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學民(右一)在向中國駐奈及利亞大使周平劍(右二)等介紹水稻原種種植情況。(王新俊 攝)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王新俊):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擁有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但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多年來,中國政府派出了多批農業技術專家組,為數百名奈及利亞農民提供了農業培訓。一些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援助任務完成後還留了下來,一干就是十幾年,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奈及利亞的田野上播撒希望。

現年50歲的王學民來自中國湖北省崇陽縣,常年的田間工作使他面色黝黑,膚色看起來與奈及利亞當地人幾乎相差不大。2003年10月到2005年底,他參加了中國-奈及利亞南南合作農業項目,任阿南布拉州技術援助組組長,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稻田養魚、推廣中國小農機等項目順利完成,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好評。

完成中尼南南合作農業項目後,王學民在2005年底加入中地海外集團,開始參與奈及利亞西北部凱比州瓦拉農業機械化示範農場的建設工作。瓦拉農場距首都阿布賈約8小時車程,作為中地海外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和農場負責人,王學民在談到艱苦創業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剛到這裡來時,一切從零開始。這裡的水稻種植方式跟國內不同,存在很多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又一個問題,包括草荒、沒有水、農藥施用效果差、農機作業效率低……。我們通過13年來的堅持、研究,解決了水稻草荒、苗荒及機械操作的問題,創新了產量翻倍提高的耕作模式,為奈及利亞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貢獻。」

除了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一個個難題,王學民和同事們還要面臨著農場地處偏遠、通訊滯後、安全隱患等重重困難。為了解決瓦拉農業機械化示範農場沒有移動通信信號問題。王學民用了兩年時間終於說服運營商,最終專門在農場設立了一個移動通信基站。而在業餘時間,他則用吹笛子、口琴、葫蘆絲和薩克斯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回憶起13年來遇到的種種艱辛,王學民聲音一度哽咽,他舉了兩個例子:「有一次出差路上碰到一個大坑,我們的車一下衝進路邊的灌木叢里四五十米,幸好只是車輛擋板碰掉了,沒有出大事,還算平安。以前我們住在其他的營地上,有天早上起來司機說,前方兩公里的地方剛才有車輛遭遇搶劫,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在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中尼團隊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昔日一片荒蕪的瓦拉農場如今成為了奈及利亞重要的水稻、玉米等良種繁育和改良基地之一,農田產量大幅度提高。王學民對此非常自豪:「利用當地現有模式,通過耕作模式的改變,可以提高產量30%以上。我們通過在這裡十幾年的操作、屬地化管理,使當地民眾的思維模式發生了改變,變得像我們中國人一樣,知道怎樣利用我們先進的技術回到自己家來耕作。新技術潛移默化地利用,提高了他們的產量。」

據了解,除王學民外,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還有其他一些中國農業技術人員也已在奈及利亞土地上耕耘多年。目前,一些90後中國年輕人也走上了向當地人傳授蔬菜種植等農業示範技術的重要崗位。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王學民(中)為奈及利亞學員進行農業技術培訓。 (中地海外 供圖)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王學民業餘時間用吹笛子、口琴、葫蘆絲和薩克斯等方式來豐富精神生活。(王新俊 攝)

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在奈及利亞田野上播撒希望

中地海外農業高科技阿布賈產業園蔬菜項目技術90後負責人肖寒冰(右)對奈及利亞工人進行技術講解。(王新俊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外媒:墨西哥政府拘留600名「大篷車移民」
中方願與各方一道推動G20峰會達成共識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