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張學良是自願辭職,還是賴著不走?

當年張學良是自願辭職,還是賴著不走?

原標題:當年張學良是自願辭職,還是賴著不走?


本文來源:《百年潮》2018年第8期,作者張天社



1933年3月, 張學良因熱河失陷引咎辭職。關於張學良辭職經過, 一般都採取王卓然在《日軍侵熱和張學良下野》一文中的說法, 認為蔣介石從南京北上, 先讓宋子文與張學良在保定會面, 轉達要求張學良辭職之意, 說正如兩人同在一條船上, 目前風浪太大, 必先下去一人, 才能免遭滅頂之災。


然後蔣介石才與張學良見面, 張即斷然辭職。20世紀50年代, 張學良在《雜憶隨感漫錄》中說:「我謁見蔣委員長於平漢路某車站, 請訓之下, 我決定去職。連夜返平, 將職務交付何敬之 (應欽) 」。

90年代初, 他又對唐德剛說:「誰說我不願意辭職呀, 我這個人是扔就扔掉了, 當然我不辭職他也沒法子, 我這個人向來是拿得起放得下, 不是那回事。」但從近年公布的有關檔案資料來看,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張學良不願去職


1933年3月4日, 日軍輕取承德, 熱河失陷, 全國輿論嘩然, 紛紛譴責張學良和國民黨政府。蔣介石檔案記載:「國人聞承德淪陷, 群情騷然。」


3月6日, 《大公報》創始人、時任國民政府國防設計委員會委員的吳鼎昌 (字達詮) 等來見蔣介石, 要求從速下令撤銷張學良職務, 以平天下之憤。


由於張學良對輿論指責沒有回應, 蔣介石對撤張一事猶豫不決, 遂決定先行北上, 與張學良會晤, 看情況再定。蔣介石在日記中稱, 仍希望張學良能反攻熱河, 以為最後之努力。


3月6日下午3時, 在行政院代院長宋子文陪同下, 蔣介石從南昌乘飛機出發, 5時抵達漢口, 午夜乘專列沿北漢路 (即平漢線) 繼續北行。


7日上午7時, 蔣介石專列經過河南新店以北, 蔣見當地山水明秀, 很是喜愛。


後經信陽稍住即行, 晚10時到鄭州, 蔣介石對記者發表談話, 其中說:「熱河失守, 東北淪陷, 願負全責, 失地一日不復, 抗日之責任一日不敢放棄, 誓為國人前驅, 圖報黨國, 以慰軍心之望。」當晚, 蔣介石繼續前行。


3月7日, 國民黨監察委員要求監察院彈劾湯玉麟、張學良。監察院即呈文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 要求「將違反命令失陷地方之湯玉麟、張學良等, 儘快懲治, 以肅國紀」。當天, 行政院決議將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免職查辦。


同一天, 張學良致電國民黨中央請求辭職。電文大意是:熱河失陷, 是因為我誠信未孚、指揮不當, 以致上負國家, 下無以對國民, 即使粉身碎骨, 也對大局無益, 所以請求免職, 以示懲儆。

張學良此電一方面為應付當時國內輿論, 另一方面也在試探國民黨中央對他的態度。第二天, 電文在天津《大公報》公開發表。


3月8日下午3時, 蔣介石專列到達河北高邑, 軍政部長何應欽、參謀次長楊傑、內政部長黃紹竑等來迎接。


5時到石家莊。當晚, 蔣介石與何應欽等商議處理北方軍情辦法, 決定: (1) 准張學良辭職; (2) 取消北平軍分會, 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指揮各部; (3) 設平津察戒嚴司令。


此後, 蔣介石電約張學良在保定會面。同一天, 國民政府明令緝拿湯玉麟。


9日上午, 蔣介石與宋子文商議張學良辭職辦法, 決定先由宋子文到保定與張見面, 轉告蔣同意其辭職的意見, 根據張的態度, 再決定蔣與張見面談話內容。


下午, 蔣介石致電張群, 說明他到石家莊後, 何應欽等都同意張學良辭職, 他決定到保定, 勸張辭職。


因為張群時任外交部部長, 正與日本在上海談判, 所以蔣介石還在電報中詢問有無日本關於熱河的消息。


張學良在接到蔣介石電召後, 即乘專列從北平趕往保定。他對同行的王卓然說:「我與蔣先生約會在保定見面, 我要與他商討反攻熱河。」


看來, 張學良似乎根本沒有辭職的打算, 也沒有料到蔣介石會勸其辭職。


宋子文與張學良會面, 轉告蔣介石勸其辭職後, 張學良很感意外。

下午3時, 蔣介石由石家莊出發。7時到保定, 與張學良相見, 勸其辭職。蔣氏檔案記載, 張學良要求考慮後再作決定, 並以處置後事相問, 意思不想辭職。


晚10時後, 蔣介石由保定回石家莊。他在日記中寫道:「今日商談, 子文以漢卿軍隊之安置為難, 漢卿亦不願去職。


余堅勸其辭職離平, 乃漢卿考慮二小時, 猶未決定, 故余之心亦甚覺為難。漢卿又以處置後事問余, 余亦不能直說, 心更覺難!」


最終, 張學良迫不得已, 答應辭職離開北平。蔣、宋離開後, 張學良回到自己專列上, 大哭了一場。


三年後, 張學良在西安對劉鼎說, 當時全國人民要求抗日, 中央軍也北上參戰, 他很興奮。


「哪知保定見蔣委員長, 不談抗戰, 反而逼我下台, 所以以前的熱情支持, 不過是誘我上圈套, 好逼我下台。」這些話再次說明張學良當時是被迫辭職的。


1933年3月10日, 蔣介石致電張學良予以勸慰, 說與張分別後, 自己「公私交感, 凄傖難言」, 表示張辭職後, 由何應欽暫代其原來的北平軍分會委員長職權, 其他「一如舊狀, 毫不變更」, 戒嚴司令一職也不設立了, 各機關照常辦公, 不做更張。


蔣介石在日記中稱:「公私之間, 令人為難, 又恐漢卿之不能諒解, 故不忍速其行也。」


同一天, 張學良返回北平, 隨即召集東北軍各將領, 說明與蔣介石會見情形並決定辭職出洋。


11日, 張學良公開通電辭職, 其中說:「此次蔣公北來, 會商之下, 益覺余今日之引咎辭職, 即所以效忠黨國, 鞏固中央之最善辦法, 故毅然下野, 以謝國人。」這則通電亦可隱約看出張學良被迫下野的情形。

12日, 張學良攜夫人于鳳至等乘飛機離開北平, 下午抵達上海, 準備戒毒並出國遊歷。


國民黨中央要求懲辦張學良


為了不讓張學良難堪, 並安慰東北軍將士, 3月10日, 蔣介石致電國民黨中央, 指明僅免去張學良北平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職務, 並要求免職文字盡量寫得客氣一些, 略述張學良以往擁護中央的「功績」, 說明其「一再引責請辭」, 要求用語懇切、溫言相慰, 以「存其體面, 安其軍心」。同時蔣介石還致電張學良加以勸慰。


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 國民黨中央不但免除了張學良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職務, 還打算免掉他的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並要求予以查辦和嚴懲。此舉令蔣介石十分生氣。


當時, 日軍進攻長城一線, 蔣介石急調中央軍三個師北上馳援, 與東北軍等展開長城抗戰, 他擔心過分懲處張學良會引起東北軍不滿而影響前線作戰, 所以認為國民黨中央對張學良的嚴懲是「不明事實」, 「令人處置為難」。


他再次致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中央秘書長葉楚傖, 指出:對張學良的處理, 僅限於免去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委和軍分會代委員長兩職, 不能涉及其他。


「如眾意不欲在令中敘述慰勉之詞, 最多亦只可以准免北平政務會常委及軍分會代委員長各職一語了之, 不可再加查辦字樣」。他希望南京要員能夠理解他的「苦衷」。


在蔣介石的堅持下, 經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 准免張學良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委及軍分會代委員長兩職, 而不及其他。


3月12日, 國民政府發布明令:「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代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張學良呈請辭職, 應即准予免職。」


其中雖然沒有溫言撫慰之詞, 但也沒有涉及其他職務, 更沒有嚴加懲辦之語。

同日晚, 蔣介石再由石家莊進駐保定, 安慰東北軍及北方各部隊, 以免因為張學良的去職而給日本造成可乘之機。


13日, 蔣介石致電何應欽, 要求何慰問東北各部並在北平主持一切。至此, 張學良辭職問題告一段落。


處理完張學良問題後, 蔣介石又關心起南方「剿共」軍事。3月13日, 他致電廣州第八路軍總指揮陳濟棠及福建省主席蔣光鼐、福建綏靖公署主任蔡廷鍇等, 要求加緊「剿共」軍事, 同時述及北方情形。


他說, 熱河失陷一事, 經過撤張 (學良) 懲湯 (玉麟) 才稍微平息了輿論。但在北方作戰之際更換統帥, 「雖不致有何變故, 而東北各部軍心, 則尚不鞏固」。


原防長城各口的軍隊, 多自動後退。中央軍接防後, 戰事異常激烈, 傷亡慘重。他希望南方各軍能夠加緊進攻, 早日取得成效。


3月24日, 蔣介石乘飛機抵達北平, 召開軍事會議, 並與何應欽、黃紹竑談話, 布置華北軍事。當晚, 蔣介石乘車回保定, 在清河一帶見東北軍潰兵散亂、軍紀鬆弛, 遂嘆道:「漢卿不自整飭, 焉能使人不生心侵略耶。」


蔣介石指責張學良以怨報德


3月9日, 蔣介石勸張學良辭職時, 張即心懷不滿。他乘車返回北平時, 對王卓然說:「中日問題, 蔣先生以和為主, 還不知演變到什麼地步。


人罵我不抵抗, 我也不辯。但是下野後, 天知道我這不抵抗的罪名要背到哪天呢?」


張學良總認為自己是代蔣受過, 所以鬱鬱寡歡。他決心在上海戒毒後, 即行出國。

3月25日, 反蔣派胡漢民派人到上海, 勸張學良不要出國, 說:「自熱河失陷, 吾兄去職, 為人所乘, 有懷莫白。」胡漢民顯然有意離間蔣張關係。


張學良不了解國民黨中央準備撤掉他全部職務並查辦、嚴懲的經過, 所以對蔣介石並不滿意。對此, 蔣介石於3月31日表示, 張學良「尚未覺悟」, 錯怪自己, 是「以怨報德」, 但他不與之計較。


同時, 蔣介石稱, 馮玉祥西北軍舊部和張學良東北軍「害政誤國」, 是以後軍事問題的癥結所在。


4月6日, 張學良在上海戒毒成功, 準備出國, 特致電告知蔣介石。當時, 蔣介石正在南昌督促「剿共」軍事, 至8日方才回電, 對張學良戒毒成功表示欣慰, 叮囑其出國考察事項:「、休養身體, 早復健康。、考察當以政治為重, 軍事為輔。、多注意有志之士, 物色人才以為國用。、國內軍事, 弟當負全責, 可勿累念, 亦勿聽信細言。」上述事項的重點, 恐怕在於告誡張學良「勿聽信細言」。


5月6日, 張學良出國抵達羅馬, 電告蔣介石。蔣複電表示希望經常聯繫。


在歐洲期間, 張學良雖不常對國內政治軍事作出評論, 但對蔣介石也流露出一些不滿情緒。國民黨駐外機構將其動向隨時向國內彙報。


12月10日, 蔣介石致電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 轉告張學良回國消息時說:「頃據確報, 漢卿決於本月庚日由歐啟程回國。


聞彼言論間, 對中有不滿處。」「庚日」為韻目代日的8日。實際上, 張學良從義大利威尼斯啟程的時間為12月15日。


張學良回國引起蔣介石極大關注, 他企圖阻止, 並加以防範。但1934年1月回國後, 張學良高調擁護蔣介石為領袖, 當初因辭職而對蔣心存不滿、蔣指責其「以怨報德」的往事均成陳跡, 從此開始了蔣張關係的第二個蜜月時期。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抗日名將從未打過敗仗,曾坑殺400餘人,居然還受到美國總統表彰!
緬甸建國之父昂山將軍,趕走英國殖民者,但也曾協助日軍擊敗中國遠征軍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