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朗誦詩人高蘭為什麼取名「高蘭」?原來與這兩位文豪有關!

朗誦詩人高蘭為什麼取名「高蘭」?原來與這兩位文豪有關!


朗誦詩人高蘭為什麼取名「高蘭」?原來與這兩位文豪有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高蘭先生(1909—1987)是我國現代著名朗誦詩人。他原名郭德浩,有一次,當他又寫完一首激情高昂的詩篇,舉首望壁,凝視著自己一向推崇的兩位文豪高爾基和羅曼?羅蘭在莫斯科的合影時,不禁心有所動,遂將自己的名字寫為「高蘭」。

高蘭先生出生於黑龍江省璦琿縣。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高蘭毅然揮別校園,參加了北平學生卧軌南下的愛國請願活動,投身到了抗日宣傳隊伍之中。他曾在《我的家在黑龍江》一詩中寫道:「我的家在興安嶺之陽,/在黑龍江的岸上!/江北是那遼闊而自由的西伯利亞,/江南便是我生長的家鄉。」他在《大公報》上發表詩歌《給姑娘們》,鼓勵自己的同胞們,包括那些從未走出過閨房的少女們,都能夠走下綉樓,換上戎裝,拿起刀槍,「我們只有誓死抵抗,/希求真正的民族解放」。

高蘭先生本來十分熱衷於晏殊、晏幾道等花間詞的研讀,讀書期間曾選擇晏殊、晏幾道作為攻研方向。可是從南京請願歸來後,他放下了對「二晏」的研究,在郭紹虞和鄭振鐸兩位先生的指導下,改為研究亡國君主和詞人李煜的命運和作品,並借古喻今撰寫了一部《李後主評傳》(天津人文出版社1933年版),他在序言中坦言,這本書「意借李煜的亡國之痛激勵國人奮起抗日」。

大學畢業後,高蘭志願到了北平義勇軍指揮部秘書處工作。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東北義勇軍的將領,如天照應將軍等。1937年10月19日,高蘭和全國各地許多文藝工作者一起,雲集武漢,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一周年。著名電影、話劇演員王瑩在紀念大會上朗誦了高蘭的詩《我們的祭禮》。這不僅是一首悼念詩,也是一首動員民眾從民族災難中奮起抗戰的「鼓動之詩」。

在武漢,高蘭見到剛從哈爾濱趕來的散文家楊朔。楊朔給他講述了一位東北義勇軍將領為國殉難的動人事迹。這位民族英雄不是別人,正是高蘭在北平結識的朋友、有著「中國夏伯陽」之稱的天照應將軍。這一年,高蘭揮筆寫成了壯懷激烈的報告文學《記天照應》和悼亡詩《吊天照應》,並在漢口大路書店出版了一冊《高蘭朗誦詩》。這是他的朗誦詩第一次結集出版。

抗戰之前,中國的現代新詩承接著新月派、象徵派的意緒,一直存在著一種表現自我、唯美主義、脫離實際、脫離大眾的傾向,顯然與抗戰時期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盧溝橋的槍炮聲把許多詩人從自我陶醉和唯美的抒情中驚醒,許多詩人一改纏綿悱惻的詩風,而讓自己的詩變成了蘆笛、戰鼓和號角。朗誦詩和朗誦詩人,在這時也應運而生。高蘭認為,國難當頭之時,詩歌應該「用活的語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應該大力提倡詩歌朗誦,使作為視覺藝術的文藝,發揮出聽覺藝術的功能和效果。於是,他與詩人馮乃超、光未然、徐遲、蔣錫金等人遙相呼應,合力倡導和推動了詩歌朗誦運動。他們不僅各自創作出了許多朗誦詩作品,有的還從理論上撰寫文章,提倡和指導朗誦詩,甚至身體力行,紛紛走上廣場、街頭、集會、舞台,用高亢的聲音朗誦自己的詩歌作品。

1939年1月15日,《大公報》為高蘭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晚會,請他朗誦前面提到的那首《我的家在黑龍江》。這首朗誦詩有三百多行,情緒飽滿,氣勢高昂。例如這些句子:「就在那山崗!/那雪野!那冰川!/那高粱紅了的青紗帳!/一個,/兩個,/十個,/百個,/千個,/萬個!/……/抬起了頭!/挺起了胸膛!」彷彿擂動的鼓點一樣。

此後,高蘭又寫下大量動人心魄的朗誦詩,這些詩朗誦常常是電台和群眾文藝集會上最受歡迎的節目,詩人方殷,電影、話劇演員白楊、張瑞芳、舒綉文等,都多次朗誦過他的詩歌。

1944年,高蘭在重慶建中出版社出版了《高蘭朗誦詩》新輯,分為兩輯,屬「建中文藝叢書」之一。他的被傳頌一時的朗誦詩名篇,如《展開我們朗誦的詩歌》《縫衣曲》《我們的天堂》《武漢!你祖國的心臟!》《雞公山!你多麼年輕!》《我的家在黑龍江》《致日本的勞苦大眾戰鬥員》《咱們,立下最後的誓言!》《迎一九三九》《十年》《冬天來了》《嘉陵江之歌》《哭亡女蘇菲》《送別曲》《初冬》《這不是流淚的日子》等,都收錄在這個版本中。1944年,《高蘭朗誦詩》又在上海建中出版社出了一版。

高蘭也是一位著名的朗誦家。他朗誦自己的作品,也朗誦郭沫若、聞一多、馬雅可夫斯基等詩人的作品。他的詩朗誦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抗戰期間他最為著名的一首朗誦詩,是悼念他夭折的小女的《哭亡女蘇菲》,這其中有個令人痛心的故事。

1941年3月,高蘭7歲的愛女蘇菲(小名叫小魚)患上了瘧疾。抗戰期間,詩人一家顛沛流離,生活艱辛。他用盡自己僅有的家財,也沒能救活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她像一朵小花蕾一樣地夭折了。詩人痛不欲生,含淚把她葬在重慶歌樂山下。

女兒不幸的命運引起他深重的思考。女兒的命運不正是那個年代許許多多流亡的家庭的命運嗎?第二年春天,詩人在紀念小女去世一周年時,含淚寫下了這首題為《哭亡女蘇菲》的長詩。

詩人通過對愛女的悼念,反映了國統區廣大人民饑寒交迫的痛苦生活,對採取不抵抗政策的國民政府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同時,這首詩也十分細膩而纏綿地抒發了一個慈愛而無助的父親對於孩子的深切的懷念和愧痛的感情。詩中寫道:

你哪裡去了呢?我的蘇菲!

去年今日

你還在台上唱「打走日本出口氣」!

今年今日啊!

你的墳頭已是綠草凄迷!

孩子啊!你使我在貧窮的日子裡,

快樂了七年,我感謝你。

但你給我的悲痛

是綿綿無絕期呀!

我又該向你說什麼呢?

他在詩中還寫到,他曾幾度翻看她留下的小小的箱子。她的遺物還都好好地保存著——藍色的書包,深紅的裙子,一疊香煙盒上的畫片,還有她最喜歡玩的一塊小小的綠玻璃……它們好像都在等待著她回家來呵!當他默默地翻看這一切時,他低低地呼喚著愛女的名字,他不能不伏在箱子上放聲大哭……但蘇菲卻聽不見呵!

他痛苦地想像著,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可憐的小女兒是否還是把小手指頭放在口裡,獃獃地羨慕地望著別人的孩子吃著花生米?望著別人漂亮的花衣服,她是否又會憂鬱地低下頭去?他還記得,有一個冬天,一個寒冷的風雪交加之夜,他們一家三口蓋著一床薄薄的被子,吃完了唯一一個白薯,然後一起抱頭痛哭!他覺得,自己是多麼對不起這無辜的孩子啊!她在這個世界停留的如此短暫,卻跟著他跨越了千山萬水,而連一點點幸福的影子也沒看到就匆匆離去了……

深切真摯的悼亡之情,使這首詩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當時許多學校的孩子都把這首詩作為詩歌朗誦的保留節目,每次朗誦時,聽眾沒有不流淚的。高蘭後來也回憶說,他的朗誦詩中,「被朗誦次數最多的是《哭亡女蘇菲》,在我自己被約請朗誦的許多次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央大學的一次」。那次朗誦中,全場人為之泣下,不少人竟失聲慟哭,紛紛上台簇擁著也是淚流滿面的詩人。

還有一次,高蘭和詩人光未然一起到北平師範大學參加文藝集會。在風雨操場上,他應邀向全校師生朗誦《哭亡女蘇菲》。朗誦不到一半,有國民黨特務搗亂,熄滅了電燈。但學生們群情激奮,兩名學生手持紅燭,伴在詩人身邊,直到朗誦結束,全場師生亦被詩中的深情感動得久久不願離去……

詩中還寫到,因為小女喜歡寫字和畫畫,所以在盛殮她小小的遺體時,他們在她的右手放了一支鉛筆,左手放了一卷白紙……詩的最後,他這樣寫道:

小魚!我的孩子,

你靜靜地安息吧!

夜更深,

露更寒,

曠野將捲起狂飆!

雷雨閃電將搖撼著千萬重山!

我要走向風暴,

我已無所繫戀!

孩子!

假如你聽見有聲音叩著你的墓穴,

那就是我最後的淚滴入了黃泉!

現在,那個災難的年代已離我們很遙遠了!但這首詩卻使我們牢記著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的死,牢記著一位慈愛的父親的滿腔深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高蘭先生曾在山東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同時也擔任過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等職。從舊中國的漫漫長夜中走過來的詩人,這時候也寫出了許多獻給新中國的頌歌。1951年,高蘭先生出版了一本新的朗誦詩集《用和平的力量推動地球前進》(山東人民出版社)。1956年8月,新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新版的《高蘭朗誦詩》,這是所有高蘭詩集中最為漂亮的一個版本。

詩人在晚年,對詩歌的朗誦仍然念念不忘,抱病重編了《高蘭朗誦詩選》《詩的朗誦與朗誦的詩》兩部書。1987年6月下旬,當山東大學中文系的同事將《高蘭朗誦詩選》(山東文藝出版社)樣本從印刷廠取來,送到高蘭先生手上時,他已處在彌留狀態。他雖已不能說話,但雙唇還在吃力地顫動著,接過書靜靜放在自己身旁。6月29日,一代朗誦詩人高蘭離開人世,享年78歲。他去世四個月之後,《詩的朗誦與朗誦的詩》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文收入徐魯《一肩擔盡古今愁——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一書

朗誦詩人高蘭為什麼取名「高蘭」?原來與這兩位文豪有關!


作者以真摯而質樸、平易而風趣的語言,敘寫了抗戰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朱光亞、吳大猷、冰心、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竺可楨等一批著名知識分子,承載著延續和復興中華文明的夢想,在戰爭的驚濤駭浪中堅韌不屈,在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他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責任感為國家、為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作者簡介


徐魯:著名散文家、詩人、書評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詩集《我們這個年紀的夢》,散文集《黃葉村讀書記》,長篇小說《再見,小恩》,傳記文學《普希金是怎樣讀書寫作的》等。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湖北文學獎、湖北文藝明星獎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金子美鈴,向著明亮地方
徐魯散文:《山裡的細妹子》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