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菜根譚》:責惡勿太嚴 教善勿太高

《菜根譚》:責惡勿太嚴 教善勿太高

社會事物是複雜的,人的學習能力也有高下,所以,人犯錯誤也是難免的。我們希望犯錯之人能夠及時吸取教訓,不再重犯,但在教育和勸誡的過程中,不能操之過及,責人太過反而有反效果。

我們希望人人有遠大的目標,高尚的道德情懆,但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啊,如果調子太高,反而別人會認為你不切實際,甚至太迂腐。

《菜根譚》中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如果指責別人過於嚴厲,別人不能承受,要麼憋在心裡難受,記恨你,要麼當場翻臉,彼此下不來台;教人向善要實事求是,應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能否做得到;否則,你的話就像水過鴨背,徒費唇舌。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單位來了一個新領導,新領導為了整頓紀律,下令辦公室發出通知,以後公司召開會議,參會人員必須提前十五分鐘到場。

第一次開會就出狀況了,一位老同志不僅沒有提前到達會場,反而在會議開始數分鐘後姍姍來遲。

領導大怒,指著他大聲質問,為什麼遲到?這位老同志說,處理了一點急事,耽誤了幾分鐘。領導大罵,在座的誰沒事,就你事多,你是不是要顯擺你工作很忙?越罵越難聽。

這位同志也是行伍出身,性格直率,再也忍不下去了,把桌子一拍,不就是遲個到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罵什麼罵,不幹了。說罷,拂袖而去。

全場安靜得無一絲聲響,用一句常用的俗話來說,地上掉一根針的聲音都聽得到。領導非常的尷尬。事後了解到這個老同志的脾氣,只好放軟身段,主動找到他說了幾句寬慰話,把矛盾化解開。

同樣的事,不一樣的處理方法效果完全不同。有個領導手段就很高明,他看到遲到的幹部進來,故意停止發言,靜了幾秒鐘後,說,讓我們用掌聲歡迎某某同志到前排就座。

他已經預先交待工作人員把遲到同志的位子給撤了,並安排到第一排。遲到的人在大家的掌聲中、笑聲中尷尬的上場。印象深刻,誰也不敢遲到了。

批評人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進步,所以,批評人時不能損害他人的自尊,一旦損害了他人的自尊,不僅達不到幫助他改正錯誤的效果,還可能結下仇怨。

教人行善也要充分考慮對方有不有能力做得到

比如,有人讀了幾本聖賢書,到貧困地區去,到窮苦的工農家庭中去,大談如何要有遠大志向,要有高尚的道德,要有犧牲奉獻精神等等。

這不是搞錯對象了嗎?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人家生活拮据,為生計發愁,你和人家談大道理沒有用。

鬼谷子說到說話的技巧,其中一條就是「與貧者言依於利」;孟子也說「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無恆產而有恆心,唯士為能。」

一般的群眾,是受不了清貧的生活的,能忍受清貧的生活,而且快樂不改變的,大概只有顏回這樣極少數的人。

所以,教貧苦的人為善,首先要談怎樣擺脫貧困,能否提供一些資源,有效的幫助他們,說一些大而無當,不切實際的道理很難有效果

孟子還說過一句話:「父子之間不相則善」;否則,「責善則離,離則不詳莫大焉。」父子之間責善會離散親情,這是最大的不詳啊。

父親對兒女,少有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在此迫切的心情下,兒女達不到自己的目標,難免言語喝斥,棍棒教育。

在古代,對於子女的教育,條件好的人家,聘請老師到家中教書;條件一般的人家,將孩子送往私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傷及親情。

孔子對兒子的教育,也是隨緣而講。有一次陳亢問孔子的兒子伯魚,您父親對你有沒有特別的教育呢?

伯魚回答:「沒有呀。有一次父親站在庭中,我經過,父親叫我學禮;又有一次,叫我學詩,如此罷了。」學禮、學詩,都是很平常的教育,沒有過分的要求。

父母對子女不能求全責備,何況朋友之間呢

北宋的程頤說:「責善之道,要使誠有餘而言不足。」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幫助,共同走上人生的正途,就像孔子所說的「以友輔仁」。

朋友做到不夠好,或者你對他有更高的希望,你要讓他知道你的善意,你對他的期許,你對他的信心。

但你不能在言語上說的太多,不可說的太滿,點到即止就可以了。

能否在人生正道上不停步,不止步,關鍵是靠自己。有心人一點就破,無心人說再多也沒有用,反而傷害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蘇軾:家是我最堅實的心靈支柱
事親以敬:十月胎恩重 三生報答輕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