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是誓言惹的禍:劉關張的宿命與結拜時誓言的關係

都是誓言惹的禍:劉關張的宿命與結拜時誓言的關係

《三國演義》這部書實屬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之作。無數英雄與歷史進程之間的矛盾在幾十年的爭鬥中凸顯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有不少事情隱藏著因果報應的味道,其中最讓我感到可惜的就是劉關張的宿命。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在小說第一回中聚首,三人烹殺烏牛白馬,設壇焚香,結拜為兄弟。而在結拜的時候三人對天地立下了一句誓言「結為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從誓言中可以看出,三兄弟願意合力匡扶漢家社稷,哪怕是自己的性命攸關也不會忘記君恩隆重和兄弟之道義,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們三人最後到底是如何實踐這句誓言的。劉備三人先是起兵投奔劉焉,然後又追隨盧植等人剿滅黃巾軍,在盧植被抓後又輾轉多次.

其中既有骨肉分離,也有掛印登車.幾次起伏,終於在建安六年投奔劉表,屯兵新野。如果說之前的逃跑都是疲於奔命,留得青山在才能繼續為保存漢家火種而奮鬥,那麼劉備等人在這之後的行為就明顯背離了他們最初許下的諾言。

建安十三年,曹操發兵數十萬南下,兵鋒直指劉備,諸葛亮布下了火燒新野一計,攜帶著十多萬無辜平民乘船渡江而走,經過襄陽城前的踩踏和到達江陵之間危險的路途,這些因為諸葛亮這一聰明的計策已經十難存一.

諸葛亮設計火燒新野

建安十三年,曹操發兵數十萬南下,兵鋒直指劉備,諸葛亮布下了火燒新野一計,攜帶著十多萬無辜平民乘船渡江而走,經過襄陽城前的踩踏和到達江陵之間危險的路途,這些因為諸葛亮這一聰明的計策已經十難存一.

再到後來,這些原先屬於新野城的居民到底下落如何,小說中也難尋其蹤,也就是說,這三位標榜「救困扶危」的英雄,最終選擇了利用燒毀一座城池來保護自己的安慰,這三位「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好漢真正做到了「上不曾救國於將亡,下不能安民於戰火」.

反而在宣誓之後「用兵割據終成蜀漢,為逃保兵火燒新野」,用因果報應的方式來看,劉備這一派終究逃不過上天的懲罰。最後,關羽首先敗走麥城,這也是因為三人根本沒有挽救將亡的漢朝,關羽死後不久,曹丕篡位稱帝,劉備也在不久之後建立蜀漢稱帝,這更加速了三人宿命的達成。張飛於不久之後被人謀殺,劉備也因為兵敗而又氣又急不久病死。

我從來沒有帶著一種批判的態度對待過劉關張三人。相反,作為漢家正統的一支勢力,他們三人一直都扮演著正義的角色。但是在拋開小說先入為主的概念之後,我們捫心自問,難道劉備他們真的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嗎?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生閑談 的精彩文章:

封神:姜皇后有洗刷冤屈的機會 可惜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斷送了
飛熊入夢來周文王畫地為牢囚樵夫 因緣際會樵夫指路得太公

TAG:書生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