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曾國藩三句經典箴言,熟讀謹記,做人做事則能無往不利!

曾國藩三句經典箴言,熟讀謹記,做人做事則能無往不利!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的三句經典箴言,熟讀謹記,做人做事則能無往不利!

《漢書》中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說,水太清,就沒有魚生存,對別人太過嚴格,就沒有朋友。人們有時總想讓自己精明些,對人或物要求再高些,以為如此就能少吃虧、少走彎路,但若凡事都表現得太過精明,對自己未必就是好事。清代畫家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吃虧是福。」人生在世,適時的表現笨拙些,懂得包容理解別人,這才是立身處世的大智慧。

曾有人問曾國藩,做人有那些必知的道理,曾國藩說:「做人要收斂。」低調內斂,是人道德修養的體現,而若太鋒芒畢露,自己實則是淺薄的很。曾國藩最後能位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並且被後世尊奉為「千古第一完人」,與他謙虛低調、以德服人的品行是分不開的,曾國藩說:「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可見,曾國藩自身所具有的非凡修養。

不僅如此,曾國藩為教導後世如何為人處世,還留下了這三句經典箴言,蘊含大智慧,堪稱我輩修身的金科玉律,我們若能熟讀謹記,做人做事則能災消福來,無往不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01、一張一弛,環循以消息之,則學可進而體亦強矣。

譯文:有緊張的時候,有放鬆的時候,這兩種狀態循環往複,循序漸進,那麼學業會有進步,同時身體也會變得強壯。

有人說,人生好比琴弦,如果綳得太緊則容易斷,而太鬆弛則彈不出曲調。的確如此,凡事往往都有「過猶不及」的規律,若是不能合理的掌握好,則只能弄巧成拙。

身體的強健,是我們更好做人做事的根本;學識和本領,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安身立命,這兩者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格外的重要。然而有些人,卻為了在學業或事業上,更快的取得成就,不惜犧牲身體健康,這其實是顧此失彼的表現,曾有人自嘲:「有病的國王,不如無病的乞丐。」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

而若想在學習和身體健康上都有長進,確實是有捷徑可走的,那就是讓生活既有緊張的時候,也有鬆弛的時候,在一張一弛間,循環漸進,則能讓身體和學習均能得到受益,這個道理雖簡單,但真正落實卻不易,希望大家都能謹記。

02、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譯文:一句話沒明白,就不要看下一句;今天沒明白,明天再讀,今年沒搞精通,明年再讀。

這句話是曾國藩為自己讀書,定下的鐵律。凡是要做成一件事,都須有恆心,這在讀書方面,亦是如此。很多人讀書,往往都是淺嘗輒止,這本書還沒讀完,已是迫不及待的翻閱另一本書了,那麼從書中也只能受益極少。所謂「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只有肯下功夫,把讀書做到精通了,才能觸類旁通。

曾國藩言:「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曾國藩本人對讀書是非常痴迷的,但他用的卻是非常實用的「笨方法」,大概有這四點:讀書有計劃、必須專一、必須理解、要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左宗棠就是曾國藩讀書方法的受益者之一,他曾說:「誰若能運用好滌生的讀書方法,必定會有大成就。」所以來說,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其它事,若想有所成就,都是貴有恆,有恆則百事可為。

0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

譯文:各種惡習都是由懶惰開始的,懶惰的人做事是遲緩的,而做事遲緩必定管制別人就不嚴格,往往一件事遲緩了,那麼做任何事都會鬆懈的。

俗話說:「勤人過山易,懶人動指難。」無論是做何事,懶惰的人總是最易討人厭煩的。很多人都是空有一腔抱負,但缺乏嚴格執行的能力,終生都難有很大的成就,往往就是懶惰這關不能打破。所以,曾國藩說:「敗人二字,非傲即惰。 」傲慢和懶惰的人,往往是最難善始善終的,我們一定要切忌。

《圍爐夜話》有言: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意思是說,學業無法長進,一般都是因為自身的懶惰。從古及今,一個人庸庸碌碌,往往是離不開懶惰,而學識淵博、功成名就,必然是離不開勤勞,為人只有勤奮自勵,才能日久功深,成就一番事業。

以上就是曾國藩告誡大家的三句經典箴言,字字珠璣,蘊含著無窮的人生智慧。我們若能將其運用到立身處世中,那麼在學業、家業、事業上,都能夠有所改觀,人生會少走許多彎路,做人做事也能無往不利!願與君共勉!

不知道您對曾國藩所言的三句經典箴言有何見教?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感悟!若您想繼續學習更多國學經典的話,可以「關注」我!願諸君六時吉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不打烊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家書》兩句經典名言,蘊含大智慧,若能謹記,則百事可為
《菜根譚》這四句箴言,欲成就大事業者,需銘記於心!

TAG:書屋不打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