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幼年埋下的隱患,長大成人後是怎麼爆發的?

幼年埋下的隱患,長大成人後是怎麼爆發的?

作者:懿宣

圖片:pixabay

昨天,公交車上,心驚膽戰看著上演了這樣的一幕。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因為媽媽忘了拿自己喜愛的一個玩具出門,忽然大哭起來,嚷著立刻要下車回家拿。

媽媽安慰孩子無效,逼問司機:什麼時候可以下車?司機答還沒到下車的站點,所以不能停。

隨著孩子情緒的失控,媽媽越來越hold不住。她一步步往司機靠近,就差沒衝上去按下方向盤的節奏了。

還好,站點到了,媽媽抱著孩子下了車,猛衝到馬路對面,招手上了一輛計程車。

事後我想,如果這位媽媽換了是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中的那位女乘客,會怎樣?

因為一直央求司機未停車,於是先是跟公交司機大聲爭吵,接著手持手機擊打公交司機。互毆幾秒後,司機打錯方向,導致車輛失控,衝上路沿,或撞斷護欄墜入江中……

想想都後怕。

這樣的事很多,一個小矛盾衝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慘劇,這源頭,不正在於人都沒有耐心,不能等待嗎?

如果那位女乘客可以耐心等一等,如果司機可以心平氣和等停車後再處理問題,那麼,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或許就不會上演。

1

有一次,鄰居家媽媽跟五歲的兒子約好去公園玩。吃完早餐,兒子就催著要出門。

「媽媽還要洗衣服,等洗好衣服,再去。」

兒子不答應:「不!我要立刻就去!」

「現在不洗衣服,明天就沒衣服換了。等十來分鐘,洗完了衣服,我們再走。」

「不,不,我現在就要去!」孩子大哭大鬧起來。一棟樓都是他發脾氣、踢門、尖叫的聲音……

如果家裡有孩子,你會發現,要他們耐心地完成一件事似乎很困難。

比如說每次你在跟他玩時,接到一個電話,孩子總是中途不耐煩地想讓你掛斷跟他玩;比如說在遊樂場,很多人一起玩一個滑梯,孩子根本就不願耐心排隊,而是每次都插隊,甚至坐在滑梯上不願下來……

這些情況很常見。一旦孩子的願望遭到拒絕,會非常不愉快,甚至用哭鬧來表達不滿。

如果家長不堅持原則的妥協,想辦法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雖然換來了自己片刻的安寧,卻摧毀了孩子的自制力。

《奇葩說》里馬東這樣比喻:那些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就像在身體里埋下一個炸彈,你不知道哪天,它突然就炸了。

2

女友5歲的兒子一學會自行車,她就給他買了一輛頂級的童車,還配了一個電動喇叭。當孩子把車停在小區雜物房外被偷走後,她立刻又給他買了一輛新的。

同樣的事還有很多。當孩子6歲生日前,對一款電動玩具愛上癮後,她立刻就送了他四輛五顏六色的電玩小汽車,作為生日禮物。

相對於父母的慷慨和愛護,今天,這個孩子似乎對很多東西都學不來珍視。

每次到他們家,只見那些玩具被扔得支離破碎,還有一堆精美的繪本待在角落在等著當廢品賣。

孩子從小就覺得一切得到太容易,所以不懂珍惜;通過哭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不會付出;遇到困難大人會解決,所以不願等待。

幼年埋下的這些隱患,長大成人後終將爆發。

當下啃老族層出不窮,青年人離婚率居高不下……那些學不會等待的孩子,在與同齡人的競賽中,只會被遠遠甩開。

學不會等待,又談何成功呢?

3

孩子等不及,總有家長認為,他還小,何必計較。

剛出生的嬰兒不能忍受飢餓,不能等,可以理解,也要盡量滿足。

但隨著長大,讓孩子學會等待,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急死了也沒用,這時,是在給他養料,給他生命成長所需要的營養。

在法國紀錄片《陽光寶貝》里,一個十來月的日本小女孩,在玩一個遊戲時沒辦法用手將一根小棍子慢慢穿過一個圓形的小洞,氣得倒地大哭;

到了一歲多,她已經可以將一個小貼紙圖案耐心地撕下,然後貼到另一張白紙上,這回她笑得可開心了。

瞧,這就是成長。等待,是禮儀,是習俗,更是一個人成長的表現。

什麼事該等、什麼事必須等、什麼事不必等……對一件事輕重緩急的判斷以及處理方式,是一個人好好生活要具備的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有意識培養出來的。

孩子蹣跚學步時,我們只需告訴他某些事情「等待是一種規則」就可以了,譬如排隊、等紅綠燈、等節日等。

再大一點,讓他了解什麼是耐心,該如何學會有耐心,耐心能帶給他們什麼,也不遲。

生活,總是等待合適的時機去行動。學習等待,其實也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

譬如,讓孩子學會等紅燈,他就會接受機場等飛機;讓孩子學會排隊滑梯,他就會接受排號,比如搖號買車、買房等,享受更多的社會資源;讓孩子學會等別人接完電話,他就會接受給予別人充足的空間,去完成必要的一些事。

同樣,學會了等人,就能理解別人等待的辛苦,讓自己更有同理心,學會更守時。

4

多年前,到一所小學做問卷調查。一群四五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做調查問卷。七八分鐘過去,幾位同學就完成了。

有個孩子舉手示意:「我可以走了嗎?」我以為那位老師會說「可以」。沒想到,他說了一句至今讓我難以忘記的話:「等等,學會等待也是一種素質。

從小被灌輸「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習慣了追趕時間,那種感覺很慌亂、很奔命、很頹喪。

以致現在,很多人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也一樣,起床、刷牙、穿衣、吃飯、睡覺……無一不在催:快點!快點!催得自己都抓狂。

我們好像一直念念不忘趕著孩子奔跑,但我們忘了,當奔跑偏離了生活應有的軌道,也就失去了奔跑的意義。

在姐姐家,似乎有著很多的「等待」。

她會在孩子醒來後等一會兒,再給她水喝、削水果吃;會在吃飯前,讓孩子乖乖等待上完菜、人到齊才動筷;會在孩子想要一個布娃娃時,讓她幫忙做一個星期的家務,然後才給她買……

「等待」下的孩子似乎更有耐心,所以小表姐在需求沒有立刻得到滿足時,才表現得這麼平靜。

更奇蹟的是,她一個小孩,居然就懂:任何東西,急在一時跟人搶,沒半點好處。搶到了會怕再失去,玩得提心弔膽;搶不到心不平衡,會痛哭一場,連玩的興趣都沒了。

只有耐心等,在重新得到時,才會玩得心安坦然。這種不搶,為她積累了好人緣。

楊瀾說:女孩更要學會克制和等待。因為克制和等待教會了她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下,什麼時候要加快腳步,什麼時候須駐足,什麼時候該躍起,放慢腳步,傾聽內在的聲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活出最美好的生活。

想想也是,女孩子的身體、青春是那麼寶貴,唯有忍耐與剋制才能收穫豐饒,贏得更多。

5

等待很重要,可如今,等待似乎變成了一件很難很難的事,甚至是一種奢望。

在哪,我們見到的都是人人一副急吼吼的樣子,爭先恐後,生怕慢了半拍就吃虧。

因為等不及而發生衝突,數不勝數。

重慶公車墜江事件,還有相比眾多悲劇中的人們,我們是幸運的。

但誰也不確定,下一次,我們會不會因為自己,或者與自己相似的行為品嘗惡果。

要知道,當我們因為一時衝動,開始了一場衝突的時候,一旦最壞的事情發生了,追究誰對誰錯,已沒有任何意義。

或許,我們沒有超級英雄的通天本事,但我們可以為減少這些悲劇盡一份微薄之力。

不只是為了別人,更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孩子。

生而為人,讓孩子學會等待,他們在這個匆促動蕩的世界,最後過上的,才會是更有掌控力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別讓孩子跟這6種人做朋友,他們可能帶來的是情緒垃圾!
養育孩子,要避免的3個大坑,每個都別忽略!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