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最近小編讀到一則有關一個三歲孩子的遭遇,慶幸孩子安然無事,但仍然心有餘悸。

話說某天早上,一位媽媽出門上班,剛關門那刻突然想起,自己不僅忘記帶鑰匙,更嚴重的是屋裡除了兒子沒有其他大人,孩子的奶奶一大早出門買菜去了,孩子的爸爸臨時開早會很早就上班了……

怎麼辦?三歲的孩子起床後看到家裡沒人肯定會害怕,正在她擔心的時候,孩子真的醒了,在房間里喊「奶奶」,沒人回應又喊了幾聲「媽媽」。

因為家裡的窗戶沒有裝防盜網,這位年輕的媽媽很慌,她下意識地安慰孩子:「寶貝,不要害怕,媽媽在這裡!媽媽忘記帶鑰匙了。」孩子意識到發生什麼事,「哇」一聲哭了。

「寶貝,你聽著,不能爬窗戶,靜靜地呆著,奶奶馬上就回來了,記住不要爬窗!」沒想到媽媽的話讓孩子更加緊張,裡面傳出撕心裂肺的哭聲。就像下了指令似的,被告誡「不能爬窗戶」的孩子竟然搬來了小凳子,慢慢爬上靠近門的窗戶,他要找媽媽。「不要爬窗!」門外的媽媽幾乎是怒吼,但孩子並沒有停止爬窗的動作。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慶幸的是奶奶買菜回來了,打開門後,媽媽瘋了一般衝過去一把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不能玩水」「不要摳鼻子」「不要跑來跑去」……我們總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告訴孩子,可孩子偏偏想去做,總是無意識有這樣的行為。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些行為則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發生的。於是,一些禁止詞如「不許、不要、別」等成為父母口中的高頻詞,而被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行為禁止。從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為養育過程中最常見的親子對抗情景。父母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麼偏偏喜歡做呢?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孩子更關注的是「視覺化、形象化」的詞我們不妨先來做心理學上的一個測試。

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的大象。

聽到這句話時,幾乎所有人都會下意識地去想像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並且在你的腦海里已經出現兩次了。你應該注意到了:其實每個人關注的根本不是那個「不要」,而是後面的那個更具體形象的事物,那個非常視覺化、可想像的事物。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會自動忽略否定的字眼,或者說他們不太明白否定的字眼所包含的實際意義。

否定傳遞批評和指責

對於稍大的孩子來說,雖然他們懂得了否定詞的意義,但當你對孩子發出禁止指令時,孩子感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我們可以自行體會一下,當對孩子發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狀態是怎樣的。我們很少有意識去感受自己的情緒,當父母被內心焦慮驅使著發出禁止信息時,語言中所透露出來的否定會激發孩子的抗拒情緒,讓孩子心情低落,甚至引發孩子更多的叛逆。他們會故意跟你作對,你讓我不要做,那我就偏做給你看。

暗示和強化,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反覆說教式的「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說的次數越多,對孩子暗示和強化的心理作用越大,時間一長,便在孩子心中形成無意識想像。即使有的事情他們還沒來得及做,也一定會想做一次。人都有好奇和逆反的心理,你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越好奇,越想做,因為你的阻攔,更是增加了這份好奇心和吸引力。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阻止孩子做不該做的事?多給正向肯定的指令

我們在跟孩子說話或者灌輸某些規矩或想法時,盡量要用到正面的話語,而不是用帶著否定詞的話語。比如:

你不要撿地上的東西吃 VS吃盤子里乾淨的食物你不要在牆上畫畫VS在白板上畫畫會更有趣你不要說髒話VS要文明說話你不要說謊VS誠實的孩子惹人愛你不要粗心大意VS認真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不要看電視VS我們來看故事書吧

……

從今天起和孩子說話,盡量用肯定句式吧,日積月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會出乎你的意料,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禁止」的事情

廣州番禺張中良夫婦收養了10個孤兒,孩子做錯事,張中良與妻子不會責罵他們,也不講大道理,而是讓孩子們通過體驗,來完成對一個道理的認識。有一次,張中良讓家中的小女兒慕恩帶著眼睛看不見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為何慕恩將美春一個人丟在了外面,獨自回來了。張中良知道後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小慕恩做了一個體驗: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讓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從此以後,慕恩變得特別懂事。

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建設性的過程。要使孩子「明白道理」,不能僅僅只是把道理告訴孩子,還需讓孩子有機會在實踐中獲得連續不斷的經驗。父母需言行合一當孩子具有自我意識以後,不僅會「聽」父母怎麼說,還會「看」父母怎麼做。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就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使得對孩子的教育事倍功半。例如,有的媽媽希望孩子不要大吵大鬧,但對孩子拚命喊著,「別哭了!煩死了!吵死了!」孩子會想,為什麼媽媽可以大吵大鬧,卻要求我不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應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小編說: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花園,父母要了解、讀懂孩子,才能解鎖花園的密碼。億童父母學院為您提供最為實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用最溫暖的陪伴搭建孩子堅實的人生基石。用心做父母,給孩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不平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親子成長 的精彩文章:

通便排毒增強免疫力,秋天多給寶寶吃這樣食物
寶寶眼屎多,又黃又黏稠,真的是上火嗎?

TAG:兒童親子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