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點趣史】「三好先生」齊桓公與「失意商人」管仲(二)

【三點趣史】「三好先生」齊桓公與「失意商人」管仲(二)

原標題:【三點趣史】「三好先生」齊桓公與「失意商人」管仲(二)


就在管仲與公子糾回齊國的路上,得知公子小白已經就任齊國君主之後。他們只能返回魯國,到魯國後,魯君時刻擔心齊桓公會因為刺殺的事情攻打魯國,果然,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沒過多久,這位即位不久的新國君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兵魯國,魯軍大敗。鮑叔牙便寫信給魯君說道,公子糾是齊君的弟弟,齊君不忍心殺害他,讓魯君殺了他,但是管仲是齊君的仇人,必須交還回齊國,最後還不忘威脅一番說,如果魯君照辦,我們將立刻撤兵,不然,我們就把軍隊帶到你們的都城去。



古今中外,成王敗寇,都是強者說了算,打不過人家,要麼就得國破家亡,要麼就得言聽計從。


魯君沒辦法,只得殺了公子糾,囚禁管仲,押送齊國。齊桓公要殺了管仲,一報暗殺之仇,鮑叔牙便對齊君說,我跟了你,是我的榮幸,如果你要是只想治理齊國,那你儘管去殺了他吧,但是你要想成就千秋霸業,那就非管仲不可,雖然他之前是刺殺過你,但只要你肯赦免他,我相信管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話,便赦免了他。



鮑叔牙此舉,一方面是想解救在危難之中的管仲,即使齊桓公不用管仲,但憑藉他多年對齊桓公的輔佐,保住管仲的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是他多年以來對管仲的了解,雖然管仲是個戰場上的逃兵,是個做生意失敗的商人,但他仍舊認為管仲有大才,有富國強兵的才能。事實證明,鮑叔牙他沒有看錯。要說齊國能居於春秋五霸之首,鮑叔牙薦才首當其功。




在管仲被釋放之後,齊桓公總得驗驗貨吧,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齊桓公便與管仲談論富國強兵之道,談論霸王之術,這兩人一談就是三天三夜且句句投機,相逢恨晚。談論完了之後,桓公大喜過望,便拜管仲為相,以「仲父」稱。就是這樣的「三好先生」和「失意商人」聯起手來,即將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變革。

一面之緣齊桓公便能對管仲如此待之,可見他對管仲的信任。真可謂是: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有如此君臣何愁齊國不強。




接著管仲就開始了他的富國強兵之路,對於他改革的這些點筆者還是想仔細的說一說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關於管仲改革,我們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四民分業了。作為商人出身的管仲,是極少數的重商主義者,管仲興齊,用的恰恰正是商人的辦法。他將國民分為四種人,分別是軍人、農民、工人、商人,這四種人有各自聚居的固定區域,管仲認為四民分業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同行業的人在一起便於技術交流,提高技藝;二是能促進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民眾安於本業,不至於「見異物而思遷」,造成職業的不穩定性;四是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以便日後能自然的掌握專業技能。




專業的分工、子承父業的制度讓齊國的製造業領先於其他國家,不僅齊國國內供給充分,還大量暢銷周邊各諸侯國,乃至「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將社會各階層按照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第一人,也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職能的劃分比歐洲至少早了一千年。

還有一點筆者必須在此說明,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只是將人們的職業進行劃分,沒有先後尊卑之分,而後世則對此產生了誤解,先是用官吏代替了軍隊,隨後又認為這是尊卑排序,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末商主義」。這也與後期統治階級的思想有絕大的關係,統治階級認為商業的繁榮會荒廢農業,造成民心浮動,國基不穩。因此在很多朝代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這也是我國古代商業難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管仲之所以能「四民分業」正是他治國理念的體現,他很早就混跡於商業市場,可以說是一位資深的商人,他深知商業的營業能力遠大於農業,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帶動齊國經濟發展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式。因此在他的改革之中,大多數的政策都是圍繞著商品經濟進行展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點壹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刺客之高漸離-高級樂師為友刺殺秦嬴政
【三點趣史】8歲登基,在位61年,大清因他稱霸,也由他埋下禍根

TAG:三點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