
右手握住右腳背前部,用左手沿腳心上下搓到腳心發熱;再換腳重複先前動作。搓的力度以自己舒適為宜。
2
濕搓法
先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 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再搓腳心10分鐘左右能起到刺激經絡的作用。
5、晨起梳頭,伸肢
1
梳頭
頭部穴位多,晨起用五指梳頭可以刺激穴位,促進新陳代謝,
改善和提高腦部血液流動
。【方法】
手指半彎曲,用指尖由前向後梳撓頭皮;先梳頭皮中線附近,再依次向左右兩側及耳朵上方頭皮移動;重複做三遍即可。
2
伸懶腰
常伸懶腰乃古訓,消疲養血又養心。伸伸懶腰,確實有助於
疏通經絡
,促進氣血運行
,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很適合老年人。【方法】
平躺在床上,雙手高舉過頭,十指用力伸直張開;雙腳伸直,腳尖向下壓,伸展全身;呼氣的時候,左右扭扭身。
6、擦鼻通氣,捏頸降壓,按腳踝補腎
1
迎香穴
擦鼻翼(迎香穴)可促進鼻部血液流通,改變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
通利鼻竅
之效。【方法】
食指彎曲,一個方向按揉鼻翼兩側(迎香穴)20下。
2
風池穴
頸脖後方有個風池穴,按揉此穴位能
降血壓
,降顱內壓,調節上肢溫度。【方法】
手指放在風池穴按揉,半分鐘左右,有酸脹感為宜;再抓一抓脖子,捏住皮膚及皮下軟組織,向上提拉,以舒適為度。
3
太溪穴
腳內踝的後方有個太溪穴,按摩此穴位有
滋陰補腎
的功效。【方法】
用食指按壓太溪穴,用拇指按揉太溪穴。平時如果您覺得下肢酸脹,都可以做這個保健穴位按摩,每次按摩5到10分鐘。
推薦閱讀
中國132歲老人首次公開長壽秘訣!簡單到人人可複製...
殺死我們的不是疾病,而是我們自己!請不要再虐待你的器官了!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好文推薦!)
最新公布的長壽辦法,喝茶僅排第13,排第一的居然是...
不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從頭到腳健康自測法,太實用了,一定收藏!(附大病早期信號表)
⊙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號:w13714009507)
痛則不通,通則不通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傳承數千年的中醫養生文化,普及刮痧、拔罐、艾灸、經絡保養等中醫傳統保健方式,讓您擁有美麗健康的身體。
如何養生?請
點擊閱讀原文


※【每日一穴】足五里穴:固化脾土,除濕降濁
※【每日一穴】大椎穴:益氣壯陽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