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沙漠里最美的「天堂電影院」,讓孩子們第一次在夜裡看到了光!

沙漠里最美的「天堂電影院」,讓孩子們第一次在夜裡看到了光!

我們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

為達里雅布依村的孩子們

送去人生中第一部電影

被秋日胡楊包圍的天堂電影院 | 攝影:姚璐

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有一片小小的綠洲。在這個名為「達里雅布依」的村莊里,居住著一群與世隔絕的克里雅人。

本月初,我跟隨「天地探美」達里雅布依首發團,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那裡的孩子們帶去他們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

這個項目被叫做天堂電影院」,名字來自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同名電影。影片講述小男孩多多與天堂電影院放映師之間因為電影成為忘年交的故事。

對熱愛電影的人,《天堂電影院》或多或少都有點不一樣的意義。而對於住在尚未通電的沙漠里的孩子們,這或許是漫漫長夜裡唯一的光和溫暖。

塔克拉瑪干沙漠 | 攝影:張大拉

深入沙漠,

為孩子播放人生中第一部電影

從上海出發,經烏魯木齊轉機到和田,耗時一天。再從和田出發,坐著越野車穿過大片蘆葦叢,翻越一個又一個沙丘。一刻不停的顛簸,再加上夜晚涉水過河的挑戰,12小時後,我們才到達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唯一的村落——達里雅布依。

越野車行駛在沙丘上 |攝影:張大拉

每次過河前,一位司機師傅都會親自淌河,確認河水深度,然後指揮車隊通過 |攝影:張大拉

雖然旅途艱辛,但等待我們的,卻是沙漠中最美的時節。營地面朝沙漠、背靠胡楊,風吹樹葉,灑落一地金黃。我們在這蒼茫沙海之中,過了三天沒有信號的日子。

被參天胡楊包圍的營地 | 攝影:張大拉

沙漠中的達里雅布依 | 攝影:張大拉

翻越幾個沙丘,步行15分鐘,就能從營地走到達里雅布依。

這個不通公路、尚未通電,只能依靠太陽能的貧困村,如今居住著50多戶人家。

他們住在用紅柳建造的房子里,食物只有簡單的饢、羊肉和「沙漠之參」肉蓯蓉。早年,這裡甚至沒有貨幣,村民只能在商販到來時,以物易物,交換一些麵粉和生活用品。

秋日的院落 | 攝影:姚璐

前面的是糊上了河泥的房子 | 攝影:姚璐

千百年間,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但達里雅布依一直緩慢地保持著清貧簡單的生活節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著克里雅河、以及紅柳和胡楊這些簡單的物質資料,維持著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陽光透過紅柳枝的縫隙灑進屋子 | 攝影:姚璐

簡單的家 | 攝影:姚璐

村裡有一座希望小學,只承擔一到三年級的教學任務。天剛亮不久,孩子們就聚集在小學裡,分著一壺水洗手洗臉。由於沙漠缺水,這裡的人對水的使用格外謹慎。

分一壺水洗手洗臉的孩子們| 攝影:姚璐

值日生小朋友正在拿著小掃把掃清學校走廊上的沙塵。沙漠里的每一天,都是從掃沙開始的。即使不是沙塵暴頻發的春季,掃沙也是每天的日常慣例。沙漠中的沙子百無一用,它們無孔不入,唯一的作用,就是埋葬一切。

在學校里掃沙子的小朋友 | 攝影:姚璐

對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來說,浩瀚無垠的沙漠曾是他們全部的世界。而「天堂電影院」的到來,即將為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天堂電影院」是由分眾晶視電影傳媒(以下簡稱分眾晶視)和天地探美共同發起的項目。這座公益性質的電影院,會定期為孩子、村民播放電影,旨在為邊遠地區的人們帶去現代文明的溫暖。

我們住在營地的最後一天傍晚,要舉行天堂電影院捐贈儀式。

那天夕陽西下後,孩子們興沖沖地從沙漠中走來。快到達營地時,老師讓他們排好隊。孩子們整齊地從荒蕪中走來,而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大千世界。

他們興奮地朝我們揮手,大踏步向著天堂電影院走去。在簡短的捐贈儀式上,我們向孩子們分發了一些捐贈的書包和文具用品。

排著隊從沙漠中走來的孩子們 | 攝影:姚璐

孩子們使勁向我們揮手 | 攝影:姚璐

天堂電影院捐贈儀式 | 攝影:姚璐

隨後,孩子們就座,屏幕上播放起了動畫電影《冰河世紀》。沙漠中的孩子,第一次透過影像,看到冰川的模樣,看到除了毛驢、駱駝、羊之外的動物。他們目不轉睛,被松鼠、樹懶和猛獁象逗得哈哈大笑。

一想到這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夜晚里唯一一個有光、有人群、有笑聲的地方,心頭不由得泛起一陣溫暖。

被電影逗樂的孩子們 | 攝影:姚璐

聚精會神看電影的孩子們 | 攝影:姚璐

天堂電影院:

有光的地方,處處是天堂

達里雅布依是「天堂電影院」的第二站。首個「天堂電影院」,2018年6月10日建立於同樣遙遠的南疆帕米爾高原。

那裡有塔什庫爾乾熱烈溫暖的陽光,有杏花盛開的古老村落,有熱情好客的塔吉克族。在那片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土地,志願者為孩子們播放了《深海歷險記》。

春季,杏花盛開的帕米爾高原 | 攝影:姚璐

塔吉克族小女孩 | 攝影:姚璐

第一座天堂電影院 | 攝影:張大拉

無論是帕米爾高原,還是達里雅布依,都是蒼茫的祖國大地上,難以到達的遠方。如果你去過這些偏遠地區,就會知道什麼是長路漫漫。

從東部出發,哪怕用最快最先進的交通工具,都要至少2天才能到達。這裡的夜,冗長而枯燥,除了滿天繁星之外,一無所有。

而「天堂電影院」的落成,終於給漫漫長夜,帶去了光和溫暖,帶去了故事和希望。

孩子們通過活生生的影像,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故事、冰川的故事,第一次看到高原、沙漠之外,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

第二座天堂電影院 | 攝影:張大拉

「天堂電影院」由天地探美和分眾晶視共同出資建設,並設立了專項基金用於電影院的日常運營和維護。建成之後,移交給當地文化部門,基本上保證每周放映一次。

除了已經建成的兩座帳篷天堂電影院外,他們還為三個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禮堂提供了放映設備,定期為孩子和村民們播放電影。

電影不僅是娛樂和放鬆,更是打開新世界的鑰匙。這些邊遠地區的孩子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援助,更需要精神世界的微光。

發起人唐香香:

在瑞士因特拉肯,忍不住哭了

「天堂電影院」的聯合發起人、天地探美的老闆唐香香是一個資深戶外愛好者,曾徒步穿越羅布泊荒原到達樓蘭古城,穿越克里雅河到達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

原本,她只是一個熱愛探索秘境的戶外愛好者。直到有一年,她陪丈夫一起出國旅行,來到了瑞士因特拉肯。

這個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少女峰山腳下的小鎮,是瑞士遊客的必去之地。當遊人們沉醉於小鎮美景時,唐香香卻忍不住哭了。

她不是因瑞士的美景而落淚,而是她看到,瑞士因特拉肯可以依靠一座雪山,吸引全世界無數遊人紛至沓來,養活小鎮上的所有人。

而在中國,她見過無數風景不遜於瑞士的地方。同樣是雪山腳下的小鎮,同樣擁有絕世風光,但當地人卻極度貧窮。有些地方,每個人的平均年收入甚至只有500元。

那些曾令戶外愛好者們魂牽夢繫的名字: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脈、克勒青河谷、喬戈里峰……甚至都不為人知曉。

唐香香 | 攝影:姚璐

回國後,唐香香與陪伴自己旅行十幾年的戶外俱樂部成員,一起創立了「天地探美」,引進歐洲「奢華露營文化」的概念,在祖國西部甄選41個風景絕美卻人跡罕至的地方,為熱愛荒野的人們搭建野外之家。

達里雅布依營地 | 攝影:張大拉

同時,唐香香還策划了「天堂電影院」公益項目,與分眾晶視合作,用超過一千部電影,為那些遠在天涯的人們,帶去現代文明的溫暖。

香香姐說:「今後每一個營地都會有一間天堂電影院,為當地的鄉親和孩子們放映電影。」

第一座位於塔什庫爾乾的天堂電影院

初心很簡單,只是為了「讓身在天堂之境的人們,能看上電影」。但這個浪漫的想法,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

第一家天堂電影院建於帕米爾高原深處,從選址到搭建完成,耗時半年。所有的裝備物資只能抵達喀什,隨後要使用卡車花費12個小時運送到項目地。

近8噸的物資,全部靠肩背手扛從公路運到營地。而在這個去年才剛通電的村落,為保障電力供給,他們還專門請來了北京的工程師進行線路改造和維護。

第二家建於沙漠腹地的天堂電影院,同樣需要大卡車運送物資。裝載4噸的卡車需要跨越沙漠、涉水過河,在克服了無數次的陷車、迷路、進水、沒油等匪夷所思的狀況之後,終於像螞蟻搬家一樣把所有帳篷和物資運進了達里雅布依。

為了將帳篷固定在塔克拉瑪干這個中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上,必須先打下超過一米深的木樁、並澆灌進瀝青粘結,再把重型帳篷的底座固定在基柱之上,才能搭起牢固的支架。

在不通電的村子裡建設營地,電鑽等工具都用不上,只能手工鋸木頭、釘木樁。再加上語言不通、招不到青壯年勞動力,導致建設工作勞心勞力、困難重重。

沙漠中的「天堂電影院」完工在即 | 攝影:張大拉

一個被胡楊林包圍的美麗營地、一座溫暖的天堂電影院,背後是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是熱愛戶外、熱心公益的赤誠之心。

那天傍晚,看著孩子們排隊從荒蕪的沙漠中走來時,我深深感到,旅行不僅是看美景、吃美食、放鬆身心,它還可以帶去光和熱,帶去故事和溫暖,可以厚重而有意義。

天堂電影院 | 攝影:姚璐

天堂電影院 | 攝影:張大拉

文 _ 姚路

編 _ 阿作

攝影 _姚路 /張大拉

部分圖片來自「天堂電影院」官方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禁止未授權轉載,已授權律師對圖文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故宮還有35%未開放的神秘地,奢華程度超出現代人想像
用它洗了幾次頭,頭皮不癢了,頭屑消失了!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