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中國東亞大艦隊之夢系列001 :頤和園內的火輪船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頤和園,是北京著名的皇家御苑。在這座優雅的東方園林中,百年前滅亡的那個王朝的影子依然時時閃現。古殿,佛塔,銅牛,長廊,蘇杭的石,揚州的橋,把中國古典文明一處處斷面,如同剪影般傳遞給來去匆匆的遊人。

就在這座東方的精美園林中,細心的人卻可以看到一件迥異於那個時代的東西,那,就是今天停放在昆明湖水師學堂的「永和號」輪船。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 永和號

永和號,長約25米,寬約3.8米,單煙囪,鋼質船殼帶有防鏽塗層。其船體中央為機器房,安裝一台卧式蒸汽機,依靠兩舷的一對明輪推進器行進。這一對明輪推進器的外殼上帶有華貴的木雕裝飾,頗顯皇家風範。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 永和號船首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 永和號前甲板

據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考證,這艘建於清朝末年的蒸汽鐵殼火輪船,是我國現存唯一清代汽船實物,如今已經成了研究那個時代艦船構造的活化石。

而在當時,在這座點綴著肩輿和太監的這座東方宮廷,永和號顯然是開化的象徵。它被用來拖行慈禧的畫舫,第一次便由於操作不熟練擱淺岸邊。慈禧並未動怒,僅僅輕描淡寫地要責任者查出事故原因來。

慈禧對新事物的接受和寬容不是偶然的。此前三十年,福州船政局欲圖自行設計製造一艘鋼甲巡洋艦,滿朝文武皆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不自量力。官司打到慈禧案前,這位垂簾太后卻力排眾議,給予了支持,批示道:


「籌辦海防二十餘年迄無成效,即福建所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謂自強何在?此次請造鋼甲兵船三號,著其撥款興辦,惟工繁費巨,該大臣等務當實力督促,毋得草率偷減,乃至有名無實。」

該艦因而建成,便是北洋水師八大遠字型大小主力艦中唯一的國產戰艦——平遠號裝甲巡洋艦,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造船業最高的水準。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顯然,歷史上的慈禧,比臉譜化的沒落頑固派要複雜得多。

這艘永和號火輪船不是中國人造的,而是來自日本的禮物。

1908年,張之洞在日本川崎廠訂購若干艦隻用於長江防禦(後來這批艦大多一直使用到抗日戰爭中,並殉難於斯役),在他的授意下,日本廠商建造了這艘永和號,並將其贈與清王朝的最高執政者慈禧太后,於是這艘造型優雅的小輪船就成為從未見過大海的老佛爺一生唯一的「御艦」。

在四個擬定的名字中,慈禧太后自行選定了「永和」的名字,似乎昭示著兩個鄰國永遠和平的融融之情。

大約,當時在場的雙方都忘掉了,在中國海軍學校的圖書館門前,此時正立著一塊木牌,那上面的四個字是「雪甲午恥」

這塊木牌,自從1895年甲午戰爭失利開始,就立在那裡,而且將一直留在那裡,它將一直留到1945年,直到中國海軍代表鍾漢波少校以受降者的身份踏上日本國土的那一天。

如今,我們幾乎把這一切都忘卻了,只有上了年齡的人,偶然會提起《甲午風雲》中那位剛毅的中國海軍艦長鄧世昌。

畢竟,甲午,已經一百二十年了。

然而……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福岡,定遠館,北洋水師最大戰艦定遠號裝甲板上赭紅色的鐵鏽,依然在日本列島的風雨中漸漸剝蝕。

那一天,在午後的陽光中,前來探訪的筆者把手放在這塊已被日本人改成別墅大門的鋼板上,試圖測量它的厚度。忽然發現,它竟然是溫暖的,彷彿一個人的體溫。

那是我們的戰艦的體溫,在一百多年後傳達著那個時代中國人追求進步和文明的努力,也傳達著他們無聲而殷切的注視。

我在後來的文章中寫出了自己的感觸:


「一瞬間,一種難言的情感,酸楚而溫暖,就從心底湧出來。北洋水師官兵們用英語傳遞口令的聲音,依稀在耳邊回蕩。

那是一種異常蒼涼和悠遠的感受。你觸摸的,彷彿便是百年來封閉在其中定遠號軍艦的魂魄。

當然,我們知道,那或許是下午陽光的餘溫,讓百年的遺骸彷彿有了生命的感覺,而一段文字忽然掠過了我的腦海——

以色列人過哭牆,匈奴過祁連山。

過之無有不哭也。」

我們今天很多人已經忘記,在那艘叫做「永和」的小輪船到達中國十幾年前,曾經有一支蒸汽鐵甲,懸掛龍旗的艦隊在西太平洋上破浪而行,代表著中國對這片東方海域的海權訴求,它的名字就叫做「北洋水師」。

而在「永和號」到達中國的時刻,這支艦隊早已蕩然無存。1895年4月17日,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在那場戰爭中,被視為中國近代海軍圖騰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支曾經擁有兩艘裝甲艦,十餘艘巡洋艦,威震東亞的大艦隊煙消雲散,成為中國海軍歷史上的一大恨事。威海衛軍港,從此也帶有了土倫或斯卡帕弗洛的意味——那曾經是法國海軍和德國大洋艦隊的全軍葬身之處。

似乎,對於這艘打著當年敵國烙印的小輪船,我們不應該有太多的感情。而它存身的頤和園,也承載著一個沉重的傳說——因為慈禧太后修頤和園,挪用了海軍軍費,使北洋水師無力增造新艦,因此全軍覆沒。

在某個特殊歷史時期,關於這艘小輪的命運文物部門也曾因此批示「不建議保留」,以至其上層建築的木製部分在1958年大鍊鋼鐵中被拆除作為燃料。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然而,當我們走近這條老船,仍然會有一種恍惚,冥冥中它和北洋水師似乎有某種因緣。

如果到歷史文獻中尋找永和號的設計源頭,會發現這種感覺是有道理的。永和號的原型,是日本用於內河航行的利根川丸系列明輪船,這一系列明輪船始建於1895年。

而利根川丸的設計則參考了英國1875年為巴西製造的系列內河航船。可以說,永和號是英制1875年型出口內河淺水輪船的近親。

也正是這一年5月30日,清政府諭令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倫道爾式淺水重炮艦,是為北洋水師的肇端。北洋水師第一批戰艦的身上,有著同永和號相似的形制,一樣的英倫血統。

北洋水師的最後一艘艦隻——操江號運輸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終於在神戶被拆毀作古。我們只好從永和號這個同一時代的標本身上,體會一下這支艦隊的神采了。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登上永和號,時代的滄桑感撲面而來。那不是屬於歷史的腐朽之氣,而是一種特殊的工業美感。儘管已過百年,這條船的軀體依然保持著優美的弧線,一行行鉚釘如嵌入船體的星辰。

從現存照片上看,北洋水師的艦隻和永和號有著同樣對精美的追求,並且不惜成本。用某個美國海軍史作家的話來說,那是個把每艘船都當做豎琴來造的時代。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 永和號前身通運丸模型

事實上,當時北洋水師的死敵——日本聯合艦隊的戰艦也是一樣。它們的造型,都帶著那個時代歐洲船舶設計風格的濃郁影響。

在永和號英挺的線條背後,北洋水師一艘艘戰艦的影子彷彿在淡淡閃現,勾勒著一百年前的中國人,為了跟上時代腳步進行的努力,以及東亞兩個民族那場用鐵與血進行的生存競爭。

對於永和號的糾結,或許正是以北洋水師為首的那一批清末中國人心理的寫照。他們學習和追求的,是當時比東方農業社會更先進的近代工業文明,這種工業文明有著先天的吸引力。

但這種先進文明,又正是曾經欺壓過我們,傷害過我們的載體。當我們追求進步的時候,進步的階梯卻在敵人一方,使我們對它又欣賞又仇恨。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一個欣賞不欣賞的問題,兩次鴉片戰爭的炮聲在王朝的背後越逼迫越近,圓明園餘燼未熄,有識之士發現,若要圖存,唯有自強,若要自強,唯有把仇恨暫時放下,低下頭來做一個學生。

學習,是一個技術問題;尊嚴,是一個靈魂的問題。

1877年,一批年輕的中國人登船前往英國。他們的名字是林泰曾、劉步蟾、黃建勛、林履中、薩鎮冰、方伯謙……他們的目標是格林威治海軍學院。這些中國海軍最早的留學生們,北洋水師未來的艦長們在臨別詞中寫道: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越二十年,這些中國海軍的骨幹人才大多在甲午之役中壯烈殉國。

北洋水師,似乎也在那裡畫下了一個句號。百年滄桑,那個時代的歷史,又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所影響,閃現出撲朔迷離的色彩。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或許是同處於一個社會巨變的時代,讓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多了一份關心。一百年前,我們的祖先面對「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和今天的中國人有著同樣深重的惶惑?

北洋水師,正是在這一歷史和社會衝突的鋒面上。於是,在海軍的層面之外,它還有另外一個含義——讓我們看到中國人在這樣糾結的時代怎樣邁出沉重的腳步,去追趕光陰的步伐。於是,北洋水師在今天便具有了雙重的魅力。

要從先人的身上獲得啟發,首先得貼近這段歷史。受到永和號完好保存至今的啟發,我們產生了一種探求的慾望——在今天的世界上,北洋水師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本世紀初,筆者和若干友人在中、日、英、美等國範圍內,共同對北洋水師的遺物進行了一次普查。

這一探查的結果令人驚訝,我們忽然發現,幾乎北洋水師的每一艘戰艦,都有相關遺物留存在這個世界上。甚至北洋水師時代建造的威海衛鐵碼頭棧橋,至今仍在被人民海軍使用——而每一件保留下來的遺物,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傳達著那個時代一幕幕和北洋水師相關的場景。

同時,一些中日雙方參戰者乃至「洋員」對於這支艦隊的記錄,也在近年紛紛浮出水面,使我們有機會窺看一個真實的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並沒有在定遠艦的大炮上晾衣服,這個謠言的創始人竟然是田漢。

北洋水師竟然曾建立空中力量,使用熱氣球進行訓練,第一個登上氣球的是丁汝昌,第二個,是劉步蟾。

北洋水師戰敗之日,康濟號練習艦上的一名軍官把艦上的龍旗取下,裹在腰間帶回,遂成「雪甲午恥」的肇端。

……

「商鞅雖死法未變」,北洋水師代表的探索之路,並沒有隨著艦隊的消失而閉鎖,中國人在繼續沿著這條路前進。

探尋北洋水師成軍十年的故事,也因此成為對那段歷史的一次拷問。

慈禧真的挪用海軍軍費了嗎?頤和園這艘輪船告訴你史實沒那麼簡單

我們終於發現,歷史並不是我們最初想像的那樣不堪,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勇氣和智慧,儘管受制於帝國的窠臼未能結出燦爛的果實,但我們最終知道——

他們真的努力過。

他們,和我們流淌著同樣的血脈。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北京漢墓出土迫擊炮彈,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兩千年至今成謎
敢打甲午、日俄兩場戰爭的日本,為啥對美國和佩里將軍俯首稱臣?

TAG: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