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文/格瓦拉同志

細心地讀者在翻閱唐朝人的作品時,無論是官修史書還是詩詞歌賦,通篇都看不到一個「虎」字,作者若需要提到此字,也會很巧妙地用別字或別稱來代替,讓人很是不解。之所以如此,其實並非唐朝人真的害怕老虎,而是因為有一位帝王的名諱中帶有「虎」字,按規定需要避諱。這位帝王,便是被追尊為唐太祖的北朝名將李虎。

按照正史記載,李虎是西涼開國之君李暠的五世孫,從祖父李熙開始定居於塞北軍鎮武川,世代擔任北魏幢主(類似於百夫長)。李虎少時倜儻有大志,擅長騎射,為人輕財重義、雅尚名節,雖然也喜歡讀書,但從不尋章摘句,因此深得鎮守關隴的名將賀拔岳器重。李虎在賀拔岳軍中效力多年,因屢立戰功,漸漸升遷至左廂大都督,經常被委以內外軍事重任。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虎是北朝名將,曾追隨賀拔岳、宇文泰

534年,賀拔岳在高平召請侯莫陳悅會面,準備討伐靈州刺史曹泥,結果卻被侯莫陳悅殺害。主帥既死、群龍無首,諸將謀議擁戴夏州刺史宇文泰為主帥,李虎反對無效,便逃奔至荊州,勸說賀拔岳之兄賀拔勝接管軍務,結果遭到後者的婉拒。李虎無奈重返關隴,投靠在宇文泰帳下,而後者也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

李虎歸順宇文泰後,跟隨他討伐侯莫陳悅、曹泥等叛黨,順利地穩定關隴局勢,不久又擁立逃難至此的北魏孝武帝元修,從而組建起西魏政權。與此同時,權臣高歡在關東擁立宗室元善見(孝靜帝)為帝,建立東魏政權。不久,元修因與宇文泰爭權被毒殺,後者隨即擁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宇文泰經營關隴期間,非常器重李虎

大統三年(537年),文帝為獎賞李虎的功勞,賜鮮卑姓為「大野」,並封他為隴西郡公、柱國。同時受封者,還有獨孤信、楊忠等七人,後世稱之為「西魏八柱國」(「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見《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

此後14年間,李虎多次參與對東魏的戰事,並因功官至左僕射、太尉,堪稱帝國的「頂樑柱」。李虎因與名將獨孤信關係親密,便讓其子李昞娶獨孤信第四女為妻,之後生下一子,便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與此同時,獨孤信的第七女獨孤伽羅則嫁給楊忠的長子楊堅,而楊堅正是後來的隋文帝。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唐高祖李淵是李虎之孫

大統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因病去世,享壽不詳,爵位由其子李昞承襲(李昞在北周官至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北周建立後,皇帝因感念李虎的功績,便追封他為唐國公(「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公,謚曰襄。」引文同上),並由李昞承襲。

唐朝建立後,追尊李虎為太祖,並下令臣民避其諱,但凡含有「虎」字的人名、地名、官名等,都要用別字代替,或者進行缺字處理。比如,在唐朝的官修史書《晉書》、《隋書》中,後趙武帝石虎被寫作「石季龍」,隋朝名將韓擒虎被寫成「韓擒」。又比如,「虎牢關」被改稱「武牢關」,「虎牙將軍」被改稱「武牙將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唐太宗下令大臣修史時,必須要避諱「虎」字

既然不許稱呼「虎」字,那麼「百獸之王」老虎該怎麼叫?別擔心,古代人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唐朝人在稱呼老虎時,或者使用「獸」字來代替,或者用鮮卑語「揜於」(比如《周書》在描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這段史實是,便用「揜於」來代替「虎」字)來指代它,從而順利地解決了稱呼的難題。

而在民間,則稱呼老虎為「大蟲」,雖然這稱呼在遠在東晉時期便出現(東晉文學家干寶在《搜神記》中寫道「扶南王范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但在唐朝時才得到真正地普及,並且在唐朝滅亡後很長時間裡,都在使用這個稱呼。

唐朝人為何談「虎」色變?他們在提到此字時,是如何巧妙處理的?

在唐朝時,民間稱呼老虎為「大蟲」

由於避諱「虎」字,從漢朝時期便出現的馬桶-「虎子」(「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見《西京雜記》),在唐朝便被改名為「馬子」或「獸子」。而這種叫法在後世被繼續沿用,直到今天被改稱為「馬桶」,這也算是跟李虎的名字有關的一則趣聞了。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周書》、《北史》、《資治通鑒》、《西京雜記》、《搜神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明朝義軍首領兵敗出逃,後在海外建國,被梁啟超稱為「殖民偉人」
北宋最「坑人」的謀臣,獻出一計成功滅遼,但不久也導致本國滅亡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