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關注AI技術:未來遠超我們想像

軍報關注AI技術:未來遠超我們想像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占傳遠

AI技術:未來遠超我們想像

占傳遠

習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慧具有多學科綜合、高度複雜的特徵。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的「無人區」,努力在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確保我國在人工智慧這個重要領域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關鍵核心技術佔領制高點。

人工智慧「腦洞」究竟有多大

如今,風推浪漲的人工智慧領域看似熱鬧,但喧囂落地,會發現「誤會」不少。某人工智慧無人書店開業,某展覽會人工智慧機器人亮相,某超市採用人工智慧導購員……一些裝上簡單預設程序的智能設備、機器人,紛紛披上人工智慧這件「新馬甲」,五花八門的產品貼上「人工智慧」的標籤,竟變得「高端」起來。

事實上,人工智慧絕不僅僅是幾款可實現「無人操作」的機器人,更不只是用來戰勝人腦的圍棋手。作為物聯網、大數據、先進演算法和強大計算能力支持下的一種「群技術」,人工智慧通過賦予「物」以人的智力,模擬和擴展人的智慧,輔助甚至代替人實現多種功能。

迄今為止,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最強有力的創新「加速器」,它讓人類的能力得以延展,並變得更加強大。我們現在觸碰到的,也只是人工智慧潛力的「冰山一角」,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還有很多前沿性科技難題需要突破。

我們讓機器人學會了「穿衣服」這個動作,如何讓機器人學會「要不要穿衣服」,或者「起風了要不要加衣服」?過去,我們往往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機器人動作的研究上,以實現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做動作,卻對真正的「智」鮮有建樹。人工智慧要發展的是自主智能系統,不僅是模擬人的行為,更應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掌握「穿衣服」動作以外的感知和認知能力,讓機器人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進入「深層智能」。

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人類冠軍的「阿爾法狗」,也只不過是有限領域裡的成功,同樣的程序卻不能在其他領域通用。過去的人工智慧發展中,雖然我們已經造出了一些極其強大的程序,但它們的智能範圍非常狹窄,並不能解決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問題。對比人類大腦,真正意義上完備的人工智慧系統,應該是一個通用的智能系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處理視覺、聽覺、思考等各類問題,可謂「一腦萬用」。實現從專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跨越式發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研究與應用領域的挑戰。

當我們暢想讓計算機變得和人一樣聰明時,新的理論已進入科學家研究視野。人的自然智能與機器智能終究不同,如何通過人機混合的腦機系統形成更強的智能?科幻電影《阿凡達》中展示了主人公用意念控制機器的場景。這是一種利用腦電波來控制機器的技術,旨在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該技術的發展,將使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更為多元和高效,未來將廣泛應用於臨床康復、自動駕駛、航空航天、軍事指揮等領域。

在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的「無人區」,不管是機器懂得「所以然」,還是「一腦萬用」,甚至科幻色彩十足的「意念控制」成為現實,以及對話式人工智慧平台、情感智能、神經形態計算、量子神經網路……這些最具特色的成長性技術,都足以讓人腦洞大開,產生無限遐想。

事實也正是如此。人工智慧如同一列高速賓士的列車,當人們還在舉目遠眺時,它已呼嘯而至。

不只是科技界的一場「狂歡」

早上7點半,往往是一座城市最繁忙的時刻。對上班族來說,無不渴望有一輛呼嘯而來的快車,帶走他們通勤路上焦急的等待。

如今,大多數上班族在寒風中等車的痛苦,或將終結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自公交車智能調度系統在我國眾多城市廣泛應用以來,其技術應用延伸到手機終端的小小APP上,手機輕輕一點,等車趕車就成了歷史。這是為公交車裝上聰明「大腦」帶來的改變。

目前,人工智慧在各行業應用正加速鋪開。未來,人工智慧領域將以融合的方式提高各行業智能化水平,從而推動各行業的發展與變革。

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回顧科技發展的歷史,蒸汽時代最大的貢獻,是尋找到了一種可以轉化成各種形式的「蒸汽力」,而未來人工智慧也將成為一種如同蒸汽力、電力一般的資源,轉化成各個領域的能量。

當然,預見未來和走向未來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事,人工智慧發展亦然。其真正的爆發,必須落腳在與大眾及行業應用的融合上,即「人工智慧+」。有人將實體經濟比作「蛋糕」,而智能技術是蛋糕上的「乳酪」。只顧著乳酪,而忘記下面的蛋糕可不行。如果人工智慧的概念只存在於科學的語境,那麼再高精尖的技術,也無法成為開啟時代大門的鑰匙。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必須與各行業融合才能發揮作用,從而形成真正有效的行業智能。

人工智慧的落地,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產生新動能的同時,也將叩開智能化戰爭的大門。隨著無人機、戰鬥機器人等智能化武器裝備走上戰場,人工智慧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正在成為繼機械化、信息化之後推動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強大動力,不僅改變戰爭面貌,而且深刻影響著戰爭制勝機理和戰爭規則的發展變化,催生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戰爭時空條件、戰爭主體、戰爭手段、戰爭方式方法發生深刻改變,決定戰爭勝敗的規律突出體現在「制智權」的爭奪上。人工智慧軍事應用水平,將成為大國之間軍事實力比拼的重要標誌。

不只是科技界的一場狂歡,當各領域插上人工智慧的羽翼,必將見證革命性的變化。人臉識別、虛擬現實、智能武器等新領域新技術的湧現,開闢了面向未來的新藍海;智能製造、智能金融、智能農業等多點開花,傳統產業得以換羽騰飛。

智能時代呼喚「思維變頻」

有人把人工智慧描繪成天使,也有人因其發展而惴惴不安。它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人工智慧前沿技術有沒有失控風險?是否危及人類安全?這樣的問號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過程中,俯拾皆是。

事實上,過多的擔憂,反而束縛人工智慧發展的腳步。曾幾何時,互聯網改變了大多數傳統行業,一切都面臨互聯網革命或被革命的選擇,沒有互聯網思維即意味著落後和被淘汰。如今,人工智慧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有著同樣的內涵。人工智慧走向未來的突破呼喚「思維變頻」。

人工智慧的發展,遠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它帶來很多需要深入分析、求解的思維挑戰。智能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能的思想,從「機器換人」「殺人武器」的擔憂,到「人機共融」的展望,在互聯網思維、移動思維之後,人工智慧時代的思維方式到底該是什麼?這才是我們該關注的問題。

從歷史維度看技術革新,鐵犁牛耕、蒸汽機器、電動機等都是在代替人力,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當然,在當時的歷史視角下,馬車夫會恨汽車,手工業者會恨機器,因為他們的工作被搶走了。實際上,一些工作被取代後,新的工作就會出現。像馬車夫失業了,但需要造汽車的工人、汽車司機。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於人們來說,相比失業轉行的危機,更需考慮的是思維轉型,以適應未來需要。

人工智慧軍事應用的發展,也將在戰爭倫理、交戰規則等問題上帶來衝擊,全面而深刻地影響戰爭的本質和規律。縱觀人類戰爭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在不同程度地打破作戰人員身上的層層「枷鎖」。伴隨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融入,傳統作戰中耗時耗力的觀察、判斷、決策、打擊流程大幅壓縮,在智能戰場態勢感知牽引下,各種作戰行動高度耦合、並發進行成為可能,新一輪戰爭方式創新呼之欲出。但以往的作戰思維是否成為束縛軍事變革的「無形枷鎖」?在智能化作戰即將來臨之際,需要大膽創新、勇於突破、主動求變,積極認知新的戰爭形態,適應新的作戰樣式。

我們無需陷入對技術和機器高速發展的憂慮,但應從現在開始,對人工智慧發展划出底線。推薦系統是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場景,資訊類APP可以無限制向你推薦你感興趣的內容,無論對錯;電商APP可以誘導你去「買買買」,就算超出消費能力也無所謂。而對於軍事應用的安全局限性來說,也可以預見。複雜對抗環境下,人工智慧系統或武器裝備一旦被對手通過惡意代碼、病毒植入、指令篡改等手段攻擊,將帶來戰術失利甚至災難性後果;人為錯誤、機器故障、環境擾動等因素,也可能使系統因干擾而失控。技術這把「雙刃劍」,就像火焰能幫我們取暖、煮飯,稍有不慎也能讓萬物付之一炬。

人工智慧發展的原則,應該以「善智」為目標,在賦予數據精度的同時,也不忘法治溫度,讓演算法遵循「善法」。加強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慧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形成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牢固確立人類是人機關係主導者的思想,實現對人工智慧的安全有效控制,讓其真正為人類的和平發展服務。

未來遠超我們的想像。悲觀者唉聲嘆氣,充滿猶豫地被拖入正在到來的大變局;樂觀者屏住呼吸,夜不能寐地參與對未來的創造。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