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你怎麼看?
原標題:英國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你怎麼看?
英國這個有些故意逞能的意思,目的是想看看中國的態度。接下來羽評郡主就注重講下兩國當時對香港的態度。
二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英國先後將中國的香港以及九龍半島佔領,1898年,英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租借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以及周圍的幾百個離島,將這些地方稱為新界,大家都直到,清政府無論和誰簽訂的條約,大多都是租期99年,這主要是因為國際上認為超過一百年這塊土地就默認是佔領國的土地。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入侵香港,香港淪陷。直到1943年,國民政府蔣介石在開羅會議期間想要收回香港,當時老美是支持的,畢竟老美還是想拉攏老蔣,然而英國首相丘吉爾單手一拍桌子:「即使戰爭結束,英國也不會放棄任何領土,當然,英國也不會增加領土。」
後來在1945年都還強硬表示,要想收回香港,除非踩在他的屍體上,否則免談!其實丘吉爾的在當時寧願放棄印度,也不願放棄香港,因為當時香港對於戰後保持與中國及遠東地區的貿易是相當重要的,說實在的還是利益最主要。
以上一直是英國對香港的態度,當時這些事情也就這樣不了了之,接下來可以看看我們國家之後是怎麼處理的。
說到香港自然是離不開鄧爺爺,鄧爺爺後來是這麼說的:「香港的主權問題是不容討論的,1997年租期已到,已經過了99年,現如今出師有名,如果英方不同意,中方不惜一切代價願意與之一戰!」
當時香港在英國近100年的經營下,早已經是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港,說實在的如果真要開戰不僅摧毀了一手建立的香港,最主要還會和中方鬧得不可開交。
後來在談判的過程中,鄧爺爺表示:「如果兩年之內,中英雙方還不能達成一致,那中方就會單方面直接宣布收回香港,時間和方式都有中方決定。」其實當時京九鐵路修建就是最好的證明,英國最後只能喝下鄧爺爺的這杯「敬酒」。
說實在的,英國聲稱的不惜一切代價,寧願一戰,這是看時間的,也是看中方實力的,1997年的時候,英國毫無疑問這種做法只是想試探中方的態度,如果扭扭捏捏的話,英國就會強勢,所以在領土方面一定要強勢,當然這也是在有實力的前提下破罐子破摔。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李鴻章為何瞧不上馬克沁機槍?真是威力不如火炮,點射不如步槍嗎
※歷史上的楊玉環究竟有多胖?貴妃出浴圖告訴你答案
TAG:羽評郡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