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和尚見於謙髮型奇特,忍不住出對調笑,于謙卻回應:一禿似搗錘

老和尚見於謙髮型奇特,忍不住出對調笑,于謙卻回應:一禿似搗錘

對對子,是古代文人們的一種娛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就是源於我們過年過節門前貼的對聯,後來因為民間燈謎的發展,文人們就開始將兩種形式慢慢的結合在一起,再經過一番文學的創作,就有了他們平時經常玩的對對子。古代文人們經常用對對子來當做酒席上的一種比試方式,就像是行酒令一般,只不過這個種方式更加的儒雅,也更加的考驗一個人的才華水平,而後來這種形式就開始跳脫於酒席之上,開始慢慢地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合起來,很多人在相見時候也會用這種方式考驗友人的文學功底,甚至有些情況下,文人們還會用對子隱喻的表達自己的一些情緒。

而在古代時候,其實很多文人都是年少成名,但是以為內年齡太小,被人們認為是虛假的名聲,於是就有很多看不起他們的人專門前來,用對聯的方式企圖對這些文人們「教育一番」。著名的政治家于謙就是其中之一,不是說德雲社那個抽煙喝酒燙頭的于謙,而是明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于謙。

于謙是杭州錢塘人士,從小就是一個十分聰慧的孩子,比看他長大後是兵部尚書,實際上他的文學功底也十分強悍,小時候出口成詩那都是常事,經常提筆放筆之間就能做成一篇文章,當時在家鄉被稱為神童。一年夏天于謙前往學館念書,正巧這一天他的母親才藝大爆發,將他的頭髮輸了兩個羊角辮,眼看著時辰不早了,換個髮型也來不及了,于謙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去上學。

而剛剛出門不遠,就遇到了一個老和尚,這個和尚看這個這個孩子的髮型十分的好笑,於是想了一句詩就想要逗逗這個孩子,於是追上去在於謙身後說道:「牛頭且喜生龍角。」老和尚是想要逗他,可是于謙這正鬱悶呢,一聽這句以為有人在嘲笑他,轉過身不由得看了一眼,一看是個和尚,翻了個白眼說道:「狗嘴豈能吐象牙。」和尚一聽,自己知道討了個沒趣,轉身走了。

于謙在回家後和母親抱怨,於是第二天母親就又才藝大爆發,給他換了一個髮型,這次頭上編出來一個三角的髮結,結果剛出門,就看到這個老和尚,老和尚昨天氣不過,一看這孩子又換髮型了,直接說道:「三角如鼓架。」于謙一看又是你這個和尚,今天又來取笑我了?也不甘示弱,轉身就說:「一禿似搗錘。」和尚這次並沒有生氣,因為從昨天離開就打聽了一下,知道這個孩子有著非凡的才學,其實今天是專程來道歉的,到那時看到髮型總是忍不住想要拿他討笑,誰知道卻總是被反過來嘲諷一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遺留的債務」,需要新中國繼續償還嗎?網友:痴心妄想
各國潛艇士兵的伙食大比拼:美國豪華西餐,中國是普通士兵的4倍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