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更是《論語》後半部的著作者!

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更是《論語》後半部的著作者!

原標題: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更是《論語》後半部的著作者!


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更是《論語》後半部的著作者!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說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其中以孔子領導的儒家學派最為強盛,每一代都有傑出的領軍人物,而作為孔子最心愛的十個弟子之一,儒家七十二個最優秀的人物之一,卜子夏的名氣基本算是比較小的了。

可能大部分人都會知道曾子,子路,顏回等人,卻不知道有卜子夏這號人物,甚至在大部分儒家經典里,關於他的描述只有寥寥幾筆。作為參與編寫半部論語的卜子夏按理來說不應該是這樣子的。那他究竟經歷了什麼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開謎團吧!



卜子夏的名字叫做卜商,子是他人對他的尊稱,相當於「先生」,而子夏是他的字,和子路是一個道理。卜子夏是晉國人,故居在如今的河南。他是個帶有陰鬱氣息的人,總是喜歡獨自坐在角落裡沉思。也許是自身性格使然,卜子夏沒有多少朋友,但是對待每一個朋友,他都非常真誠,朋友有事,他總是勇敢的上前幫忙。


卜子夏從小非常好學,四處拜訪名師,當他投到孔子門下時,儘管孔子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面對這個比自己小了四十四歲的弟子,看著他渴望的眼神,孔子總是狠不下心拒絕他,於是便收他為徒。


卜子夏是個治學嚴謹的人,有一次他看到古書上記載著「三豕涉河」,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在嚴肅的史書里,會記載著毫不相關的「三隻小豬(三豕)過河」呢?卜子夏繼續翻閱其他書籍,卻始終找不到相關出處和佐證。他跑去問其他水平比他高的人,他們也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卜子夏為了弄懂為什麼,於是親自跑到晉國去,詢問當地百姓,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己亥涉河」,這下意思才通。「三豕」與「己亥」寫起來很像,抄寫的人把這兩個詞弄混了。



卜子夏不僅在學術上尊孔子為師,勤學好問,在後來的政治生涯里,他也經常向孔子尋求意見。卜子夏即將要去魯國當官,臨行之際,卜子夏向孔子請教為官之道。孔子就告訴卜子夏一句話:不要急,要考慮得比君王長遠。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包含著無數層含義。卜子夏聽罷,深感師父的思想之深刻,慌忙跪拜,感謝孔子指點。

而孔子看著卜子夏,彷彿看見當年年輕的自己,也是希望靠著一腔熱血將自己的思想傳播給眾人,希望能夠改變這個。但是一次次的碰壁以後,他早已心如止水,開始教書育人。「這孩子希望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讓這個世界有一點不一樣吧。」孔子望著卜子夏漸行漸遠的背影,心裡默默為自己最疼愛的年輕弟子祝福。



到了魯國,卜子夏發現,自己當年學習的一些從政之道,似乎和實際有些出入。卜子夏之前單純地以為只要能夠以德服人,廣施仁政,就能贏取民心,從而成功地治理國家。但是在真正的實踐里,他發現自己做的並不盡人意。卜子夏一度懷疑是自己理解孔子的思想不夠透徹,於是便苦苦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起初卜子夏反思出自己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到了後來,卜子夏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完美地按照孔子教導他的思想治理百姓,施政效果總是不夠好。是自己的問題嗎,還是老師理論的問題……在深夜裡,卜子夏又一次陷入了思索。


那一晚的思考,他發現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而是孔子把人民想的過於理想,光靠道德說教能治理百姓嗎?不能!還要依靠法律規章作為懲戒的工具來治理百姓才能起到效果。卜子夏不禁有些激動,自己竟然得到了一個全新的思想。


但是很快他又冷靜下來,先不說孔子會不會接受他的新想法,光是曾子,子路那幾位固執的師兄,恐怕會指著自己鼻子大罵自己大逆不道,然後將自己逐出師門。以天下為己任的卜子夏確實想把自己的想法傳播出去,但是他也害怕被人反對,尤其是自己的同門師兄弟。



在卜子夏兩難之際,噩耗傳來,孔子去世了,尊師重道的他立馬奔喪。葬禮後,原本異常團結等我儒家學派突然分裂了:年長的師兄們都想做掌門人,立言立德。一瞬間,卜子夏發現,那些平日里凜然正色大談仁義道德的師兄們,也不過如此。失望透頂的卜子夏離開了這個還在喋喋不休爭論自己資歷更老的是非之地。


回到魯國,心灰意冷的卜子夏辭掉了官職,開館收徒。他的新理論不但追求德治,同樣也追求法治。他認為「法」是國家能夠穩定發展的根本,而「德」則是在國家基礎鞏固的情況下籠絡民心的工具。此言既出,儒家學派震驚了,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小師弟,竟然公然改造孔子的思想!一時間,因為孔子去世而混亂的儒家學派又團結起來,將矛頭對準卜子夏:稱他為叛徒,背叛了儒家學派。



禍不單行,在外界輿論一致討伐卜子夏的同時,卜子夏的兒子死了!一時間卜子夏嘗盡了眾叛親離的滋味,整日的悲傷流淚讓他的雙目失明,而生活也困頓落魄了起來。有幾位平日里與他交好的師兄弟勸他認錯,說不定儒家還能重新接納他,但是被卜子夏拒絕了:我不能放棄真理!


失明後的卜子夏更加離群索居,但是就是在這段孤獨的日子裡,他寫出了《子夏易傳》,同時他還培養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弟子,他就是寫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荀子!



風雨飄搖,離開師門的卜子夏也成為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某一個秋天,身處陋室沉思的他被一陣敲門聲打斷了思考。他摸索著開了門。「師弟,你近來的身體可好?」來人正是那個以前那個木訥的師兄曾參。雖然他遠離儒家多年,但是各位師兄弟的消息還是有所耳聞:顏回師兄英年早逝,子路師兄為國捐軀……罷了,往事都過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呢?



「師兄,你找我有什麼事?」「師弟,我最近在整理師父生平的言論,但是我感覺我的時日已經所剩無多了,剩下半部,不知道你能續寫下去嗎?」「好的。」那個秋日,兩個老人彼此對視著,儘管一個瞎了眼,一個眼睛也花的看不清東西了,但是兩個人臉上卻光彩熠熠。



卜子夏在最後的時光里,寫完了剩下半部《論語》,這部被儒家奉為經典的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半是由當年儒家的「叛徒」寫的。這個叛徒,最終完成了師兄的託付。


這就是卜子夏坎坷的一生,從孔子愛徒到儒家叛徒,幾十年的光陰。


儒家也好,法家也罷,唯一不變的,是他對真理的追求。


(本文為作者原創,如有侵權必究,請自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豬一戒 的精彩文章:

她當過尼姑當過寵妃,也當過女皇,她就是武則天!

TAG:豬一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