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終生受益!
哲學家西塞羅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家艾默生說: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中國有句諺語叫:習慣成自然。
在我看來,好習慣是一種「儲蓄」,儲蓄時間越長利息收益越大;而壞習慣是「高利貸」,時間越長負債就越多。
我們常說孩子生下來如同「一張白紙」,播種一種習慣,將會收穫完全不同的人生。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學前要「釋放天性」、盡情玩耍,什麼也不用管,等到上了小學有學校管了、有老師教了、放學有作業約束了,孩子自然會「收心」。其實這种放任的態度是非常「危險」的,那些因為監督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的新聞背後,就是忽視了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與其憂慮孩子今後的成長,不如早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為適應小學生活打下基礎:
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
孩子賴床不起、經常遲到,晚上貪玩不睡覺,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1、 家長以身作則,早睡早起
2、 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3、 打卡獎勵,即如果孩子連續一周按照計劃早睡早起,給孩子一個小小獎勵
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習慣
首先是語言上的「文明」,不說「髒話」,見到認識的人要主動打招呼;另一方面是舉止得體,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排隊時文明禮讓。
1、 所謂的「教養」就是多為別人著想
2、 文明禮貌是良好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
3、 千萬不要以「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就讓讓吧」為理由縱容孩子
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
吃飯、穿衣、整理房間,這些生活能力從孩子一歲半左右就要注重培養了,一開始孩子的行動後果可能是「混亂」的,吃的滿身都是、穿反衣服系錯扣子、房間收拾一團糟,只要家長積極鼓勵、不過分干預,寶寶的自理能力會越來越強。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過分溺愛孩子
2、 鼓勵孩子做家務,讓孩子了解「勞動」的意義
3、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表揚,讓他們知道是哪個具體的行為做得好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很多孩子一到上學就頭疼、一看書就犯困。這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本身就不愛閱讀,家裡沒有一個安靜的閱讀氛圍。
1、 挑選優質童書,從嬰兒時期就可以讀故事書、兒歌給寶寶聽
2、 2—3歲親子共讀,每天下班後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閱讀
3、 3歲以上,鼓勵孩子複述故事,你來做「聽眾」
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孩子體質差,很多寶媽可能比較關心「吃點什麼營養的?」「吃什麼補補?」其實,增強體質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強戶外運動,還能促進營養吸收、預防兒童肥胖。
1、 爸爸發揮主力作用,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2、 培養孩子一項「運動技能」,增強孩子自信
3、 鼓勵孩子和周圍小夥伴進行「團體活動」,培養團隊協調能力。
最最重要的一點,父母讓孩子養成的習慣,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 身教永遠勝於言傳,有些道理說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