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美國兒科協會呼籲,每個孩子都需要這個"處方葯"

美國兒科協會呼籲,每個孩子都需要這個"處方葯"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這是最近被好幾個從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的老師和教授推薦閱讀的一篇文章《

Simple prescription:

 Pediatricians have role in promoting healthy development through play》

,發表在8月份出版的美國兒科協會的期刊上。




如果兒醫可以開一個簡單的「處方」就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情感、認知、語言、自我調節能力,你願意接受這個「處方葯」嗎?

這個處方葯就是「每天多和孩子玩」。




今天文末參考資料里把原文鏈接放了,我並不想進行原文翻譯,畢竟很多內容初看都有點「老生常談」,就結合自己所學的寫一篇讀後感吧。感興趣的也可以自己去讀一下原文。







美國兒科協會關於這個「處方葯」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處方葯」的簡要內容,雖然是給兒醫的建議,但是對我們家長也是有一定啟發意義的。




1、2歲前的每一次體檢都開「每天陪玩」的處方,孩子最初的生命時間裡,

多與人互動接觸,和人玩是非常重要的




2、鼓勵家長從嬰兒期就

注意觀察孩子的非語言表達

,回饋孩子的笑、眼睛注視、火星語。這些互動可以從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陪玩習慣」;




3、

多鼓勵孩子的「無規劃玩耍」,讓孩子主導,沒有大人安排的玩耍時間,

對於孩子發展各種能力都是有至關重要的好處的,尤其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和創造力;



4、學齡前孩子多側重於

玩中學

,而不是機械地記憶背誦。學齡前最關鍵的是

發展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能力、情緒社交能力和執行能力,

而不是具體的「知識點」的記憶。







既然已經把「玩耍時間」變成了「處方」,那麼我們就需要先來理解這個葯到底是什麼,重溫一下「玩」的定義。首先一個大前提,

這些玩都不是和「電子產品」的玩,而是孩子和具象的人或者物體進行互動,和真實的世界進行互動。



其次一談到玩,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在戶外撒野,這是一種玩,但不是唯一的一種。




1、運動玩耍(Active Play/Unstructured Play)




顧名思義,就是走啊、爬啊、跑啊、跳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放電」活動,這也被叫做

沒有規劃的玩

,讓孩子撒開了瘋。這類玩耍最方便發生的地方就是公園、室外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

孩子主動在玩,推著或者抱著孩子逛公園不算的。



2、思維鍛煉玩耍(Manipulative Play)




這類的玩耍需要孩子

專註於一個目標去解決一些問題

,比如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來說把套圈拿出來套上去,對於1歲後的孩子可能是拼圖、搭積木;對於3歲以後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組裝一個玩具等。







3、角色扮演/假裝玩耍(Pretend play)




我們俗稱「過家家」,但不局限於扮演爸爸媽媽,和娃娃玩,也可以是廚師、醫生、消防員等等。甚至根據孩子的想像力,任何一個道具都可以進行這樣的玩耍,比如一個閑置的快遞盒子,可能就是孩子的城堡,她在裡面裝修城堡,邀請她的夥伴們來做客等等。




4、創造性玩耍(Creative play)



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早期藝術啟蒙的都是屬於這一類,比如橡皮泥、畫畫,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是做手工等。




這裡有個誤區要避免,千萬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示範去捏出一模一樣的橡皮泥兔子,或者一定要求孩子畫出很像的卡車,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該天馬行空,而不該用我們的標準去禁錮。







5、學習類玩耍(Learning play)





孩子在玩中學,儘管所有的遊戲都是孩子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學習」, 但還是有一類遊戲是更加偏「學習」的,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繪本、桌游、數學啟蒙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重新反思對「玩」的重視程度




不知道你們什麼感覺,我當時讀這篇期刊論文時,第一反應就是,「玩中學」和玩的好處已經知道很多了啊,為啥還要再次大張旗鼓呢?但轉念一想,其實在面對每一天的選擇時,我們並不真的會把孩子的玩耍作為優先選項的。




同樣的一個上午,孩子在戶外玩耍和坐在桌前學習了5個字母、畫了一副畫,摸著良心講,你更「喜歡」哪個?


堅定地選擇了「玩中學」的幼兒園後,當看到同齡的鄰居孩子已經掌握100個字時,摸著良心講,你是不是會暗暗擔憂?


每天陪玩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想給孩子一個Ipad,然後下載一些早教啟蒙的App,給自己一個借口說,他也在玩中學。之後是不是每天Ipad陪伴孩子玩耍的時間就越來越多了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你我都一樣,雖然知道「玩」的重要性,但是在某些選擇的當下,我們還是會不自覺地把玩讓位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歸根到底,其實我們還並不是真正認識到玩耍對學齡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我想這就是美國兒科協會發表這份期刊的真正意圖吧,當「玩」變成了處方葯的一種,也許老師和家長才會真正重視起來,把「玩」當一回事。當然這個處方葯並不隨意開的,這是基於大量的調查研究證實的。







重新審視對「玩中學」的理解




上面提到的五類遊戲,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偏好,作為家長的,人之常情肯定希望孩子多進行「思維鍛煉性玩耍」或者「學習類玩耍」,覺得這才是「玩中學」的要義。

但孩子的任何能力的發展都是整體運作的,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單一運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想要「思維鍛煉性玩耍」玩的好,這個孩子必須有較強情緒調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這不難理解,這類遊戲都更加難一點,人都有畏難情緒,玩不好自然就不想玩,有的孩子還會因此發脾氣。




而如果這個孩子有了比較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那麼他自己就會監測到自己的情緒變化,然後會嘗試尋求幫助,這

是就

需要較成熟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這兩個能力的鍛煉,最好的途徑反而是運動遊戲和角色扮演遊戲中。




再比如,我們都希望孩子表達能力強,但一味地讓孩子朗讀背誦複述故事並不能完全提高表達能力。研究顯示,

語言發展能力是和早期情緒社交能力發展密不可分的

,而這就是從各種各樣類型的玩耍中發展的,其中

最關鍵的一個途徑是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可見,千萬不要把孩子的能力看作是一個一個單一的輪軸,面對孩子的發展「短板」,就拼了命地去「撬動」某個單一輪軸,效果很糟不說,還破壞親子聯結,最終父母和孩子都無法享受玩的樂趣。




相反,多去想像這是個上下聯動的輪軸帶,某個輪軸卡殼了,試試看,在上面或者下面「加點油」,然後過段時間再試試,也許就轉動起來了。

真正的「玩中學」的精髓就是,我們可以認識到沒有任何玩耍時間是「無用」的,只要我們和孩子享受其中。




上周我去北美早教年會時聽了一場關於玩耍的研討會,坐在台上的好幾位都是從事了50多年幼教工作的資深人士。那天的會議上大家都談了很多關於玩耍的重要性。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面這張圖片裡頭發花白正在發言的人說的那段話,「我今年82歲了,我每天還在玩,我去年開始愛上了玩沙,我現在是美國沙協會的會員。

我們不是因為長大了而不玩了,我們是因為不玩了所以變老了」(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今天談的這個話題看上去是老生常談了,但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不衰的理念就是有其存在的價值。而一輪又一輪的被反覆提出,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還是只存在於紙面理解,而沒有真正地去身體力行。




正所謂「大道至簡」,我們卻忘記了後半句,「知易行難」,我們總是忽略那些簡單卻深刻的東西。




參考資料:http://www.aappublications.org/news/2018/08/20/play082018




大J叨叨叨




上周在北美早教年會時遇到了一些老朋友,比如大家也許很熟悉的一些公號主們(這裡就不劇透了,估計他們也會寫文章分享的)。而最驚喜的還是在會場偶遇也關注我公號的朋友們。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那樣的感覺,就是在異地,特別是異國他鄉,突然見到一個和自己有某種聯繫的人,就會特別親切的。雖然每次被認出,我當下總是很「彆扭」和靦腆,但你們要相信我,我內心很開心的,這個是不是叫「悶騷」(捂臉)。




對了,也感謝每次我去某個地方,當地的朋友們推薦的好吃的。這次華盛頓我吃了你們推薦的Nando烤雞,也嘗試了衣索比亞菜哦 仔細想想,今年其實去了不少地方見了大家,我知道還是遠遠不夠,希望明年可以繼續去到更多的地方,見到更多的你們。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親子遊戲




  • 6個月~3歲後|別再光捏橡皮泥,這樣玩還能開發觀察力、認知和情商




  •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 鍛煉記憶力不是逼孩子死記硬背,這些有趣小遊戲在家玩起來



  • 美國認知老師用這三個小遊戲考核孩子認知發展



  • 年底收禮季,加點巧心思,禮物包裝紙變身益智有趣小遊戲



  • 刷牙像打仗,這些遊戲讓孩子主動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




2、在家啟蒙





  • 6個月到3歲,這樣帶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錢都省了!




  • 每天的洗澡時刻,藏著最棒的早教啟蒙方法



  • 家家都有的密封袋,竟是認知啟蒙的好幫手



  • 玩轉一副撲克牌,多種早教核心能力在家輕鬆啟蒙



  • 從出生一直玩到學齡前,運動認知數學啟蒙都可以




3、啟蒙理念




  • 早教啟蒙是裝修房子的藝術,你有孩子大腦的設計圖嗎?



  • 在家早教沒那麼難,這兩點做對了,大方向就不會錯!



  • 又好又貴的運動早教班,精髓在這裡,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 早教值得去嗎?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錢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歷史推送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與原生家庭和解|療愈童年創傷,讓愛和溫暖傳遞孩子
開售 | 讓大家久等的高性價比動力沙返場,新增恐龍主題套裝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