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批中國人雖沒身披國旗但卻真正愛國,還有許多人娶了法國媳婦

這批中國人雖沒身披國旗但卻真正愛國,還有許多人娶了法國媳婦

原標題:這批中國人雖沒身披國旗但卻真正愛國,還有許多人娶了法國媳婦


一戰的西線華工規模雖只有14萬人左右,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作為第一批真正看到近代化戰爭,並在西歐長時間停留的華人,西歐的現代化也給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祖國帶來了一定的變化。由於許多西線華工從事挖掘戰壕、機械維護等工作,或者在碼頭及工業企業勞動,因此他們迅速掌握了現代技術,即便回國都有一定的影響。


在西線的華工



英軍的中國勞工旅銘牌


沖洗坦克的華工



工廠里的一戰華工


不過西線華工的內部也頗為複雜,因為90%的人屬於非知識階層,故而其身上有不少社會習氣,如賭博、嫖娼、鬥毆等不良習慣。為了方便管理,英法美等國都開始依託留學生對華工開展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其中創辦的一些華工刊物和個人進修協會讓這批華工也因此接觸到了不少近代知識。1918年6月開始,早期的留美學生,包括史義瑄、晏陽初、蔣廷黻、陳立廷、王正序、全邵武、桂質廷、林語堂、陸士寅等,響應基督教青年會和美國總統威爾遜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號召,到法國為華工服務。基督教青年會也開始幫助華工成為真正的中國公民和世界公民。基督教青年會工作的中國留美學生為華工舉辦夜校,教他們識字,並常常為華工組織幻燈片講座、放映電影並舉辦各種演講,以傳播科學知識和推廣健康觀念。基督教青年會留美學生為一戰華工教授的科目包括英文、法文、歷史、數學、中文、地理等等。同時,他們還盡最大的努力向華工們講解這場戰爭的意義,向他們介紹西方文明。根據史義瑄的觀察,不少華工都很喜歡青年會在晚間開設的課程,並非常珍惜這一受教育的機會。這樣的教育,是當時國內完全沒有條件的。


蔣廷黻


留美學生還舉辦了大量的普通大眾教育講座,內容一般針對衛生、林地、道路建設、民族自覺、第一次世界大戰、公民意識等方面的問題,並配有幻燈投影片說明,為那些上課聽不懂或者不願意上課的華工提供耳提面命的受教育機會。這樣的互動下,對於普通華工而言增益極大,同時也讓有機會拿到庚子賠款作為獎學金留學美國的留美中國學生意識到,普通中國人是聰明並且渴望知識的,只是沒有機會。這些留美精英通過這樣的大眾服務,反而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華工


在法國工作的華工也開始有了國家意識,並且開始有了政治概念。他們跟著居住在法國的商人和留學生一道慶祝紀念辛亥革命的「雙十節」、參與了反對張勳復辟的示威遊行、他們還在1918 年向直隸省由於受洪水災害而面臨饑荒的中國同胞寄去了捐贈錢物。而二戰西線華工的政治意識覺醒,則是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國外交代表團據理力爭沒有讓列強改變不打算承認中國合法權益的意圖,這也引發了全國性的抗爭,1919年6月27日,《凡爾賽條約》正式簽字的前一天,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收到了一把手槍和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苟簽名承諾日本之要求,請即以此槍自裁,否則吾輩必置爾於死地!」署名為:「中國勞工——山東省萊蕪縣牛泉鎮上裕村農民,編號97237,畢粹德。」而五四運動時的口號之一,「勞工神聖」,在很大程度上也與一戰華工有關。


陸征祥



列強仍想繼續瓜分中國

順便值得一提的是東線華工。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爆發,而早在革命前,飽受沙俄壓迫的華工就非常歡迎革命。1917年4月,中國第一個俄國的華人團體——中國旅俄聯合會就在彼得格勒成立。1918年12月24日,在蘇維埃政權支持下,中國旅俄聯合會改名為旅俄華工聯合會,成為宣傳革命的華人組織。而在十月革命中,有6萬華人參與了武裝鬥爭,其中不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十月革命有華人身影


從1919年開始,在法國的華工逐步被送回國內。由英國僱傭的華工在1920年就全部回國,而法國的速度較慢,至1921年仍然有1.3萬名華人留在法國境內,其中有2000名為新到的勤工儉學學生,而一戰前留居法國的華人僅有300人,因此華工仍有近1.1萬人留在法國。到1926年,絕大部分能夠回國的華工才回到了國內。而一戰西線華工也開始讓法國政府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推動了相關的勤工儉學,讓不少中國人有機會前往法國學習工作,這其中就包括周恩來和鄧小平等。



在工廠里的華工


但是,一戰華工回國後境遇並不那麼理想,其中一部分人的薪水被大量地匯入了中國興業銀行,但因為這家銀行在戰後資不抵債,很多工人都沒能把薪水取回。而另外的華工則獲得了一定數額的財富,要麼擴大生產,要麼維持生計,也有揮霍一空的情況。有一部分歸國華工落草為寇,但是他們依託構築的標準英法塹壕工事卻讓當時前來圍剿的軍警吃盡了苦頭。不過作為中西方交流的信使,一戰華工仍然給中國當時封閉的基層社會帶來一絲不同。他們帶回國內的留聲機、手搖電影機、法國風光片引起了鄉里的轟動。有學者進行口述史的整理,提到呂守梓、朱曾法等人經常向鄉親介紹西方軍事的現代化及農業的機械化,「外國的飛艇 (飛機) 與大炮威力無比」,「在國外,用鐵牛(拖拉機)耕作,用肥田粉(化肥)做肥料」。還有幾名華工則實際辦了幾件革命性的事情:孫干創辦了鄉村女子學校;張宗方自製了西式的抽水機、播種機;李榮坤不但不讓自己的三個女兒纏足,還讓其上學;李景真受西方社會主義影響,認為中國的土地也應該公有,竟對父輩分給自己的田地不予接管。不過整體上看,由於階層較低,一戰華工所攜帶的知識在回國後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舊中國的鄉土社會很快就將這點漣漪消磨得無影無蹤。



生於鄉土,最後也消磨於鄉土


值得一提的是,有大約3000名華工留在了法國並與法國女子結婚,許多人是工廠里認識的同廠女工。一方面,法國當時男性大量陣亡或殘疾,另一方面,初來法國的華工給法國婦女極佳的印象,多數華工也特別注重自己的名聲、尊嚴和形象,頗得法國人欣賞。法國盧昂地區的一位作家評論該地的華工道: 言談舉止好像征服者,或者像巴黎人來到鄉下的樣子,甚至就像西方人在當時的中國。不過與法國婦女通婚一事也引起了不小的麻煩,首先是,華工影響了法國政府鼓勵婦女與傷殘軍人結婚的計劃,而這一計劃很顯然意味著婦女要承擔大部分家庭責任,但又是法國政府沒得選的事情。其次,很多華工在國內已有包辦婚配,在法國與法國婦女結婚不僅可能涉及重婚,而且還有連帶的財產關係需要理清。



華工與很多同廠法國女工日久生情


法國政府對此並不支持的態度也導致了其加速遣返華工的舉措,比如工廠里有幾個華工違規,他們便說所有華工都有錯,進而強制遣返。而法國政府的強制遣返舉措卻加強了華工與法國婦女結婚的意願,因為這可以避免被強制遣返。最終,這批3000名左右的華工與法國女子結婚,加上勤工儉學和留學法國的學生,他們形成了巴黎第一個真正的華人社區。



在巴黎的一戰華工銅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囧曾看軍事 的精彩文章:

雖然剛剛墜機,但F-35需求依然旺盛,價格已比三代半戰機更低
俄羅斯看起來很強大,但事實上已經被戰略封鎖,目前很難突圍

TAG:老囧曾看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