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陸相告誡日軍:有一支中國部隊戰鬥力很強,是普通軍隊10倍

日本陸相告誡日軍:有一支中國部隊戰鬥力很強,是普通軍隊10倍

這個世界沒有憑白無來由的事情。

東條英機激進擴張,是因為他有個陸士首期首席畢業的老爹,在軍部內鬥中「站錯了隊」,最終在日俄戰爭中被找個理由貶黜部隊。

老爹心有不甘,從小給東條培養灌輸「軍國遺志」,最終使他成為法西斯禍首。

岡村寧次出身貧寒,能一步步走向陸軍大將的職級,是因為他從小有個嚴厲的母親,和麥克阿瑟之母一樣,從小對他要求嚴而高效,不走彎路。他們雖善惡取道不同,但終成國之「器材」,軍之「股肱」。

而今天說的板垣征四郎,之所以能成為二戰日本「中國通」,也與他從小的家庭環境不無關係。

(板垣征四郎)

一、板垣之生

板垣征四郎和東條英機、米內光政一樣,出生在日本岩手縣,是明治時期士族之後,權貴也。

其祖父板垣直作,舊藩主之講師,主修神道教。

明治倒幕戰爭中,藩主淪為賊寇,家臣剖腹自決,其講師板垣拒投新權,選擇了歸隱鄉野(岩手縣町沼宮),一心鑽研他的漢學。

到了第二代板垣正德這裡,繼承了老爹家業,也搞起了神道教。日本國之大教嘛。

不過,他養家糊口的正式職業是地方長官,曾連任氣仙郡等郡長、川原家政女子學校的校長。

板垣征四郎,因為老爹頻繁轉任,而自幼由祖父養育照料。如此,板垣從小對中國漢學耳濡目染,這是他幾十年後成為「中國通」的家庭基因。

板垣兄妹7人,兄弟排三,長兄工學博士,次兄醫學博士,其弟海軍少將,其姊嫁農學校長,余則2人夭折。

到了他這裡,適逢日俄戰爭,明治擴張,舉國尚武之下,他從盛岡中學轉考陸幼,後陸士陸大,留德駐華,陰謀侵華、尉佐將一路晉陞,終至中國派遣軍參謀長、內閣陸相。

權貴之後,更易「成功」,古今中外皆然。不過,在軍國主義的非正義大道上,板垣的未來註定沒有好下場。

1948年12月31日,他和老鄉兼老搭檔東條英機等一起,被送上了絞刑架。

(日軍畫報津浦戰役圖)

二、板垣之敗

如前所述,板垣是昭和陸軍三大中國通之一(另兩個是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

作為陸軍參謀,這些中國通以研究中國歷史地理、人文風俗見長,其目的是為作戰提供精準的情報,策劃侵華陰謀。

他們的工作,精準到中國政要的人際關係圈、百姓節日裝扮、山河礦產分布,鳥獸出沒時節,草木高度河流速度,影響行軍和彈炮射程的因素等。

縱觀板垣侵華史,其策劃偽滿,分裂華北,詭計多端,罪惡累累。但在帶領打仗上,板垣實非「將軍之才」。

七七事變後,他帶領的第五師團,號稱日本鋼鐵之精銳,最終兵敗徐州,險被我獲。

(台兒庄戰役圖)

1938年春,日本為打通中國南北戰場,決定吞下中國最大交通線(天)津浦(口)鐵路。

彼時,該線兩頭京津和南京皆已陷落,打通關節就在江蘇徐州。

3月,日軍決定南北夾擊,向徐州開進。中國方面,布軍64個師3個旅60萬軍隊迎敵,全部國之精銳,嫡系主力。

北線板垣的第五師團佔領青島後,向西南一路開赴徐州,經諸城、莒(jǔ)縣直逼臨沂(yí)。

3月初,龐炳勛第三軍團與板垣在臨沂城外大戰3天,不抵日軍精銳,撤入城中,待軍來援。

張自忠與龐本有嫌隙,在第五戰區司令官的勸說下,放棄個人恩怨,星夜馳援,3月12日一到城外就猛攻板部,炮聲殺喊聲震天,龐聞聽大振,提槍出城與張大戰板垣,裡應外合殺得板垣無力招架,潰退40公里,龐張乘勝猛追,直逼板垣龜縮至莒縣城內,閉門死守。

這是板垣徐州會戰的第一敗。

(日軍徐州之戰的畫報)

3月31日,板垣派另一路沂州支隊4000人突襲台兒庄側翼。

迎戰的是我52軍關麟征部。

關的兵少,指揮部只有300兵力的一個警衛營。他令警衛遠離指揮部,在千米之外展開佯攻,以惑敵。至黃昏,援軍到,立即里外合圍,對日軍進行反包圍,敵軍傷亡眾多,其騎兵部被全殲。

坂本支隊,徐州會戰中板垣又編成的一個獨立作戰單位。4月3日,為解台兒庄危勢,從臨沂出發增援,但行至蘭陵北秋湖地區時,再被負責側翼作戰的關麟征部包圍。

雙方激戰數天,最後我各路軍同時反攻,一舉殲滅了坂本支隊一部和10師團瀨谷支隊大部,共萬餘人。

4月5日,關麟征52軍和王仲廉85軍聯合出擊,對包圍台兒庄的日軍進行反包圍,白天槍炮輪攻,晚上縱火夜襲,弄得板垣疲憊不堪。

據說,我軍尤善夜攻,抹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登雲梯上房頂把敵軍房屋引燃,敵軍慌亂逃出,我軍另一路人馬就在門口埋伏,出來一個殺一個,效率特高。

關麟征總結此戰術為「煽風點火術」。

(徐州會戰的中國軍人)

三、板垣之嘆

徐州會戰中,我軍對板垣等部隊的隔離式包圍、反包圍,切斷了日軍聯繫,打得板垣狼狽不堪。以下細節引自板垣的作戰參謀國分新七郎的回憶錄:

「具有堅決擊退坂本支隊信心的敵人,又在各線增設陣地,非常頑強。」

「在攻擊南北勞溝附近敵軍陣地之際,我師的第一線在一夜之間被優勢之敵包圍,每個部落約有一個營處於完全被包圍的狀態,敵人數量日增,各部的聯絡就更不用說了,就連司令部的聯絡也陷於斷絕狀態。」

徐州會戰台兒庄之役,是板垣在中國的最大滑鐵盧,他作為中將師團長,帶兵被我包圍數日,「經常受敵人集中火力的洗禮」。

是時恰逢春旱,黃沙亂飛,硝煙漫天,板垣軍兵馬飲水都十分困難。

國分新七郎回憶,被困勞溝期間,河水乾涸,沒有水井,無奈,他們在附近一個小水泡子內汲水而炊。

不料取水下鍋後,突然發現水泡一角漂浮著兩具屍體。士兵愕然欲嘔。儘管如此,板垣還是不得不忍嘔喝下泡屍之水。

師團將兵絕望,如果沒有之後的13師團的增援,板垣或將葬命徐州矣!

(板垣征四郎,1885-1948)

此戰後,板垣回東京任日本內閣陸相,但他忘不了徐州之困、中國精銳戰力之強。他告誡陸軍,中國軍隊雖然戰備落後,但每支部隊之間是不盡相同的。

板垣對部下說,一般的部隊,可以以一個日本聯隊對付中國一個師,雜牌軍甚至一個大隊就行了,但對中國的精銳部隊一定要重視,比如,「關麟征的一個軍應視為普通中國軍隊的10個軍。」

看來,「鋼鐵板垣」真是被「關拳頭」打怕了。

================

文獻參考:

《板垣征四郎》(長春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88年出版)

譚振強《日軍第五師團侵華三次大敗記》(文史春秋2007年07期)

袁武振、鄧曉麗《關麟征部與台兒庄戰役》(人文雜誌1998年第4期)

呂明智《抗日名將關麟征》(黨風與廉政1996年3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稱日本人「小鬼子」?
日本投降前,日本與中國私下談和照片曝光,美國很生氣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