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米AIoT牽手宜家背後,雷軍想把米家開到全球

小米AIoT牽手宜家背後,雷軍想把米家開到全球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11月28日的小米開發者大會稱,未來五到十年,小米的核心戰略始終是AI+IoT。小米要比以前更加開放,把更多的人和設備有效的互聯在一起。同時,小米宣布與宜家達成戰略合作。從2018年12月開始,宜家的全線照明產品將入駐小米IoT平台,宜家方面表示這是「第一次」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

璽哥認為,與宜家的合作,標誌著小米AIoT在全球化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對小米而言意義重大。

一、小米+宜家,理念相近者的結合

小米和宜家,一家科技公司,一家傢具公司,他們走在了一起,在看似差異巨大的合作背後,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雙方的合作,各取所需,相互補充。

1、人群定位、設計理念吻合

首先,雙方都是時下在年輕人群體中接受程度非常高的品牌,在消費人群上有較高的相容性。其次,兩家在設計理念上也比較吻合。據小米IOT負責人在現場透露:雙方就合作事宜進行第一次接觸時,就驚訝地發現自己都是對方品牌的忠實粉絲。

2、場景融合上,雙方契合度高

消費者們說起小米、宜家這兩個品牌,都會浮現出一個場景:「年輕人的第一台手機(以及智能家電)」、「年輕人的第一套傢具」。小米品牌從手機產品開始,就以酷炫的外形、極高的性價比頗受新世代的青睞。宜家也很類似,「年輕人的第一套傢具」已經成了品牌的經典形象。近年來小米力推的智能家居設備等生態鏈產品,與宜家一直力圖營造的年輕、都市、現代族群生活場景也非常契合。

3、宜家需要轉型,智能家居是下一個風口

歷經多年的快速增長,宜家目前正面臨著一個瓶頸。璽哥留意到,宜家方面不久前在媒體發布會上,對2019財年銷售額的增長預期為9.3%,這個數字與其2016、2017兩年分別高達19.4%和14%的增速相比,呈現出明顯的落差。這個落差,來自於房地產市場增長的放緩,以及隨之而來的傢具產業總體增速受限。為了應對這個「新常態」,宜家不可避免地要把目光投向另一個能帶來快速增長的風口----智能家居,以求實現轉型。宜家雖然一直為消費者帶來不錯的線下體驗,但在智能家居方面一直涉足不多。宜家很需要一個在IoT、智能家居領域內有技術實力、有市場業績的合作夥伴。

亟待轉型的宜家、致力於IoT智能家居領域的小米,合作就這樣發生了。

二、小米牽手宜家,有利於快速推進小米IOT的全球化

IoT這個概念,最近成了互聯網行業、甚至家電領域裡也非常熱的詞。從華為、vivo等一線手機廠商,到美的等家電品牌,幾乎都在規劃自身的IoT轉型。這個新的變化,即來自於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有5G通訊技術的巨大推動。

在雷軍多次強調的未來規劃中,小米IoT將要不遺餘力地實現全球化,這個規劃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從28日公布的數據來看,如今的小米IoT體系,已經是一個連接了1.32億台智能設備的IoT大平台。例如,小米IoT品類中重要的產品智能電視,目前已經在印度等新興市場成為領先品牌。正是全球化運營的成功,幫助小米IoT在第三季度實現10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高達89.8%。嘗到甜頭的小米IoT,下一步當然會更加致力於推進全球化,而與宜家的這次合作,無疑將在IoT全球化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與宜家的合作,能幫助小米IoT全球化的成本問題

時至今日,小米IoT物聯網平台已經在規模上取得全球領先的優勢,而且還在不遺餘力地繼續全球化擴張,但這種擴張首先要面臨的就是成本問題。在璽哥看來,這個成本有兩方面:一是銷售成本,二是研發成本。

根據小米上市後發布的首份財報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小米IoT部分實現了超過103億的營收,同比增長104.3%。但同時IoT部分的銷售成本卻出現了109.6%的同比增加。可見IoT領域目前階段在銷售中面臨很大的開支壓力。

另外眾所周知,在IoT行業非常關鍵的智能家居領域裡,研發成本也是相當驚人的。以傳統家電品牌美的為例,他們2014年開始實施的智能家居戰略,其三年規劃內的研發投入資金就高達150億元。而國際IT巨頭谷歌在2014年僅為收購兩家智能家居開發企業,就投入了近40億美元、超過24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宜家是家居零售行業的全球領先者,到2017年底,已經在全世界擁有403家商店,銷售網路覆蓋美、歐、亞、非各洲30多個國家。與宜家的合作,一是能夠幫助小米IoT減輕全球化運營中的成本壓力;二是能夠在產品研發上減少鋪攤子,藉助宜家在家居、傢具方面的專業設計和研發能力,小米可以把研發戰線集中到IoT以及Ai這些「智能」技術上,而不再需要把太多資源配置到「傢具」上。

2、合作能為小米IoT拓展豐富場景、帶來更大客流量

除了在銷售成本、研發成本上帶來好處之外,與宜家的合作還能為小米IoT拓展更豐富的場景、帶來更大的客戶群。

目前的小米IoT生態鏈產品,雖然已經連接了1.32億台以上的設備、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IoT平台,但首先,小米IoT生態依然是一個依託數碼圈、粉絲圈的生態。小米IoT想要實現真正的全球化,就必須將消費者群體擴展到數碼圈以外。另外,IoT這個圈子目前還是缺乏硬體壁壘,小米唯有通過觸達豐富生活場景,才能真正實現生態的多元化。

而宜家遍布全球、橫跨各個行業和興趣類型的青年消費者群體,正是小米IoT一直想要爭取的「圈子」。與宜家的合作,使得小米AIoT能走向更廣闊的的全球市場、獲得更大的用戶基數,並走進更真實而豐富的線下生活場景,從而讓使用體驗成為一個打不破的閉環形態。此外,與宜家的合作,也是小米IoT構築護城河的舉措之一。

三、雷軍的野望,要把米家開到全球

與宜家的合作,可以看著是雷軍經營思路的延續。雷軍對於小米的野望,絕不僅限於推廣生態鏈IoT、AI技術產品,他更渴望將小米之家打造成與宜家、優衣庫同等的世界級別精品生活平台。並且與宜家、優衣庫一樣,把小米之家開到全世界去。

宜家通過售賣「生活方式」,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年輕人愛逛的去處。而雷軍的小米之家一直想做的,就是做IOT時代的宜家,售賣IOT時代的「生活方式」。

雷軍還說,他要把小米之家打造為一個為吸引消費者一年N次光臨的門店。如今,小米之家的經營範圍早已超越手機、甚至超越電子產品,而是囊括了手機、智能家居、甚至生活用品在內的數百個品類。與宜家的合作,明顯是小米把品類範圍進一步擴大,進入品質家居領域的舉措。在宜家之後,不能排除小米與其他家居品牌合作的可能性,甚至不能排除小米在取得一定經驗後,推出自己的糅合了AI + IoT技術的、新潮的家居商城。

當然,正如璽哥前面所提到的,雷軍的願景雖然美好,但現實中還必須越過許多障礙。想把小米之家打造成世界級別的精品生活平台,雷軍首先要面臨的就是供應鏈能力問題,這也是市場對小米最感到疑慮之處。

「供應鏈」這三個字,對於小米和雷軍來說,是個帶有痛苦回憶的名詞。市場至今還對2016年小米的境況記憶尤深,那一年小米手機產品全球出貨量比上一年同比下跌了36%,其原因就是供應鏈方面出了問題,造成全線缺貨。後來是雷軍親自出馬重掌供應鏈管理權後,才逐步恢復了產能。

眾所周知,小米的許多產品經常採取被市場詬病的「飢餓營銷」。這些產品既包括手機、也包括IoT品類的生態鏈產品。實際上造成「飢餓」現象的,不只是小米方面的營銷策略問題,供應鏈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小米生態鏈里已經有90多家硬體廠商,生產1600多個SKU。如果想要將小米之家打造成包括家居在內的精品生活平台,這些生態鏈企業數量就必然進一步膨脹。在這種情況下,小米還能否保證供應鏈處於理想的運轉狀態下,璽哥有點擔憂。

雷軍把米家推向全球的的野心很大,但要實現這個野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急不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璽 的精彩文章:

榮耀手機雙十一全面超小米!下一步進軍IOT
區塊鏈遊戲導航,一個不錯的生意!

TAG:何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