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猩猩三女俠:追尋人類的起源

猩猩三女俠:追尋人類的起源

地球上的眾多動物中,與人類最相似的要數猩猩了。猩猩不僅與人類享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它們的身體形態和遺傳物質與人類的相似,同時,猩猩和人類一樣也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可以說,在今天的地球上,除了猩猩,人類再也找不到別的「近親」了。

所以,為了追尋人類的起源或者揭示進化的奧秘,動物學家需要深入猩猩王國,了解猩猩的生活習性以及社會形態。不過,這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情。猩猩居住在偏遠茂密、充滿危險的叢林里,而且猩猩自身也非善類,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很長一段時間裡,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動物學家紛紛對猩猩望而卻步,漸漸失去了研究它們的信心。

然而,20世紀60年代起,有三位傑出的女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黛安·福西和貝魯特·高迪卡斯,主動肩負起了研究猩猩的使命,她們師出同門,都是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的學生,被譽為「利基的三位天使」。

珍妮·古道爾:奔走的特蕾莎修女

天主教信徒特蕾莎一生以博愛的胸懷救助他人,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跨越了民族、種族和宗教的界限,被天主教徒視為聖人。在動物學界,珍妮·古道爾也是這樣的一位「修女」,她超越了物種的界限,在黑猩猩研究和環境保護的道路上奔走數十年,被動物學界譽為「奔走的特雷莎修女」。

珍妮·古道爾 1934 年出生於倫敦,從小就喜歡動物,1957年的一次非洲之旅中結識了正在東非挖掘古猿化石的路易斯·利基,得到後者的賞識和指導。1960年,珍妮·古道爾在利基的支持下來到坦尚尼亞的岡比河自然保護區開展黑猩猩研究,從此開啟長達38年的野外研究生涯。

剛開始研究黑猩猩時,古道爾的工作異常艱難。因為黑猩猩是一種非常害羞的動物,每次見到古道爾都會迅速閃開。為了求得黑猩猩們的認同,古道爾力求保持和它們一致的生活習性:她在林中露宿;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像黑猩猩一樣爬樹,在林間行動;甚至,她把自己想像成一隻母猩猩,模仿黑猩猩的叫聲和動作,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靠近猩群。花了整整15個月的時間,古道爾終於贏得了黑猩猩的信任。隨著這些動物對她放下戒備,古道爾很快得到了一些震驚世界的發現。

古道爾觀察到,黑猩猩非常聰明,能夠選擇工具並且對工具做簡單的加工,比如,黑猩猩能夠有意識地折取植物的莖稈,去掉上邊的葉子,製作出簡單的類似「釣魚竿」的工具,用來從蟻巢中捕捉螞蟻。這一發現打破了科學界長久以來的「只有人類才會製造工具」的觀點。她還發現,黑猩猩會捕食猴子、小野豬,這改變了科學界對黑猩猩飲食和行為的認識——原來黑猩猩並非素食主義者。

在岡比河自然保護區待了5年之後,古道爾於1965年完成論文——《自由放養的黑猩猩的行為》,破格獲得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接下來,古道爾繼續在非洲研究黑猩猩,發現黑猩猩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黑猩猩的群體之間會有計劃地進行戰爭,有時候甚至會同類相食,它們還會通過互相梳理皮毛、摟抱、親吻、握爪等方式聯絡感情。這些都是動物學界之前聞所未聞的新知識。

除了科學發現,古道爾在動物保護和環保上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1977年起,她開始在非洲建立大量專門保護黑猩猩的動物研究所,1991年,她又發起了「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這些機構和活動旨在號召世人尊重和愛護生物,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時至今日,「根與芽」項目擴展到100 多個國家,擁有1萬多個子團體。自1998年開始,年事已高的古道爾離開非洲,將精力用於環保慈善。每年,她都有300天的時間奉獻給大學演講、全世界「根與芽」環保教育宣傳以及環保籌款晚宴。

古道爾從倫敦都市走向非洲叢林,又從人跡罕至的叢林走回熙熙攘攘的人類社會,成為了世界環保運動最傑出的「佈道者」。

黛安·福西:反偷獵的鬥士

黛安·福西雖然比古道爾年齡稍大,卻是古道爾的「師妹」。古道爾主要研究黑猩猩,而黛安·福西則主要致力於大猩猩的研究與保護,被動物學界稱為「金剛的守護女神」。

1932年,黛安·福西出生於美國舊金山。6 歲時,福西的父母離異,她從小隻得與寵物相依為伴,從此愛上動物。上大學時,福西主動修習了動物學以及獸醫的課程,為將來研究動物做準備。1963 年,福西前往非洲旅行,結識路易斯·利基,後者邀請她參加位於盧安達的維龍加山脈的火山探險。在那次探險中,腳踝有傷的福西不計辛苦,爬上了3000多米高的火山,第一次見到了山地大猩猩。這些龐大強壯的靈長類動物一同出現的場景甚為壯觀,讓福西頗感震撼。1967年,在利基的邀請下,福西第二次來到維龍加山脈,在這裡成立了「卡里索凱」山地大猩猩研究中心。

維龍加山脈海拔很高,這裡的叢林寒冷、黑暗、泥濘,對於患有有哮喘病的福西來說,工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福西既有毅力,又有和大猩猩親近的天賦,她通過模仿山地大猩猩的聲音、吃山地大猩猩常吃的食物來接進猩群,僅僅6個月,福西就可以在距離猩群只有9米遠的地方觀察它們了。甚至,一些大猩猩將福西視為朋友,與她非常親近,比如有一隻叫做「迪吉特」的大猩猩很喜歡福西,經常會擺弄她的頭髮、抱抱她或者拍拍她的腦袋。

在維龍加山脈的前三年里,福西交出了不錯的研究成果。她發現了 4 個山地大猩猩群體,對雌性大猩猩在不同群體間的轉移、大猩猩的發聲、群體等級、社會關係、飲食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擴展了動物學界對山地大猩猩習性和社會結構的認知。1970 年,福西登上《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成為具有國際聲譽的動物學家,同年,福西前往劍橋大學深造,1974年獲得動物學博士學位。之後,福西帶著一批學生志願者返回盧安達,繼續進行大猩猩的研究。然而,讓她憤怒的事情發生了。

1978年,「迪吉特」被偷獵者殘忍地殺害,它的手掌被砍下來以 20 美元的價格出售。半年後,福西熟知的另外3個山地大猩猩家族也慘遭殺害。憤怒的福西決定向偷獵者們宣戰。她組織了反偷獵巡邏隊,懸賞捉拿偷獵者,甚至給那些為自己工作的學生們佩槍。她將「反對獵殺大猩猩」的行動寫成文章,經《國家地理雜誌》刊登後,引發了國際關注,大家紛紛捐款,支持福西的保護行動。福西在1978年用這些捐款成立了「迪吉特基金」,致力於保護大猩猩。

福西組織的反偷獵活動頗有成效,1979年的前4個月里,由 4名非洲成員組成的福西巡邏隊在研究區附近搗毀了近千個偷獵陷阱,並幫助逮捕了一些偷獵者。然而,福西抓捕偷獵者、爭取環保立法支持的行為得罪了當地官員、旅遊公司以及偷獵團伙,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1985年12月26日,53歲的福西被人謀殺,死於研究中心的小屋內,兇手至今沒有抓獲。

福西死後,被安葬在「迪吉特」身邊,墓碑悼詞詮釋了她的一生——「沒有誰像她那樣熱愛大猩猩」。每一年福西的冥誕,全世界的環保者都會為她表示哀悼,谷歌塗鴉也會為她換上專門的主題設計:「一群大猩猩環繞著一位褐色頭髮的女性」。

貝魯特·高迪卡斯:紅毛猩猩的守護者

三位女動物學家中,貝魯特·高迪卡斯是最年輕的一位,1946年,她出生於加拿大,如今也是花甲之年了。與兩位師姐一樣,她也將生命中最好的年華全部奉獻給了猩猩的研究。

1970年,在高迪卡斯還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書的時候,珍妮·古道爾和黛安·福西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動物學家了,這讓高迪卡斯羨慕不已。不過還好,猩猩的科研領域還給她留了一席之地,她發現動物學界對紅毛猩猩的研究和了解還十分有限,甚至還沒有人做過系統詳細的研究。只是,象牙塔里的高迪卡斯不知道如何才能開展紅毛猩猩的研究。

有一天,路易斯·利基應邀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學術演講。演講台下的高迪卡斯認定,利基就是可以指導自己實現科研夢想的導師。於是,演講剛一結束,高迪卡斯馬上就找到了利基,將自己對老師的景仰之情以及對科研的憧憬滔滔不絕的講了一番。儘管她說得神采飛揚,利基的反應卻極其冷淡。頭腦一時發熱的年輕人,他見的多了。利基嚴肅地告訴高迪卡斯,研究紅毛猩猩,就需要去熱帶雨林中工作幾十年,那裡艱苦而危險,希望高迪卡斯考慮清楚。聽到這番話後,高迪卡斯絲毫沒有動搖,隨後,她和利基商談了研究工作的具體事宜,終於打動了導師,成為他研究猩猩的關門弟子。

1971年,高迪卡斯按照利基的建議,來到東南亞加里曼丹島的熱帶雨林,成立了紅毛猩猩的研究營地,她為感謝路易斯·利基的知遇之恩,將研究營地命名為利基營。在這裡,高迪卡斯對紅毛猩猩所食的植物和動物分類編目,統計了紅毛猩猩數量,研究了它們的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為全世界的動物學家提供了豐富的數據。

非法走私和馴養紅毛猩猩幼崽作為寵物的歷史在加里曼丹島由來已久,高迪卡斯自從來到這裡,就著手收養從偷獵者手中營救出的猩猩孤兒,教導它們必備的野外生存技能。20世紀80年代,東南亞經濟發展迅速,過度伐木、修路、採礦等破壞棲息地的做法對紅毛猩猩無異於滅頂之災。1986年,高迪卡斯以利基營為基礎,成立了集保護、康復、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國際猩猩基金會以拯救紅毛猩猩。

1997年,加里曼丹島的火災造成數百隻紅毛猩猩受傷,雨林面積驟減,高迪卡斯說服印度尼西亞政府劃撥了700多平方千米的野生動物保護區。1999年,高迪卡斯又成立救助猩猩孤兒的紅毛猩猩檢疫保健中心,收養了300 多隻紅毛猩猩。2011年,IMAX公司上映的紀錄片《生來狂野》記錄了高迪卡斯營救、治療紅毛猩猩,教會它們大自然生存技能,幫助它們重返雨林的故事。高迪卡斯的工作得到了全世界環保人士的認可。

一直到今天,古道爾仍奔走於世界各地進行籌款和宣傳,高迪卡斯仍在加里曼丹島守護著紅毛猩猩,福西如果還活著,也應該和大猩猩在一起。這三位女動物學家走進猩猩王國,憑藉非凡的勇氣和耐心,為人類揭示了猩猩王國的奧秘。更可貴的是,她們善待猩猩,保護動物,人格高尚,「天使」的稱號當之無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人類世:我們創造的新世界
瘋狂冒險的環保戰士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