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條青蛙、磁帶牆……在改革開放40年展穿越舊時光

發條青蛙、磁帶牆……在改革開放40年展穿越舊時光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改革開放40年,既是國的40年,也是家的40年,更是每個人拼搏奮鬥,共創美好生活的40年。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參展的老物件們,帶著40年的「家春秋」穿越至今,帶著每一位觀眾一起感受國民生活變遷。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老物件們集中亮相,以40年來的衣食住行為主線,將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最深切的變化進行具象化呈現。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發條青蛙、磁帶、半導體、小霸王遊戲機……當這些滿滿童年回憶的東西集中出現在展覽中時,參觀者們一邊驚喜地挨個辨認,一邊感慨地笑言自己「暴露年齡」。本次改革開放40周年展中特設的時光博物館中,時光雜貨鋪、年代照相館、聲音博物館等主題場景集中呈現。

時空屋裡,坐在彈簧沙發上,茶几底下摞就是印著牡丹和錦鯉的搪瓷臉盆,身後高低柜上擺著用網兜包著的漆面暖壺和鋁皮飯盒,地上還停著童年最愛的小三輪車……生於1978年,與改革開放同齡的陸揚,向身邊一同來看展的80後、90後同事逐一介紹這些曾經的物品時說,「這裡的很多東西,你們後來可能都沒見過了。」他指向五斗柜上的一個老電器,「比如這個,這叫半導體,你們後來聽的,都叫收音機了,我們那時候叫『話匣子』。」

展覽中,時光博物館呈現40年的「家春秋」。

看著高低柜上的那台電視,陸揚又湧起另一個回憶,「1985年,我7歲,我記得特別清楚,姑姑一直生活在香港,因為改革開放,她往返內地的次數變得更多了,那一年她回家時,帶回來一台飛利浦黑白電視機,14寸的,這在當時可是奢侈品,左鄰右舍只有我們家有。」他笑著說,這台電視機帶給童年的自己無盡的快樂,第一次看動畫片,就是通過它,「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的是米老鼠和唐老鴨。」

磁帶牆記錄著國民娛樂生活的過往。

80後的任冠宇則對布滿磁帶的聲音博物館更流連,「我上小學時候,攢了好多磁帶,基本都是港台歌曲,最多的就是四大天王了,還有就是小虎隊和鄭智化。」在旁邊的時光雜貨鋪里,他也遇見了童年摯愛,「這個發條青蛙,我小時候的那隻都玩得生鏽了,但還是每天都要帶在身上。」貨架上,還有琳琅滿目的懷舊零食,「大大卷,旭日升,現在都已經很難見到了,在這竟然還能看見。」

時光博物館是人民日報新媒體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專門發起的,採用微觀視角,聚焦於每一個國人的生活與成長,挖掘大時代下的小故事,記錄平凡人的不平凡。「我們以國人衣食住行40年來的變遷為主線,結合40年來國民衣食住行經典場景,通過藝術化手法將不同時空進行集中呈現,將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最深切的變化進行具象化呈現。」現場工作人員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10億美元!傳TCL入股半導體設備廠商ASM
41歲「外婆」生三胞胎 比親外孫還小半歲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