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人對中國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今天依舊影響著我們

這個人對中國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今天依舊影響著我們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思想家,同時為兩漢著名的儒學宗師。漢代尊儒之風如此盛行,離不開董仲舒的功勞。他針對朝廷所求治國方略,提出應當把儒家思想與社會實踐結合到一起,並積極吸取其他理論的優點,創造一套適合西漢國情的思想體系。

由於,漢初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雖然,漢朝一開始的經濟發展很快,也出現了文景盛世。但是,在景帝時代出現了吳楚七國之亂,已經統一的國家將面臨著分裂的危險。景帝時任博士的董仲舒認為:「重要的問題是要鞏固集中統一的政權,防止分裂割據的局面出現。」

之後,董仲舒則從儒學經傳中尋找統一的理由,並且,從《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其心目中所謂的「大一統」。

之後,這一主張深受漢武帝賞識,最終,才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此之後,儒學正式登上中國社會舞台,成為封建朝代正統思想,影響後世長達兩千餘年。以今天的角度看待,他創出的「天人思想」依舊有著深刻價值,散發著獨特魅力。

不過,人們在談及這以思想時,總會主觀上將它當做封建迷信的「宗教神學」,從而,忽略董子思想的內在價值。其實,回顧歷史,追隨至上古時期,那時的宗教信仰、思想哲學,不就是通過對上天的信仰衍變而來嗎。

董仲舒學說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重塑至高無上的上天威權,甚至於超越傳統的諸神信仰、上天信仰。他的野心很大,敢於探究「天人相與之際」的問題,目的就是為了創出一種「天的哲學」,從而,製造非理性背後的「神秘」感受、意識或經驗。

這是一種特殊且具有獨立性的思想體系,簡單來說,董仲舒需要藉助天的威勢使眾生產生一種畏懼感。

董仲舒思想中的「天」與西方的「上帝」有著本質不同。「天」是具有某種神秘性和人格化的至上神,擁有無可爭辯的威權。同時,「天」又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整體,它即無限又獨具內涵,統攝世間萬物,包含著整個宇宙。

關於它的內容組成,大致分為十項,即:

「天為一端,地為一端,陰為一端,陽為一端,火為一端,金為一端,木為一端,水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凡十端而畢,天之數也。」由此可知,通過「天端」推演,可得出,宇宙間的事物發展規律、數量及其生成、變化與理則等方面。

而且,在董子思想中,還有一大特點與西方宗教信仰不同。西方人在「上帝」面前,會有一種「渺小卑微」的自卑感受,但在董子思想中,這種情況是不存的。且來看十大「天端」內,「有「人為一端」存在,可見「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還有這麼兩句話:「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其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意思即:通過直接貶低「物」的價值,進而襯托「人」的作用,從側面拔高人的尊貴,擺脫渺小的感受。

但這樣會使人產生誤解,認為「人」凌駕於「天」之上,董仲舒隨即又補充:「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這句話意思為:「人之所以尊貴,是相比於「物」,而不是「天」。」

顯然,董仲舒依舊認為「天」是最尊貴的存在,不過「人」的重要性顯然要高於其他天端,它雖是「天」造,卻是極為接近「天」的存在,因此,「人」才是萬物中最為尊貴的一端。「人」為天下貴,這是漢代學者的普遍共識。但董仲舒覺得,常會有人將它與物混為一談,便對此加以區分,並在人、物之間增設了一道鴻溝。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拉開兩方差距,突出「人」的尊貴及天人之間的相類相副。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如何使天人之間與君主統治產生聯繫,畢竟董仲舒所立的「天人宗教」是為帝王服務的,以治國安邦為主。他根據政治需求,不斷完善這套思想體系,使之更加符合當代政治觀。像推行的「天人感應」理論,必須配合帝王統治方能得到實現。

那麼,董仲舒為何如此執著於「天」?

由上文可知,上古三代先祖對上天有著獨特的信仰,董仲舒需要藉此塑造威權,引百姓敬畏、尊奉。他營造一種神秘、獨特的思想氛圍,並加入諸多政治理念,以達到治國效果,顯然,這是一種政治需求。另外,古時皇帝有「天子」之稱,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正是利用萬民對天的敬畏,穩固西漢統治,這是古時常見的「奉天而治」。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理解「天」的含義,那麼,我們則很容易將其與「宗教神學」聯繫到一起。其實,拋去浮華,綜合當時西漢政治的需求,我們很容易分析出董子思想背後的意圖。《漢書》則對其評價道:「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參考資料:

『《漢書·董仲舒傳》、《史記·儒林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是他身邊最危險的人,往往不經意就被殺了
狄仁傑公正無私聰明絕頂,但他卻有個窩囊廢兒子,曾向他磕頭求饒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