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欄】人往高處走,技術往低處流

【專欄】人往高處走,技術往低處流

原標題:【專欄】人往高處走,技術往低處流


◆《日本新華僑報》專欄作者 黃亞南


兩年前,坐船從敘利亞逃出來的難民是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險的,被衝上海灘的溺死兒童的照片曾經讓無數人動容。不過,很多難民還是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德國。今年秋天,成千上百的中美洲難民穿過墨西哥要想進入美國,路上並不危險,但是美國總統卻命令美軍嚴陣以待,看來難民是很難逾越美國邊境。


無論美國以什麼樣的理由阻止難民進入美國,都是違背了一個常理,叫人往高處走。所謂的常理就是大家都認同的道理,美國國民挑戰總統大位也是這種常理的表現。德國一開始也是拒絕難民的湧入的,但後來還是尊重了人往高處走的常理,接納了那些難民。不知道美國最後是否會改變初衷,不過,美國或許能夠阻擋那些難民人往高處走的人潮,但是應該很難阻擋技術往低處流的歷史潮流。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世界的歷史就是文明向四周擴散的進程史。技術屬於文化的一個部分,從先進地區擴散到落後地區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實際上先不要說其他地方,就是美國發展的本身也是這種歷史潮流帶來的結果。美國建國之後,技術方面一直落後於歐洲。落後要挨打,對美國來說也是一樣。雖然英美戰爭結束後美國、加拿大的邊界沒有發送變化,但這場戰爭就是美國希望兼并加拿大而發動的,就此而言美國是失敗了,而且還加上首都華盛頓的白宮和國會被燒。所以,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意義重大遠遠超過英國。英國人幾乎很快就忘記了這場戰爭,因為他們更喜歡緬懷與拿破崙的戰爭。英國軍隊在滑鐵盧戰勝了拿破崙,從此法國人就再也沒有贏過。而美國人在英美戰爭後,痛感技術的落後,從而激發了發展美國工業的強烈願望。

但是,要發展美國本土的工業,就必須不遺餘力地從歐洲引進技術,因為當時的歐洲技術是遠遠高於美國。而歐洲也害怕技術的流失,也頒布了各種法令加以阻止。英國甚至還明確規定英國的紡織技術工人不得去美國工作。不過,這樣的禁令並不能阻擋技術往低處流的常理。


技術往低處流實際上有太多的方式,可謂防不勝防。結果美國在獲得英國的技術後,通過改良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紡織品,反而衝擊了英國人把持的市場。這種刻意地保護技術而遭失敗的史實不勝枚舉,而且,美國政府80年前也曾經批判一些企業利用專利惡意牟利,鼓勵技術往低處流。


很有意思的是,在1980年代之後,由於美國企業出現了技術優勢的崩潰,之後美國政府反而推行技術管理專業,強化專利保護,這使得美國企業憑一些模糊不清的專利也能獲得暴利,當然,這並不利於技術的發展。


美國擁有很多話語權,需要的時候可以批判專利保護,轉眼也可以強調技術保護,只是一江春水無語東流。 (作者系極視智庫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的精彩文章:

【社會】日本戰爭遺孤面臨養老問題 語言壁壘仍是最大障礙
【話題】日本誕生首位女性戰鬥機飛行員 或將參與東海空中博弈

TAG: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