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當齋藏書的歸宿

四當齋藏書的歸宿

原標題:四當齋藏書的歸宿



愛書人往往有書賬。我體會,書賬的好處之一,防止買重了書。書賬不同於藏書目錄,藏書目錄的撰寫自成一門學問,而書賬形同流水賬,買一本記一本,並無嚴格的分類及格式限制。

早年間,於廠肆買到民國二十七年燕京大學圖書館所出《章氏四當齋藏書目》,鉛印,線裝一函五冊,四冊為書目,一冊為「書名通檢」,也就是索引。



章鈺字式之,別署霜根老人,書齋名「四當齋」,含義頗為勵志: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


老子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藏書實為人生至樂之事,但是「聚散無常」也是非常傷腦筋的,越是大藏書家越是傷腦筋。俗話「富不過三代」,藏書家也難逃這一規律,現代社會為藏書家的煩惱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歸宿——捐贈。



1937年5月9日章鈺病故,所存書籍全數捐贈給燕京大學,雙方訂有《贈與及寄託霜根老人四當齋遺書契約》,契約置於《章氏四當齋藏書目》最前,這個做法在老式藏書目錄中極少見。


契約甲方章王丹芬(章夫人),乙方私立燕京大學。開頭說明了捐贈的緣起:「甲方 先夫霜根老人式之公,家寒立學,平時節衣縮食,遇有所余,輒以購書,自念其得之非易,昕夕勤讀,並以『霜根老人四當齋藏書』命其積年所集……先夫易簀遺言,即以藏書贈諸甲方,分配處分,由甲方定之。」


下面這幾條,說明這次捐贈並非「無所保留」,也為多年後的「再次捐贈」留下伏筆。「甲方因念乙方學校之締造,其艱苦正與甲方先夫採集書籍相同,除略選留有其手澤及善本書數種,暫行寄託乙方保管以備傳諸後人外,其餘悉贈乙方。」

捐贈分為「寄託」「贈與」兩部分:


一、霜根老人手訂書手抄書暫由乙方保管,但甲方得先期具函並加蓋原約定印章,通知乙方,隨時提回其一部或全部。


二、善本書包括舊刻本及各家抄本,自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一日起,在乙方圖書館內寄託五年,期滿之後,繼續寄託或改作贈與及由甲方提回,由甲方剋期分別辦理。


三、兩類書籍所有之校語或未經刊行之本,乙方得先徵得甲方同意,隨時發表;但須載明「霜根老人手校」或「四當齋藏本」等字樣;兩類所規定者外,其餘各種書籍,完全贈與乙方。


四、在不能抵抗情形之下,對於四當齋遺書可能發生之危害,除由乙方充分防範外,甲方不得有所異議。

契約簽訂之時,北平已淪於敵手。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隨即封閉了燕京大學。在這以後的歲月里,四當齋藏書的命運有驚無險,除極小部分遺失,大部保存下來,並於1952年10月分別捐贈給北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四當齋藏書的結局尚稱圓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上海古舊書市掃描
宋刻珍本《荀子》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