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耕讀運動丨他們像中國古人一樣,在富春山水間半耕半讀

新耕讀運動丨他們像中國古人一樣,在富春山水間半耕半讀

原標題:新耕讀運動丨他們像中國古人一樣,在富春山水間半耕半讀


  中國古代士人以「歸隱山水、半耕半讀」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獨有的「耕讀文化」,所謂「日入開我卷,日出把我鋤」,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知行合一的知識論。

為什麼要耕讀一體?因為中國古人崇尚按照自然的節律和尺度,而不是僵硬的律法來行事;而體悟自然天道,不僅需要「心領神會」,也需要「身體力行」。正是在耕作、釀造、手藝等農作實踐中,古人通過身體的運用,能充分體悟到自然的節律和尺度所在,並將其轉化為日常生活和倫理政治的指南。這也是中國的山水文化(山水畫、山水詩、山水隱士)如此發達的原因——山水畫中最常見的四種人物,便是漁、樵、耕、讀。


俱舍書院所在的富春江心獨島,擁有百畝肥沃良田,其中十畝被開闢為首期「山水農莊」,作為復興耕讀傳統的基地。農莊位於森林密布、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的富春山間,有天然礦泉水質的小溪潺潺流過,作為最環保的灌溉水源。農作方式,則完全採用「不耕地」「不化肥」「不農藥」「不除草」的自然農法。

近日,數十位學員來到島上,實踐了親手播種、栽培、收穫和釀造的全過程,通過身體的勞作,在寥廓山水間充分感受自然的節律,體驗古人半耕半讀的隱逸生活。

田間課


開始耕作之前,書院特聘的農莊指導師、日本自然農人上條遼太郎(大家都親熱地叫他「六」)教學員們繫上扎染的頭巾,以最直觀的「田間課」方式,向學員展示如何使用農具,一起識別雜草,了解自然農法中土地養分的維護等。

埋朽木


課後,六帶領學員們搜集合適的朽木,為大家示範如何刨坑、碎木、埋土,以增加土壤肥力。

學員們分為4人一組進行比賽,一人負責拾朽木,一人負責刨坑,一人負責碎木,一人負責最後整平土地。大家分工明確,感受「像周日的休閑活動那樣來從事農業」的樂趣。


文化課


既然是「耕讀」,當然不能少了文化課程。此次由來自上海同濟大學中文系的徐淵老師,分別從古文字學和神話傳說的角度,為大家講解先秦兩漢的宇宙觀、自然觀和社會變遷。

第一天,是以許慎的《說文解字序》為重點,從「象」與「數」這兩大古人把握宇宙天地之道的工具出發,闡述決定農耕社會生存繁衍的主要因素。第二天,又從自然神和祖先神的角度,闡述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變遷。


種與收


自然農法對食物的信條,是「身土不二」,即對人來說,最好就吃當地、當季出產的食物。食物是自然的恩惠,自然給的就是身體需要的。此次耕讀活動正值秋冬之交,天冷了,人就該吃暖和的溫性食物,比如蘿蔔、南瓜等。學員們不僅播下了六帶來的種子,還收穫了農莊前期種植了下的幾窪白蘿蔔、蘇州青等蔬菜。

腌蘿蔔


撥完蘿蔔後,學員們根據六的私密配方,一起動手參與制作腌蘿蔔,腌制的時間可長可短,用料也可以靈活增減,以個人口味為準。

看不見的菌群在一段時間裡相互影響,會形成發酵食物特有的味道。如六所說,這其實很像人的生活——人和人、人和事物的關係,都在緩慢地發酵、永恆地生滅。


分享會


勞作之後,學員們在日式溫泉中舒解一天的疲勞。然後在百年徽派古宅改建的酒吧中,享用了色香味俱全的烤全羊和六親手釀造的燒酒。

酒足飯飽,大家聚成一圈,聆聽六演奏澳洲古老的民間樂器——迪吉里杜管。來自大自然的神秘深沉的聲音,也引出了學員們熱烈的探討,紛紛分享、交流親身實踐自然農作的感受。

俱舍書院舉辦的「山水耕讀社」,鼓勵大家通過親手播種、栽培、收穫和釀造,去親身體會自然之道。如果你想吃健康、安全的食物,進一步,如果你想通過身體的勞作來體悟自然天道的節律,就來島上,自己種,自己做,一起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重磅:投資140億元的海上核電站已在山東開展前期工作
被中央巡視組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廈門如何克服「小島」意識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