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作者:金滿樓

1925年8月,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突然被人刺殺。

事後,某德國夫婦的掩護下,被指為刺案疑犯的魏邦平在當時的追捕中登上沙面英艦而潛往香港。

魏邦平,廣東香山(中山)人,生於1884年,後被清廷選送日本士官學校(騎兵科)學習。1909年畢業回國後,曾擔任廣東講武堂教官等職。

認真說,魏邦平原本也是革命同志,而且是廣東辛亥元老之一。

民國年後,魏邦平先後任廣東都督府陸軍司長、參謀長、陸軍第二師第三旅旅長、廣東水上警察廳廳長等職。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邦平

1916年,魏邦平參與討伐龍濟光,並擔任護國軍第五軍總司令兼廣東省警察廳廳長和省警務處處長。

1918年,兼任廣州市督辦。1920年,魏邦平任粵軍第三師師長,次年任西江總指揮,率部參加援桂之役。1922年,任廣州衛戍司令。

從履歷上看,魏邦平是廣東本土職業軍人,其與同為刺案疑犯的胡漢民、胡毅生兄弟的小團體關係密切,或許只是出於鄉誼。

不過,在「廖仲愷遇刺案」中,有一個傳聞與魏邦平牽扯上了關係,這就是所謂「港英政府的200萬賄賂款」。

據汪精衛在國民黨二大報告中說,林直勉被捕後曾說:

當他參與倒廖時,有一個人說這事是一定成功的,香港方面有二百萬元的幫助。林直勉聽見這句話,覺得很不安,從此就託病不管這事了。

然而,林直勉在所撰「黨獄」一文中是這樣描述這事:

「問官:『英人圖粵,以二百萬元運動你等作亂,你知之乎?』

余曰:『不知。只略聞鄧澤如言,風聞魏邦平有謀反之說,此外別無所聞。』」

「二百萬元」之說,似乎來源於此。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由此,汪精衛、蔣介石認為魏邦平涉案至深並咬定魏就是「受了香港政府二百萬元的賄賂」,「陰謀推翻革命政府」之人。

不過,從字裡行間後,這「兩百萬元」其實未必真有,而且即使有,也未必與魏邦平有關。

因為根據林直勉的說法,他已經明確表示他並不知「兩百萬元」的傳聞,而且只是風聞魏邦平有反對廣州當局的說法,這與「兩百萬元」的傳聞毫無關係。

對此,國民黨內部也是議論紛紛。

如案發數天後,古應芬到黃埔探望胡漢民時說:「這是甚麼話?既說刺仲愷,又說是受英國人運動,以二百萬元謀叛,又說運動登同(李福林)造反……」

從古應芬語氣可知,當時的傳聞雖多,但多數是難以證實的。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此外,汪精衛的報告也曾提到許崇智部旅長楊錦龍也提及「二百萬元」的問題,此外梁鴻楷也被指與這「二百萬元」有關,但具體細節未明。

事後,梁鴻楷被捕,其不久因繳納「報效費」而被釋放。

而在之後陳公博提交的審訊名單中,魏邦平只不過是位「失意軍人」,在檢察機關的「公判請求書」、「論告」書中,均沒有魏邦平的名字,更沒有人再提「二百萬元」的傳聞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潛逃在外的「廖案要犯」魏邦平與胡毅生等人一樣日漸淡出了辦案者們的視線,而且,魏邦平也未受到明令通緝。

據魏邦平親屬撰寫的一份資料說,1928年魏邦平攜子女遊歷日本時,在「俄國皇后」號郵輪上偶遇何香凝。

據稱,何當面對魏說:「當年認你涉嫌主謀,殊不應該,真該說『對不起你』。」也有人說,魏邦平為當年涉嫌「廖案」向何香凝道歉。

總之,一場誤會,雨過天晴!

被指為「廖仲愷刺殺案」疑犯的魏邦平,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1931年唐紹儀任中山縣長時,曾委任魏邦平為公安局長;同年,陳濟棠委任魏邦平為軍墾處處長。

不過,魏邦平對政治已經意興闌珊,兩次委任均婉辭不就。

1935年9月,魏邦平因病去世,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曾發出「褒揚」通令。次年,廣東省政府將魏的故鄉命名為「邦平鄉」(今古鎮鎮)。

這人、這事、這地,廣東的朋友不知道知道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