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淺析器材殺手—黴菌對攝影鏡頭的危害

淺析器材殺手—黴菌對攝影鏡頭的危害

點擊左上角好機友攝影

1DXM2*5D4*EOS R*A7R3*A7M3*Z7*D850*D810*等43款相機攝影學習U盤與免費課程、資源等你學!

每到梅雨季節,防潮箱就賣得格外好。不過,客觀地說,臨近梅雨季節再買防潮箱,其實有一點亡羊補牢的意味在裡面。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個要從黴菌是怎麼傳播的說起。

多數黴菌包括鏡頭裡面常見的麴黴菌、青黴菌、毛黴菌都是以孢子進行傳播和繁殖的。黴菌孢子可以說無處不在,是隨空氣傳播的。就憑這一點,黴菌就已經防不勝防了。

在一些軍用的光學設備上,採取了全密封並且灌注氮氣的方法來預防發霉。但民用攝影鏡頭裡面諸多的對焦、變焦機構,光圈聯動機構等,讓一般的攝影鏡頭沒有辦法做到全密封。

外變焦的變焦鏡頭(也就是改變焦距時鏡頭總體長度會發生改變的鏡頭)在劇烈變焦時會有明顯的風箱效應,抽吸空氣無疑大大加劇了把黴菌孢子吸入鏡頭內部的可能性。

既然黴菌的孢子無處不在,而且肉眼不可見,無法提前預防。那麼為什麼有些鏡頭會發霉,有些鏡頭在同樣的環境下又不會發霉呢?這裡面就要弄清楚黴菌繁殖的條件是什麼了。

1、 濕度:

環境相對濕度大於60%黴菌即可生長。大於RH 65%時,生長加快,濕度達RH80-95%時, 是黴菌的高發環境。

自山東半島東部起,往西南經秦嶺、川西山地至青藏高原東南的喜馬拉雅山南坡一線之東南,並包括東北山地,年平均相對濕度大於70%,其中的東南沿海、滇南和江南丘陵部分地區、川黔部分地區的相對濕度大於80%,海南島瓊中及雲南河口高達86%。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高濕度環境,黴菌滋生快速、頻繁。

2、 溫度:

黴菌菌絲體在8度以上環境溫度即可生長,12度以上生長加快,當溫度在10度以上, 濕度在60%以上的環境下, 黴菌即可對物品造成危害。當溫度在20-35度, 濕度在75-95%時,黴菌即可呈爆發性生長。

春夏秋三季全國範圍內均是黴菌生長的加快期,切南方地區幾乎一年四季都適宜黴菌生長。

3、 營養物質:

黴菌對營養物質需要的量很少, 碳、氮、鉀、磷、硫、鎂等是黴菌的必需營養物質,黴菌還能吸收所有的無機鹽來源的基本元素。當物品含有上述黴菌所需的營養成份, 而環境的溫度濕度又適宜孢子發育時,即可長霉。

現代的光學鏡頭為提高性能,在鏡頭表面均敷有多層由高分子材料構成的膜。這一層合成材料為黴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黴菌在光學鏡頭表面分解膜的成份進行生長繁殖, 菌絲體呈樹枝狀在鏡頭表面漫延,使鏡頭透光和成象性能變差,直至菌絲體覆蓋整個鏡頭。

昂貴的鏡頭受到黴菌侵擾會給用戶帶來較大的損失

黴菌還能利用鏡頭玻璃體中的無機鹽成份提供營養, 因此菌絲體還向玻璃體內縱向侵蝕,滲透發展。光學鏡頭一般都由多個鏡片構成, 黴菌菌絲體不僅在鏡片的表面生長, 還通過鏡片邊沿漫延到鏡片背面,使鏡片兩面長霉而無法清除。並且, 黴菌通過漫延和彈射孢子的方式在多片鏡片之間傳染,使鏡頭失去使用價值而無法挽救,導致報廢。

鏡頭髮霉的危害

黴菌在鏡頭表面繁殖初期, 憑肉眼不易觀察到。當能用肉眼看到時,一般已造成一定的損壞。發現得非常及時的, 可用專用藥水清洗鏡頭表面, 遲一些的,菌絲體已切入鏡頭玻璃體, 即使清洗,所造成的切痕損壞已無法補救。對已侵入鏡片背面的鏡頭,雖也可拆開鏡頭進行清洗, 但已造成的損失仍不可挽回,光學鏡頭出廠均經過精密調校。

很不幸,我們花很多錢購買的鏡頭,看起來只是冷冷冰冰的光學玻璃和金屬塑料,對於黴菌來講,居然是它們的「營養物質」,實在是攝影師的痛啊!

鏡片上的菌絲體並不是活體的存在,而是黴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侵蝕鍍膜和玻璃留下的生長路徑。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黴菌滋生速度非常快,一般在48小時左右的時間裡,極少數的黴菌即可生長成茂盛的菌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不懂圖層,哪能說會用PS?
家庭合影拍攝技巧

TAG:好機友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