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10w+爆款文鼻祖,馬雲都搶著投資,丈夫出櫃,女兒吸毒,也擋不住她走花路
在美國,不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般赫赫有名的老牌報紙。
但在這其中,有一家獨樹一幟的。
它叫《赫芬頓郵報》。
儘管名字搭上「報」,但其實《赫芬頓郵報》從來沒有印刷過,是個徹頭徹尾的新媒體。
作為新媒體的開山鼻祖,《赫芬頓郵報》如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新聞網站之一。
坐擁兩億用戶的它,曾引發呼嘯蓬勃的新媒體革命!
而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則被人們譽為「新媒體女王」。
說她是「媒體界的麥當娜」,一點不為過。
現在這些10w+爆款文,可都是阿里安娜赫芬頓玩剩下的。
阿里安娜赫芬頓出生於浪漫的希臘雅典。
她的知識份子家庭給了她很好的啟蒙教育。父親是個極有情懷的人,創辦過很多報刊,儘管都以失敗告終。
但父親是有品格的人。
德國侵佔希臘那年,時局動蕩。文青父親創辦了地下報社。
甚至因為激進被送進了集中營,也是九死一生。
在赫芬頓心裡,父親是實實在在的夢想家。而父親願意用生命從事的傳媒大業,也在她的心裡激蕩出魅力的光芒。
儘管赫芬頓家裡經受二戰的洗禮,遠不算富裕,但家人變賣家產也要竭盡所能供孩子讀書。
赫芬頓也很給力,她最終受到了劍橋大學的垂青。
一個希臘人奮鬥在劍橋,不算流利的英語,是首先需要攻克的難關。
由於對辯論的熱愛,不服輸的阿里安娜赫芬頓苦練口語,一個一個單詞去糾正讀音。
最終她實力逆襲,成了劍橋大學辯論會的主席。
劍橋畢業後,成績優異的她,順利加盟BBC,如願成為一名時事評論記者。
也是在這個時期,她遇見了愛情,也是她的初戀。
對方是BBC知名記者、專欄作家列文。列文學富五車,亦師亦友亦愛人。
相愛的故事,從阿里安娜赫芬頓21歲那年開始譜寫,而且一戀就是十年。
只是列文是個不婚不育主義者,而隨著年歲的增加,赫芬頓愈發渴望家庭。
兩人矛盾增大,最終破碎。
10年初戀夢一場。
夢醒之後,赫芬頓30歲了,她決定去美國紐約重新出發。
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反倒激發出了她更濃烈的創作欲。
她一連出版了幾本暢銷人物傳記,包括為美國歌劇影星Maria Callas寫的傳記。1981年為畢加索寫的傳記還被拍成了電影。
她有文字功底、有生活歷練,社交能力還出色,很快就成了活躍在曼哈頓的社交名流。
而這些經歷都為她日後創立互聯網報紙《赫芬頓郵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赫芬頓郵報》成功,她成為了當今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之一,更是福布斯名人榜的常客。
寫到這裡,你是不是赫芬頓的生活風光無限?
然而她的人生遠沒有看上去那般光鮮。
上文有提到十年夢一場的初戀。共度10年時光卻最終拒絕娶她為妻,是不婚不育的人生信條,還是就是不夠愛呢?
別說,赫芬頓的感情生活確是讓人唏噓。
1986年,世人都以為她找到了可以攜手一生的男人。
她的前夫Michael Huffington是個石油大亨。
兩人婚後,育有兩個女兒。
赫芬頓是個沒得挑的好老婆,她曾幫助丈夫在美國眾議院選舉中為共和黨贏得一席。
婚姻順利走了20年,直到意外發現枕邊人其實是個雙性戀。
而且前夫的處理方式也很絕,1998年主動對外公開承認自己的取向問題。
旁人是看戲,而對赫芬頓來說,是暴擊。
冷靜下來之後,她選擇離婚,決心自行撫養兩個女兒。
結果兩個女兒也不是很爭氣。
她一直視為乖巧的大女兒,其實從9歲開始就在吸食可卡因了。
小女兒則是飽受厭食症折磨。
回首的時候,赫芬頓自認是因為太過沉迷事業而忽視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好在當她發現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停下工作,陪女兒戒毒。大女兒最終也成功考入了耶魯。
2003年,赫芬頓決定政壇走一波,她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加了加州州長競選。
然而那一年的對手是施瓦辛格,赫芬頓以僅0.55的支持率被迫退出。
她直言,這場慘敗甚至一度讓她懷疑人生。
兩年後,她重振旗鼓,這次創業大家就熟悉了,就是大名鼎鼎的《赫芬頓郵報》。
合伙人也是相當厲害,有後來創立了BuzzFeed的Jonah Peretti,還有後來成立了Lerer Hippeau Ventures基金的Kenneth Lerer。
赫芬頓則擔任主編。
最開始,《赫芬頓郵報》只有5名員工。
赫芬頓自己寫文,還要想盡辦法簽博主、寫手。
起初這個非主流的政治新聞網站,不被傳統紙媒看好。
但赫芬頓相信自己對於時局的判斷。
當年正值互聯網迅速興起。
就在《赫芬頓郵報》誕生的那一年,Facebook上線剛剛一年,YouTube也才上線不久。Twitter是在《赫芬頓郵報》成立一年後才誕生的。
後來也有不少人解讀,《赫芬頓郵報》的創建,是一場新媒體革命的開端。
果不其然,創立第四年的時候,訪問量就超過了前輩《華盛頓郵報》。
第五年,超過《紐約時報》。
2012年,拿到普利策獎。
美國資深戰地記者 David Wood在《赫芬頓郵報》上發表的有關戰後退伍老兵創傷的新聞受到了普利策獎的青睞。
如今《赫芬頓郵報》從當年的5名員工發展到了快千名員工,每月訪問量超一億次!
儘管《赫芬頓郵報》在2011年就以3.15億美元賣給了AOL,但赫芬頓一直擔任總編的大權。
她真正離開《赫芬頓郵報》是2016年,那一年她66歲了。
而她的離開是因為常年每天都工作超過18個小時。
終於有一天她倒下了,暈倒在了家中的辦公桌前。
「如果你倒在了辦公室的血泊之中,這無論如何不能叫做成功。」
這件事對赫芬頓打擊很大。
從那以後,她開始撰寫關於睡眠、瑜伽、健康的書籍。
並在公眾演說中倡導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帶著這樣的信仰,她決心再一次從頭創業。
新公司叫Thrive Global,專註讓人好好睡覺。
赫芬頓提倡與科技建立更健康的關係,要學會減壓,睡飽覺。
新公司一出來,這前端的理念,就獲得一大波投資。
首當其衝的就有馬雲爸爸。
「矽谷奇才」 著名投資人Sean Parker以及NBA球星安德烈·伊戈達拉也相繼投資。
感覺下一個創業奇蹟似乎也是不遠了。
丈夫是雙性戀,女兒吸毒成癮,競選州長慘敗,回頭去看赫芬頓走過的人生,失敗都快成了主旋律。
但赫芬頓自己這樣認為,「失敗對我來說,其實只是一種選擇。」
如此想來,當下的不如意,可能只是在敲打你,新的機遇快要到來。


※這下懸了……特朗普最不想聽的消息來了!
※斷了還能馬上自我修復?它想做你的最後一根數據線!
TAG:這裡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