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檔案已公開,共濟會從未操縱世界

歷史檔案已公開,共濟會從未操縱世界

文 | 楊津濤

在坊間傳說中,「共濟會」是一個在幕後操縱世界的邪惡社團。國人對該組織的了解,主要有這麼幾個來源:

(1)著有《貨幣戰爭》叢書的宋鴻兵曾撰文,稱共濟會「掌握全球經濟命脈」,是統治世界的「幕後黑手」。

(2)何新及其兩部號稱「披露共濟會真相」的《統治世界》,何在書中稱共濟會是西方各國的「影子政府」,策划了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重大事件。

(3)是丹·布朗《達·芬奇密碼》等懸疑小說對共濟會陰謀的演繹。

共濟會真的如此神通廣大嗎?

其實,揆諸史料,所謂共濟會,不過是西方的一個普通社團,對世界政治、經濟走向無甚影響。

原為石匠行會

共濟會全稱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簡稱Freemasonry,直譯為「自由石匠工會」。按照共濟會的官方說法,其歷史可上溯至《聖經》中的亞當時代(公元前4000年),創始者是建造「巴別塔」的石匠們。

另一種被更廣泛接受的解釋是:公元前1000年,一些參與建造所羅門聖殿的希臘石匠,創建了早期共濟會組織。此外,還有人將歐幾里得作為共濟會的創始者。

以上說法都缺少可靠依據,只能視為共濟會的一種「自我神化」。

對於共濟會,能確定的歷史始於中世紀。當時石匠們被各個教堂、莊園僱傭,自由勞動,並組織行會,維護自身利益。比如,1349年的黑死病災難後,社會上石匠短缺,而政府禁止石匠組織集會以要求提高工資。這時,英國「一群下層的石匠們聲稱他們得到了非常古老的特許狀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結社」,「他們還聲稱所有的石匠都是兄弟,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這一時期,作為行會的共濟會屬於秘密結社,因此創設了一套識別身份的暗語。

民間聯誼組織

16世紀後,新教堂興建逐漸減少,民居也開始大量使用木質結構,導致對石匠的需求急劇減少。

1666年,倫敦大火燒毀了4萬座房屋及86座教堂,建築師韋恩爵士奉國王之命,在全國招募石匠,重建教堂。被石匠們視為拯救者的韋恩,後來成為共濟會最早的非石匠會員之一。同時,蘇格蘭也有一些對石匠行會的傳說、符號感興趣的名流相繼成為會員。

「勞作型共濟會」向「思想型共濟會」的過渡由此出現。

石匠們原本希望這些新會員能為他們提供資助,但這些貴族、紳士會員僅僅出於興趣才加入共濟會,並不關心石匠的生計,無法改變石匠行業衰落的現實。

大約在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非石匠會員已成為英國共濟會的主流。1717年,共濟會在倫敦成立總會所,標誌著共濟會不再是石匠行會,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民間聯誼組織。

「博愛、真實、救濟」後來演變為共濟會最重要的三大原則。

圖:刻在石頭上的共濟會標誌:方矩和圓規

暗語與象徵的神秘性

現代共濟會保留了石匠行會時期的手勢、暗語等,作為限定會員身份的工具

雖然共濟會的主要會員不再是石匠,但是貴族、紳士們為維持一個限定身份的俱樂部,保留了原先石匠們使用的一系列手勢和暗語。

當一個會員到外地共濟會會所時,首先要通過會中特有的方式表明身份。會員入會時,必須宣誓保守「共濟會的秘密」,因此生活中一旦有會員被問起這些秘密,他們往往要顧左右而言他。此外,共濟會會員等級也沿用石匠術語,分為入門學徒、工藝技工和石工大師。

有意思的是,現在共濟會在表述宗旨時,沿用的也是石匠工作的名詞。

比如,角尺象徵道德,教導會員「在生活的每一個舉止中都要正確實踐道德教義,行為動機和結果都要符合神聖的正義」;鉛垂線象徵平行正直,教導會員「行為誠實、舉止中正、品德高尚」。真正的石匠們「必須嚴格觀察鉛垂線,以確保建築不會發生絲毫的偏離」,而現在的會員「由此符號汲取了正直和坦承的教誨,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堅定不移,不為威武所屈服,不因富貴而屈膝」。

因為以上這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暗語、象徵的存在,營造出的神秘性,使得在很長的時間裡,共濟會被人想像成了有著各種不可告人秘密的邪惡組織。

會員中不乏大人物

歷史上,確實有很多著名人物是共濟會會員,包括喬治四世、威廉四世、愛德華七世等5位英國國王;華盛頓、羅斯福、杜魯門等14位美國總統(而不是何新宣稱的43位);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文學家等各界名流。

在常人看來,這麼多上層人物積聚在一起,必然會有什麼隱秘的目的。

其實,如前文所說,共濟會不過是一個以提升個人道德為目的的聯誼會,是西方各種「兄弟會」中較大的一個,其中出現一些名人,再正常不過。

這些名人在共濟會中所起的作用,則被民間無限誇大了。比如,1797年,蘇格蘭人John Robiso指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必定是被操縱的。兩年後,美國神父Jedidiah Morse更斷言,「共濟會已經與美國體制結構徹底捆綁在一起了:他們並不准備推翻政府,因為他們就是政府」。

這些流傳至今的說法,無論是華盛頓城市布局隱含了共濟會的某些神秘符號,還是共濟會會員富蘭克林設計美國國徽時,加入了共濟會的因素,都是荒誕不經的。如今,西方有關共濟會和美國獨立戰爭關係的研究,已極為充分,共濟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精神層面,即兄弟互助友愛、注重忠誠與責任的宗旨,使會員們更能忠於獨立事業。

圖:18世紀,共濟會的入會儀式

歷史檔案已經公開

現代共濟會自從英國興起後,先擴展至歐洲其他國家,後又在美洲、亞洲、非洲的很多國家立足,看似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組織。

但共濟會在各地的這些分會,互不統屬。英國名義上的總會,對各個國家的共濟會也沒有管轄權。國家不同,共濟會在那裡呈現出的特點也不同,把共濟會想像為一個行動一致的組織,與事實不符。

共濟會對會員的要求之一,是安分守己:

「無論在哪裡居住或工作,他都必須服從當地政府,從不參與對抗國家和平與繁榮的陰謀,也不可藐視低級的地方長官,因為戰爭、流血衝突、騷亂始終會傷害到會員」「古代君王樂意鼓勵共濟會的發展,因為他們愛好和平與忠誠……故兄弟會在和平時代總能夠繁榮興盛」。

現代共濟會,是一個公開的慈善組織。其全球數百萬會員,大多數是普通人。如台灣共濟會「美生會」,只要滿足「年齡在二十歲以上之男性」、「相信神的存生」、「二名美生會員的介紹」等幾個簡單條件,即能申請成為會員。

雖然還保有一定的神秘性,但共濟會的歷史檔案,如今已幾乎全部公開。

比如,英國的共濟會總會圖書館,公開了總會和地方會所的會議備忘錄、會所名錄、會員名單、會員註冊信息等檔案,以及年曆、古代訓誡等文獻。

2009年後,《共濟會年鑒》《共濟會名錄》《共濟會分會譜系》等,都已能通過網路查詢。從2005年~2012年,哈佛、牛津大學也將各自所藏的共濟會檔案進行了數字化處理,發布在公共圖書系統,供人免費閱讀。

在今天,想要閱讀共濟會檔案,了解共濟會歷史,都極為便利,已無秘密可言。那些編排出來的陰謀論,也已很難再進入學術界嚴肅討論的範疇。

可惜的是,國內很少譯介這些檔案資料,《貨幣戰爭》之流又大行其道,所以仍有很多人相信「共濟會操縱世界」這類陰謀論。當然,這也與國人對「密室政治」的熟稔有關。不過,「密室政治」終究不同於「影子政府」,前者具備可操作性,故而是一種現實;後者不具備可操作性,故而只是一種想像。

圖:台灣的共濟會「美生會」在活動,會員們穿著共濟會特有的「圍裙」

注釋

李書軍:《論18、19世紀英格蘭共濟會的重要轉型》,復旦大學2013年。

同上。

(美)彼得·布萊克斯托克編:《共濟會的秘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維舟:《共濟會:操控世界的黑手?》,《看歷史》2010年第10期。

丁健芳:《共進會與美國獨立戰爭》,南京大學2014年。

李書軍:《英格蘭共濟會總會圖書館資料簡介》,《理論界》2013年第1期。

(美)彼得·布萊克斯托克編:《共濟會的秘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日軍能破譯國民政府軍隊密碼的80% | 短史記
抗日名將宋哲元的「對日親善」,該如何評價?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