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國是不是戰國最悲哀的國家?

趙國是不是戰國最悲哀的國家?

原標題:趙國是不是戰國最悲哀的國家?


趙國並不是最悲哀的國家。從何說起?有人說,趙國在長平被秦國埋了45萬大軍,令人比較悲哀,但殊不知其他國家被秦國斬首的數字也是十分可怕的。有人說,趙國有良將名臣,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李牧,公子有平原君,可惜他們也只能撐起一個時代,而不能護佑趙國的一生。有人說,趙國有趙武靈王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有精銳的騎兵部隊,可惜後來的君主沒有一個是合格的。先後中了兩次反間計,這個國家也是沒有救了。


趙國的慘,不止是以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實,這個國家比較作,喜歡惹是生非,忘恩負義。越是強大的國家,越是敢頂撞。趙國在趙國初期中期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一直到趙武靈王以後才迅速發展了起來。戰國初期,魏國率先經過政治改革,在六國中開始稱霸。趙國不長眼,多次挑釁魏國, 後來被魏國攻破都城邯鄲,要不是周邊大國施壓,趙國要提前退出七雄行列中。和千乘之國中山國干架,被人打得灰頭土臉,直到趙武靈王死後才將其攻滅。到了五國伐齊時,趙國多次挑釁齊國,殊不知齊國對其有救國之恩,典型的白眼狼。


尤其是長平之戰前夕,本來韓國就想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太守不想降秦,去問問趙國願不願意接受。結果,趙王和平原君短視,眼紅送上門的好處,二話不說照單全收。於是,趙國與秦國之間沒有了緩衝地帶,直接對上了,曠世之戰是再所難免的。長平一戰,趙國元氣大傷,隨之而來的是邯鄲保衛戰,要不是魏國、楚國前來救援,趙國又將提前謝幕戰國舞台。但是,在公元前245年,趙國攻取魏國繁陽,說翻臉就翻臉。如果當初在邯鄲保衛戰時,信陵君沒有組織魏國馳援,僅憑趙國的力量難以抵抗秦國數十萬精銳的大軍,再說楚國黃歇帶的軍隊也是觀望為主。



趙國在長平邯鄲之戰後元氣大傷,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與燕國、齊國、魏國繼續發動戰爭。公元前241年,五國聯軍在函谷關被秦軍擊敗,合縱聯盟從此解散。從公元前236年開始,連年進攻趙國,趙國根本沒有喘息之機,最終在公元前228年被滅。在秦趙對決最後的巔峰時刻,趙國還善存二十萬大軍。結果率先被秦軍殲滅十餘萬,但李牧的出場,兩場大戰圍殲秦軍也有十五萬之多,可以說是最後的勝利。

可是,此時的趙國已是強弩之末,軍隊疲憊,國內又發生大饑荒,人心不穩。就算李牧不死,趙國也難以維繼。因為,燕國、齊國兩個鄰國與趙國有著長久而深遠的仇怨。魏國只剩下都城,楚國又不搭界,國際援兵已經破滅。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戰爭,已經拖垮了這個國家。不能說它悲哀,只能說自作自受。



在我眼裡,悲哀的是一直在夾縫中討生活的韓國,可以說是七雄中最弱的國家。不僅土地少,而且還地處齊國、魏國、秦國、楚國四國的包圍中,發展空間不足,四面受敵。在史書上,基本屬於被欺負被侵略的一方。而且,是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公元前230年)。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375年,那個令人討厭的鄭國終於被滅了,而且還是韓國,並且把都城遷到了這裡。韓國在韓昭侯時期進行了變法,國力得到了增強,維繫著數十年的和平生活。


韓國的四個噩夢

但從魏國稱霸後,韓國迎來了第一個噩夢。因為它成為了魏國與齊國爭霸的資本,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就是韓國被魏國攻擊,齊國救援的。到了秦國與楚國爭霸,韓國也難以倖免,被秦國拉上了戰車,基本淪為炮灰,這是韓國第二個噩夢。

隨著齊國在齊閔王手上蒸蒸日上,韓國成為了齊國的小弟,連自己國家的君主繼承都受到齊國的干預,可謂是卑微到塵埃里去了。齊國強大,秦國不爽,韓國又成為了秦國與齊國爭霸的對象。這是韓國第三個噩夢。恐怕,也只有公元前284年的五國伐齊,韓國軍隊能在聯軍中向齊國報了一仇。到了趙國崛起,秦國與趙國爭霸了,韓國夾在了中間,成為了緩衝地帶,上黨郡丟了,這是第四個噩夢。 以上是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的四大階段,韓國只能成為備受欺凌、宰割的魚肉。



縱觀韓國的歷史,與秦國密不可分,對上秦國基本上是挨刀的。以下幾場大的戰役:


公元前318年,五國聯軍進攻秦國函谷關,被秦國擊敗。


公元前317年,秦國與韓國大戰於脩魚,韓被斬首八萬,主將被俘。

公元前308年,秦國與韓國大戰於宜陽,韓被斬首六萬。


公元前293年,秦國在伊闕破魏韓聯軍,聯軍被斬首二十四萬。


公元前275年,秦國擊敗韓國暴鳶,韓被斬首四萬。


公元前264年,秦國拔韓國九城,韓被斬首五萬。

公元前256年,秦國拔韓國兩城,韓被斬首四萬。


公元前244年,秦國取韓國十二城


公元前241年,五國聯軍再度與秦戰於函谷關,數十萬大軍被秦國圍殲。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



所以說,韓國的悲哀,是在於鄰居們的強大。魏、齊、楚、趙、秦等五國先後稱霸,夾在中間的韓國,算是倒了八輩子霉了。至於燕國,兩者不相鄰,而且燕國是戰國時期最被忽視的國家,也只有在樂毅伐齊時刷了個存在感。


魏國算是悲哀榜第二,最早實行變法,有著百年稱霸的基業,先天性很強,可惜後期的君主大多昏庸之輩,信陵君若能取而代之,說不定魏國的命運會有所改觀。魏國的人才流失最為嚴重,從早期的商鞅、范睢、張儀,到秦始皇時期的尉繚,曾流亡到魏國的孟嘗君、廉頗等,都不能為魏王所用,徒為他國做了嫁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中國電壓是220伏,而美國和日本這類國家是110伏呢?
金朝野狐嶺之戰和明朝土木堡之戰情況幾乎一樣,為什麼明朝撐住了,金朝沒了?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