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親在北京當將軍,農民兒子千里尋父安排工作,回家時多一架子車

父親在北京當將軍,農民兒子千里尋父安排工作,回家時多一架子車

文/炎心,獨家發佈於騰訊平台

人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長大之後有可能就往這方面發展,在戰爭時期,革命將領的孩子受到父輩的影響,也開始保家衛國,為國家的安定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些孩子在建國後都在軍中有一定的職位,保衛著國家的方方面面,但是筆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他是開國上將李達的兒子,但他卻是一農民。

李達是開國上將,但早年的時候李達從陝西眉縣一農家走出,開始了自己抗戰救國的繼承,在部隊上由於李達出色的政治素質,以及優良的軍事才能,李達基本上在各個部隊上擔任參謀長,提高部隊人員的思想高度,這個部隊人員的思想以及其他方面得到了改善、提高,就到另一個部隊當參謀長去提高其思想高度,由於出色的政治素質,在各個部隊都很受歡迎,也得到中央的表揚,李達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在建設國家的方方面面。

李達就是從農村走出的孩子,由於忙於部隊的事情,奔波於各個戰區之間,對於自己的大兒子李如龍沒有盡到父親的職責,沒有在李如龍成長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當然李如龍雖然知道父親投身革命,但是多年沒有消息,以為父親可能已經戰死沙場,而自己自己成為家庭的頂樑柱,不能像父親一樣投身革命,需要養家糊口。

1949年6月,李如龍與當地一姑娘成親,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剛過一個月,一個將部隊領將來到李如龍家中,告訴了他父親的一切,並告訴他,李達想要見他一面,於是李如龍被帶到了武漢的二野司令部,見到父親李如龍與李達兩人相擁默默哭了一會,開始討論起家事來。當李如龍快要走的時候,請求父親給自己安排工作,但是李達作為部隊首長,怎麼會犯走後門的錯誤,就婉言拒絕了,李如龍知道父親的苦心,沒有多說就回去了。

1959年,由於三年自然災害,陝西省當然也不例外,李如龍吃樹皮野菜,可是這些總有吃完的氣候,而且長時間吃這個也不是事情,於是李如龍去北京找父親希望可以給自己找一個工作養家糊口就行,但是李達將軍認為自己是全國人民的將軍,並不是光陝西眉縣的將軍,後對李如龍說了他的看法,不給安排工作。李如龍知道父親的秉性,沒多說什麼,想著吃幾頓飽飯再回去,可是走的時候父親李達送了他一個架子車,希望他可以用架子車自己找活做,李如龍用這架子車將自己原先食不果腹的生活改善了,過的至少不用整天餓著肚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批文件寫書法,鄧一揮而就,而農民出身的陳永貴竟是這樣
83歲毛主席寶刀未老,接待一特殊客人,開口第一句話就折服眾人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