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



(原標題:Why can』t bugs be grub?)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微信|公號ID:WYKXR163

11歲的薩拉·尼漢(Sarah Nihan)在美國讀五年級,在她的語言藝術班舉辦昆蟲自助餐(Bug Buffet)之前,學生們已經了解了吃昆蟲的所有好處。昆蟲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飼養它們所需要的土地和水比飼養傳統牲畜(如牛)要少得多。所以從食物來源的角度看,食用昆蟲可以更好地保護地球。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圖1:世界上有幾十億人經常吃昆蟲,為何許多西方人覺得這讓人噁心?

孩子們寫了許多關於吃昆蟲對環境和健康有益的文章,還觀看了亞洲人享用狼蛛漢堡的視頻。但莎拉還是得反覆做心理建設,心裡默數到三,才把那隻培根乳酪味的蟋蟀塞進嘴裡。她說:「我告訴自己,我不會輸給一隻蟲子。」但嚼了幾秒鐘後,她退縮了。

薩拉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對大多數北美人和歐洲人來說,吃昆蟲也會覺得噁心。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羅津(Paul Rozin)指出,這不是人們對所有他們不喜歡食物的反應。例如,不喜歡蘆筍的人通常不會說它很噁心,他們只是說味道不好。但是他們會說山羊的腸子很噁心,我們似乎保留了對某些動物食品的反感。

羅津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究某些食物是如何成為禁忌的。他和其他研究人員正在試圖了解這種厭惡感從何而來,以及這種厭惡感能否被忘卻。

地域因素

並非人人都討厭吃昆蟲。事實上,世界上大約有20億人在吃昆蟲。大多數西方人(居住在北美和西歐的人)不吃昆蟲。但是西方飲食中包括的許多食物,當你仔細審視它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們同樣可能令人噁心。乳酪是用黴菌和細菌製成的,在法國和其他國家盛行的蝸牛大餐是用煮熟的蝸牛做成的,蝦和龍蝦看起來有點像巨型蟲子。事實上,它們是節肢動物,與昆蟲和蜘蛛屬於同一類群。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
圖2:學校舉辦了「昆蟲自助餐」活動,任何不能忍受這些干烤昆蟲(或者含有昆蟲的零食,如蟋蟀片或蟋蟀煎餅)的人,都可以選擇吃粘性蠕蟲

那麼,為何西方人會避開螞蟻、蚱蜢和其他爬行動物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朱莉·萊斯尼克(Julie Lesnik)的興趣,她是密歇根州韋恩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重點研究人類飲食是如何進化的。萊斯尼克是個挑剔的食客。她從來沒有打算研究食用昆蟲,更不用說吃昆蟲了。但在南非做研究時,她發現早期人類的靈長類祖先使用骨制工具挖掘白蟻丘,這表明遠古人類吃昆蟲。那麼,西方人是什麼時候以及為何不再不吃昆蟲的呢?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隨著遠古人類在農業活動中更容易獲得食物,就漸漸放棄捕食昆蟲了。如果土地可以養活莊稼和放牧牛羊,為什麼還要捕食那些熱量更少、更加分散的小蟲子呢?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圖3:儘管許多北美人覺得吃蟲子很噁心,但世界上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昆蟲

其他人則通過觀察氣候來解釋這個謎題。熱帶國家有充足的陽光,這就產生了更厚的植被和更多種類的昆蟲。萊斯尼克說,當人們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就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昆蟲。但是在更遠的北方,冬天的時候昆蟲是不存在的。

這兩個想法都有道理。最早的歐洲人生活在18000至22000年前,這段時期被稱為「最後的冰川期」。冰雪覆蓋了北美和北歐的大部分地區。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獵殺鹿和其他大型動物,同時周圍也不會有那麼多又大又多汁的蟲子了。食蟲習慣是否取決於人們生活的地理位置?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萊斯尼克收集了可能影響人類是否食用昆蟲的各種因素。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農業。遠古以採摘為生的人類,很可能以昆蟲為食。但是那些飼養動物和種植莊稼的人,可能會把昆蟲看作害蟲,這可能會降低昆蟲對人類的吸引力。然而,當萊斯尼克查看當前以昆蟲為食的國家地圖時,她發現許多國家的農業都很發達。她還收集了每個國家適合耕種的土地份額的數據。如果農業是人們吃昆蟲的關鍵因素,她預計在可耕種土地更多的地方,人們會少吃昆蟲,但事實並非如此。

她也考慮了其他因素。例如,也許吃昆蟲的人生活在貧窮的國家,或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農業食物。如果這些理論是正確的,萊斯尼克預計在人口擁擠的國家或低收入國家會發現更多的食蟲群體。然而,萊斯尼克發現,食蟲與GDP、人口密度之間沒有聯繫。所以,昆蟲不僅僅是貧困人們的備用食物。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圖4:研究人員發現,緯度(在赤道以北或以南多遠)是吃昆蟲的最大影響因素,溫暖地區的人吃得更多

萊斯尼克說:「事實證明,你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是主要影響因素。」在每10個人中,僅憑緯度就能預測出8個人吃昆蟲的可能性。萊斯尼克說,世界上比較溫暖的地區,人們會有更多的蟲子吃。實際上,地理學也解釋了早期西方人不吃昆蟲的原因。但這並不能解釋個人生理反應——噁心。這種噁心不僅存在於西方文化中,而且跨越了國界。

為啥會感到「噁心」?

萊斯尼克認為,西方人對昆蟲的「噁心」反應來自於旅行。隨著早期歐洲人開始遠行,他們接觸了其他文化。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加勒比探險隊成員寫下了他的所見所聞:「那裡的人吃地上所有能找到的蛇、蜥蜴、蜘蛛和蠕蟲。」他把新大陸的人比作動物。

萊斯尼克說,像這樣的文章表明,「歐洲人認為他們遇到的人是野獸,因為他們吃昆蟲」。她說,當西方人殖民其他文化時,他們需要讓自己的文化更優越。她認為,這需要加強西方人對吃昆蟲的厭惡感。萊斯尼克說,在一種文化中,厭惡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習得。我們並不一定生來就認為昆蟲是噁心的。她說:「如果孩子嘗試把蟲子放進嘴裡,許多家長不鼓勵這種行為,還會告訴孩子這很噁心。」

如今,歐洲人和北美人並不是唯一認為吃昆蟲噁心的人。這種厭惡情緒正在向低收入國家的人們蔓延,這些人過去習慣吃昆蟲。阿諾德·范豪斯(Arnold van Huis)是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熱帶昆蟲學家,他在西非國家尼日進行蚱蜢研究時,注意到這種態度的轉變。范豪斯稱,採用西方生活方式後,人們會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不再吃昆蟲了。」他們去吃漢堡包,而不去吃好吃的蚱蜢。

噁心感是可以忘卻的嗎?

對有些人來說,教育可以解決問題。六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羅伯特·內森·艾倫(Robert Nathan Allen)在德克薩斯州當調酒師。他的媽媽分享了一段關於可食用昆蟲的視頻。艾倫回憶說:「她發布這段視頻純粹出於玩笑,但這卻鼓勵我和爸爸都想試試。」這段視頻解釋了蟲子對人類和地球的好處,就像莎拉和她的同學在學校學到的一樣。艾倫說:「我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

把可以爆漿的大蟲子塞進嘴,你能想像那種酸爽嗎?圖5:在美國,人們可以買到各種零食,包括蟋蟀麵粉片、蟋蟀蛋白棒和酸乳酪洋蔥蟋蟀煎餅

艾倫四處尋找昆蟲食物,他偶然發現了幾袋糖螞蟻或巧克力蚱蜢在出售。但是在美國,沒有多少可食用昆蟲食物。他開始給昆蟲研究人員打電話,並說:「我在奧斯丁開了一家酒吧,我想用蟲子招待客人,我該怎麼辦?」有些人掛了電話,其他人在電話里對他一笑置之。但最後一位教授透露,他每年最後一天都會做些蟲子食物帶到學校。他說:「每個人都吃它們,我們吃得很開心,但請不要告訴任何人,因為我不想讓政府阻止我。」

那個電話並沒有給艾倫的酒吧帶來任何新的昆蟲食品或食譜。但它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即促使艾倫採取行動。艾倫說:「這位教授擔心,他會被禁止供應一種數十億人都在吃的食物,僅僅因為它在我們的西方飲食文化中被污名化了。」這讓艾倫意識到,「有必要教育公眾,解決文化禁忌。」

艾倫與研究人員和商界人士取得了聯繫,這些人與他擁有同樣的目標。艾路還發現了其他一些舉辦昆蟲品嘗活動的校園。每年,大約有3萬人參加普渡大學的「蟲蟲碗」(Bug Bowl)盛會。今年2月,蒙大拿州立大學舉辦了第30屆年度昆蟲自助餐。這個為期一周的活動以烹飪比賽、講座和大量昆蟲美食為特色。

2013年,艾倫在奧斯汀創辦了一家名為「小牧群」(Little Herds)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向公眾傳授食用昆蟲的好處,這些昆蟲有時被稱為「迷你家畜」。開始的時候,該組織在當地農貿市場設立了品嘗攤位。他們在學校做報告,在博物館登廣告。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主要聽眾是孩子,大多數家長都不敢伸手去拿烤蟋蟀,除非先嘗一嘗外觀好看的食物,比如用蟋蟀粉做的餅乾。但是小孩子會徑直走過去,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蟋蟀。

害怕錯過

談到昆蟲,孩子們可能是更容易被說服的對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研究人員更關注成年人的理由。他們試圖弄清楚是什麼特徵使人們有可能嘗試食用昆蟲。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羅津及其同事對399名來自美國或印度的志願者進行了一項關於食品的在線調查。參與者看到了昆蟲餅乾的圖片,或者用粉蟲粉烤的麵包,還有包含整個蚱蜢的玉米餅或薄餅,然後他們詢問參與者品嘗這些食物的意願。

研究人員還詢問了參與者的宗教和政治信仰以及是否同意諸如「吃昆蟲很噁心」、「昆蟲很有營養」或「吃昆蟲會讓生病」這樣的說法。人們還反饋了自己嘗試這些新食物的意願,對噁心有多敏感,以及他們有多喜歡冒險等。

這項研究發現,噁心是人們拒絕吃昆蟲最常見的原因。那些最可能嘗試吃昆蟲的人是那些不容易產生噁心感覺的人,那些不介意吃不熟悉食物的人,以及那些喜歡新體驗的人。另一組研究人員調查了比利時佛蘭德斯的368名肉食者。根據他們的分析,西方人最願意用昆蟲代替肉類,前提是他們是年輕男性、對新食物持開放態度、環保意識強,並且已經嘗試少吃肉。

潛在的食蟲者可能有另一個共同的關鍵特徵——「害怕錯過」,通常被稱為FOMO。2015年,行為經濟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以了解什麼樣的信息可能會促使人們嘗試食用昆蟲。在英國的一家購物中心,該團隊通過張貼三張不同的海報,將顧客吸引到一桌烤蟋蟀旁。其中一張海報描述了吃昆蟲對健康的好處,第二張試圖讓吃昆蟲看起來很正常,照片上是一家人在餐館裡玩蟋蟀的情景。第三張海報利用了FOMO趨勢,展示幾乎空了的烤昆蟲盤子,上面寫著「不要錯過嘗試的機會」。

關於健康益處的海報在吸引顧客購買蟲子食品方面反饋不錯,帶有「全家福」的海報效果更好,但FOMO海報效果最好。這種策略在新罕布希爾州的課堂上似乎也很有效。在昆蟲自助餐上,薩拉的同學魯比·德雷克(Ruby Drake)一開始不吃昆蟲食品。她說:「我本來打算吃黏糊糊的蟲子。」但當一個朋友請求她嘗嘗「真正的蟲子」後,德雷克拿起了一隻烤蟋蟀。

味道測試很快就結束了。德雷克說:「我一碰它,它就碎了,這讓我作嘔,我把它吐出來了。」但這隻鬆脆的小動物並不是什麼問題。德雷克也嘗試了蟋蟀粉薯片。她說:「那些都很好,我會把它們放在我的午餐盒裡。」至於干烤蟋蟀,薩拉說她會再吃一次。不過,她補充說:「我可能會在飯後刷牙,因為蟋蟀腿可能會卡在你的牙齒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10月份中國銷量欠佳 致使股價出現連續下跌
車企和創企都在涉足,小型代步車會是未來大趨勢?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