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近千人團隊!兩年耗資65億,中國第一支自主研發的U盤誕生!

近千人團隊!兩年耗資65億,中國第一支自主研發的U盤誕生!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與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世界所有目共睹的。無論是航天航空上的衛星發射還是汪洋大海上的航母遠行,都在向世界彰顯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以及科研實力的發展。但令人意外的是,儘管中國在各種高科技和高端領域上有許多卓越的成就,可直到今年的9月19日,中國才擁有了第一支由自己自主研發的U盤。

很多人都會對這個消息頗感意外,我國一直是一個晶元內存消耗大國,2017年我國晶元的進口多達2400多億美元,已經超過了萬億人民幣,而其中的內存進口超過了三分之一。這些內存的生產多來自於日美韓,三星一年就要像中國賣出近2000多億的內存,幾乎抵得上兩個小米的。可見,中國在晶元生產上的落後以及對對晶元和內存進口依賴的嚴重性。雖然一直頻繁的有消息傳出,說中國的企業在自主研製晶元內存。但到最後,都只是換湯不要換藥的從國外進口再進行國內包裝,實質都不是完全的自主研發。

看起來的一個小小的U盤,但裡面所蘊含的科技含量卻令人不甘小覷。而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與核心驅動力就在於科技的研發與創新。雖然我國近年來有許多企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與很大的發展,但在核心技術的掌握與研發上面仍有許多不足。一旦掌握不了核心技術,一方面是增加了產品的製造成本,加重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是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獨立發展,讓企業的發展受制於人。

因此,對外依賴嚴重的讓國內部分企業對自主研發技術更加重視起來。近些年,中國國內很多科技和互聯網工作都開始著手於技術研發。雖然面臨著國外對技術封鎖、對市場壟斷以及國內研究成本高昂的困難,但國內很多企業仍然表示:無論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要自主研發,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讓企業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擺脫只是低廉的加工工廠狀態。因此,在一個千人的科研團隊歷經兩年艱苦卓絕的研究和花費近65億人民幣的科研資金之後,中國終於擁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第一款U盤。

此次,紫光集團在「2108晶元發展高峰論壇會」展示出的這個U盤就像一座里程碑一樣,不僅是宣告我國在U盤研究上的質的飛躍,更是昭告世界我國在U盤的研發上已經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另外,此款U盤並不是簡單的「粗製濫造」,其製作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紫光集團的成功對我國晶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表明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努力研發技術並且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走上更為長遠的發展道路。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滿足廉價機械的「中國製造」,而是應該轉向高端創新的「中國創造」。當然,企業的發展與轉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應當給與企業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發展。未來中國企業的發展能否真的實現轉型,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經緯度 的精彩文章:

中國助力!巴基斯坦進入世界航空頂尖俱樂部,4年後見分曉!
中國又一張王牌?第一顆衛星如約升空,「天腦」神經開始搭建!

TAG:環球經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