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蓬萊仙島與崑崙神山是傳說中的兩大仙境樂園,《史記》記載戰國時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而崑崙山則是《山海經》所描述的神域。兩地皆居住著仙聖,並有豐富物產及神異動植物。六朝至唐代時期,隨著道教盛行,道士們逐漸將地圖上的真實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說,使得仙境更具現實性。

名山洞府對於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僅是採葯、煉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傳世山水畫中蘊含有不少仙境題材的作品,院藏宋元明清的畫作也具備多樣且豐富的仙山面貌。

仙境飄渺

傳說中的三神山、五山、十洲三島,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古代畫家各自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企圖呈現崑崙、蓬萊、方壺、瀛洲等仙山境地的形象。而往來其間的仙聖,多居住於華麗的天宮樓闕,並具有騎乘神獸異物、飛行浮海的超能力。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宋 緙絲仙山樓閣 25.5x40.8cm

本幅布局左右對稱而不失變化,前景作山石層疊,奇花異果茂盛,群猴採果,禽鳥翱翔。居中樓臺殿閣矗立,人物對飲於一樓屏風前,二樓人物兩兩成組,憑欄觀景。屋宇上方白鶴、鳳凰飛舞。各式雲彩飄忽湧出,營造出遺世獨立的仙境。

圖中以雲彩襯托屋木脊簷,來代表仙境,和鄭州宋墓壁畫表現仙境的方式類似。「仙人憑欄」的畫面,也呼應北宋蘇軾(1037-1101)題郭忠恕(?-977)〈樓居仙圖〉的「縹緲飛觀,憑欄誰子」,當為宋人形塑華麗仙境的一種樣貌。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明 文伯仁 方壺圖 120.6x31.8cm

史記》雲,海上三神山為蓬萊、方丈、瀛洲,傳說位於渤海。《列子》中將「方丈」改稱「方壺」,與岱輿、員嶠、瀛洲、蓬萊並稱為五山。

吳派畫家文伯仁(1502-1575)此作,以青綠設色畫「方壺」浮起於波濤萬頃間。三角形山峰崢嶸,中有宮觀平臺和長青樹林,白雲繚繞其間,並往上聚合竄升,頗能呼應《史記》描述三神山遠望如雲,人靠近時反而居於水下,最後被風引去的神祕性質。畫幅上、下款加框榜題,是仿自早期釋道畫的做法。

別有洞天

相較於遙遠虛渺的海外仙山,名山與洞天福地提供給道士和俗世更為親近的聖域。洞天被認為明亮如同自然光照,內有靈府神館,甚至互通貫連。誤入桃花源,正是凡人經由洞穴進入仙境的一段美麗傳說。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 183.2x121.2cm

本幅無款,詩塘王鐸(1592-1653)題跋將作者定為五代董源(活動於10世紀上半)。董源為江南鍾陵(今江西南昌)人,善以披麻皴寫江南山水,樹立重要山水畫派。此幅雖具董源風格,但應完成於元代。

前景橋上立三人,二人頭戴襆頭,皆為迎客而來。中景畫殿宇高聳,其上雲霧瀰漫,雲嵐與青綠色峻岭交界處,可見大小不一的洞口。洞口透著自然光,頗符合道教將名山洞穴視為仙宮靈府,內有日月光照的宗教概念。左上方「洞天山堂」四字,雖不知何人所書,卻是貼切的名稱。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元 方從義 神岳瓊林圖 120.3x56cm

方從義(1301-1378後),號方壺,為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正一教道士,曾學仙道於全真教領袖人物金蓬頭(1276-1336)。據畫家題識,圖名「神岳瓊林」。瓊林指龍虎山瓊林臺,神岳語出自南朝梁陶弘景(456-536)《真誥》,足見畫家意在呈顯宗教性的道教聖山。

前景畫林木蓊鬱,內狹外敞的水口向內深入。中景竹林房舍隱見,左方一隱士策杖登臺,對照巨大的山峰拔地而起,更顯渺小。山石以濕筆刷、點、染,筆法率性,直覺地表現出聖山的生氣與超凡。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明 鄭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圖 135.8x29.1cm

畫題「葛仙翁移居圖」中的葛仙翁,指葛洪(283-343),晉丹陽句容人,是道教金丹道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在名山大岳修練作葯,才能得道。葛洪年老時聽聞交趾出丹砂,攜子姪前往,而為廣州刺史鄧岳所留,於是停留羅浮山煉丹修道,卒後羽化成仙。

鄭重(17世紀前期)此作用筆綿密,佈局窄長。前景畫葛洪與妻子鮑姑騎牛前進,旁有僮僕捧鵝背瓢,羊犬隨行。曲折的山徑,越過層疊山巒,通向道觀和樂世界,表現出畫中人對仙道的追求。

修行採藥·遇仙升仙

入山修道是凡人由俗入聖的方式,山林裡豐富的藥草和金屬礦物,則為俗人提供了服食與煉丹的豐富資源。名山更是蘊藏聖物之所,有道之人若得機緣,則能遇仙,被授予經訣和天書。

蓬萊何處尋,仙山在畫中

宋 燕文貴 三仙授簡 46.3x41.3cm

本幅無款,舊籤標為燕文貴。燕文貴(活動於11世紀)於宋太宗(976-997在位)時為畫院祇候,擅長畫山水。但此幅畫風已入南宋,約作於十三世紀。

松下巖洞內,三人赤足踞坐。右方人物扎雙髻、蓄鬍,膚色卻如童顏般潤澤,手持素卷。居中人物身著樹葉,表情肅穆,右手持筆,地上放置硯台。左方人物神色莊嚴,披髮赤膊。內容反映出道教洞天觀念下,修真學道者因特殊機緣,得以進入洞穴獲致道法、經訣。右方人物應為修道之士,遇仙傳授成仙秘訣的天書。

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館官網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藝誠雅集—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八)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彩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養心殿動工大修了
古董鳥籠,碰到千萬別放過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