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病了的螞蟻會主動自我隔離

生病了的螞蟻會主動自我隔離

生病了的螞蟻會主動自我隔離


螞蟻是社會性動物的典範。每隻螞蟻都有工作崗位,每隻螞蟻都堅持工作:覓食者覓食,工人建造,撫育者撫育後代,蟻后生育。人們以前一直認為,像螞蟻這種依照年齡和工作崗位高度分化且等級制度嚴密的社會類型,可以有效地抵禦疾疫流行,但該假設從未得到過驗證。最近,一群科學家聚到一起,想出了一個實驗,只需用到常見的黑螞蟻。


細緻的分工

科學家們需要眾多學科的支持:生態與進化、科學與技術、生物機器人、智能系統和複雜系統物理學。他們給22處蟻穴中的每隻螞蟻都打上了標記——看起來就像在螞蟻胸前貼上了一張紙質二維碼,並使用自動化視頻追蹤技術跟蹤個體螞蟻,監測它們之間的所有物理接觸。


和事先猜測的一樣,螞蟻的社會結構抑制了病原體的傳播。不同工種的螞蟻只有有限的接觸機會,組織架構有助於保護最脆弱的社會成員:蟻后和年幼的工蟻。


不僅僅是螞蟻的社會結構限制了疾病的傳播,而且個體螞蟻也會主動自我隔離。最有可能被外界致病原感染的是覓食者,因為巢穴中的工蟻執行了非常嚴格的清潔制度。


科學家先是通過建模演示傳染病如何在不同社會形態中的網路結構中傳播,隨後令覓食者暴露於病原體下,用實際感染過程來驗證模擬結果。科學家用真菌病原體——棕色綠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孢子隨機感染了10%的覓食者。在經過一天的擴散期後,研究人員開始測定各個蟻穴中真菌的傳播規模。這揭示了螞蟻之間的交流網路,因為真菌孢子通過螞蟻之間的物理接觸進行傳播。

有限的聯繫


真菌孢子會粘在螞蟻身上,在一兩天後進入螞蟻體內並導致螞蟻死亡。9天之後,死亡最多的是覓食者;所有蟻穴中的女王都還活著。


暴露在病原體下的螞蟻,產生了自我隔離的行為,這進一步保護住了整個蟻穴和蟻后。被感染的覓食者長時間在外面遊盪,遠離蟻穴,並且那些未暴露在真菌下的覓食者,也會避免和其他螞蟻接觸。撫育者將育兒室搬入巢穴深處。我們現在還不清楚,螞蟻到底是如何意識到有成員攜帶了致命的傳染病的,但這些行為降低了疾疫流行的可能性和孢子的傳播數量。它們甚至故意讓蟻后接觸到低水平的帶菌者,變相為女王接種疫苗!


瑞典洛桑大學的Nathalie Stroeymeyt 說:「我認為,我們或許能從螞蟻那裡借鑒一下抵禦流行病的方法,儘管螞蟻社會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榜樣。」比如說,她也承認,「我們無法像螞蟻一樣,將感染者關起來,任其自生自滅。」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銀河系曾經「死過」一次
有史以來最純凈的一滴水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