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研討會在仰光舉行

「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研討會在仰光舉行

「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研討會在仰光舉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研討會現場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洪荃詮):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與緬甸宣傳部下屬緬甸研究所於11月27日在仰光成功舉辦了「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研討會,就中緬能源合作的歷史與現狀、成就與挑戰,以及兩國能源合作的潛力和前景進行了深入討論。

緬甸是一個電力缺乏的國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愈發強烈,緬甸電力行業的發展面臨很大阻力。據統計,2017至2018財年,緬甸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430億美元,其中電力方面的投資僅有4.05億美元,在外國投資領域中排名第50位。對此,緬甸研究所高級顧問埃貌覺表示,電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影響了緬甸經濟的發展。他舉例說:「2017至2018財年,緬甸有32家企業倒閉,損失高達5億美元,而導致這些企業無法正常運營下去的首要原因就是電力供應不足。」

當天,來自中緬兩國能源領域的學者、企業家與工程師進行了長達一天的研討,關於進一步推動緬甸電力行業發展,促進中緬能源產業交流,加強兩國水電、風電、太陽能以及電力聯網建設等各領域合作提出了頗有見地的建議。緬甸有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目前水力發電量占緬甸全國總發電量的60%左右,不少與會人士都認為發展水電對緬甸而言是最合適的選擇,緬甸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黨報《民主浪潮》的主編昂欣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研討會上說:「在各種能源之中,我們更偏向於水能,原因在於緬甸有非常豐富的水能資源,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錫當河,河流分布非常廣。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這些水資源,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緬甸全國水能資源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可達46000兆瓦,但為何我們的水能發展如此緩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緬甸雖然有著豐富的水力資源,但也存在著一些開發的壁壘。此外,緬甸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民眾對水電還存在誤解,認為修建水電站會破壞環境,並可能引發水災和地震等災害。如何讓民眾正確認識水電、接受水電,成為了緬甸水電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此,來自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國際公司副總經理陳暘介紹稱:「河流的開發也有一些對環境的影響,但是影響是可以控制的,因為這是100多年的水電開發經驗得出的結論。水電資源開發無論是從它的技術性、經濟性、包括社會性,環保性都有成熟的經驗,現在其實就是要大家用開放的心態去了解這種技術,做民眾的一些工作,政府也要從政策上做一些工作。」

除了水能,緬甸還有著豐富的太陽能以及油氣資源。根據緬甸能源發展政策,緬甸計劃2030年實現全國通電,讓所有國民都能用上電,並逐步調整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至2030年調整為水電佔比30%,煤電33%,天然氣發電20%,可持續能源發電9%,剩下為其它類型能源發電。對此,陳暘表示,發展電力不僅限於水電,更重要的是多種能源互補,他說:「每一種單一的能源都有它的缺陷,比如說水電,遇到旱季的時候,發電量會減少,特旱的時候發電量不夠,也有這種問題。所以需要多能互補。多能互補就是水、光、風、油氣,這樣才是一個最好的電網,多種成分構成、相互能夠平衡的電網。」

目前中緬兩國政府已就建設中緬「人字形」經濟走廊達成共識,並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此次研討會主題為「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中緬能源合作」,如何打造出一條以民眾為核心的中緬能源合作走廊也是緬甸關心的問題。緬甸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丹泰對中緬能源合作充滿了期待,他說:「緬甸急需發展電力,目前緬甸全國用電比例很低,可以說很多民眾還生活在沒有電的黑暗中,這給國家的發展和民眾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將會帶動緬甸的能源發展,為緬甸提供更多的能源產品,並推動兩國經濟往來,從而更好地打造中緬經濟走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將深化重點領域混改試點 加大力度引入民營資本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