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全球居首,避免「千城一面」不能單點突破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全球居首,避免「千城一面」不能單點突破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潮中,中國走在了最前面。

根據德勤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現在全世界有1000多個智慧城市正在建設,其中中國就有500個,佔了將近一半。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巴斯夫樂見未來論壇」上,諸多專家對智慧城市的定義以及遇到的挑戰進行了交流。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素紅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和產業發展的自然延續,任何城市都適合建智慧城市,不過要考慮地域的差異化和文化差異化,以及回歸不同城市,在特色化的打造方面避免千城一面,希望通過技術的發展有更好的發展。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張克科則表示,智慧城市能不能把產業、經濟、社會、文化一起來做,現在其實並沒有整體規劃框架和標準。全國500個智慧城市中能夠達成標準的可能也就1/5,就100個,但未來可能是500個,800個,數字不說明問題,內容才說明問題。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雁也表示,這幾年智慧城市的風起雲湧,各種城市都要做,各種三四線城市也會提,但無論怎麼變,城市其實是為人負責的,中國的土地非常遼闊,要關注智慧在其中的差異性,技術的差異性和多元性。

智慧城市不僅僅需要突破技術

自從多年前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之後,智慧城市一直是科技企業嘗試布局的領域,智慧城市也成為各地政府文件中的重點「攻堅」課題。

對於什麼是智慧城市以及怎麼做的問題上,第一財經研究院副院長林純潔表示,過去看智慧城市主要是讓城市變得更加智慧一點,是從技術出發解決某幾個問題,而在未來,真正的智慧城市不僅僅只是用技術突破某一個點的問題,而是說去構建一個未來真正城市應該有的狀態。

杜雁則表示,如果一個城市連最基本的雨污分流都沒有做,這個城市做海綿是沒有意義的。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張克科則認為和全球比目前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確實有差距,未來應該是從需求出發,從應用出發,從民生感受出發,提高投入和服務,一定要打破幾座大山,建立平台。

而對於建立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專家也達成了共識。

在過去40年左右的快速城市化中,中國走過了西方上百年城市化的歷程,在這個過程裡面,周素紅認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快,但也產生了很多措手不及的問題。

「大數據將數據支撐作為輔助角色,正好迎合了這種需求,我們要適應這樣快速發展產生的很多大城市病和很多大量的需求突發出來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數據從科學的研判和智能化的決策角度來提供更合理的判斷,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的有序。」周素紅說。

而從另一個方面,中國城市的特點是大量的人口高密度聚集,中國城市城區的面積不到20萬平方公里,如果按國土面積來算的話,只用了不到3%,大量城市人口的聚集就半生了大量的交匯,大量社會交往的交匯,大量經濟往來的交匯,網路電商、社交媒體、交通出行,這就產生了社會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網路,這種網路怎麼樣讓它更有序的運作,不要出錯,也得益於怎麼樣更充分利用數字化基礎。從這個角度看,高密度大量交匯複雜網路的社會離不開社會智能化決策支持。

此外,中國智慧城市跟西方的很多國家比起來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很多是從需求導向來推動的,西方更多的可能從低碳、環保、交通、基礎設施部件的物聯網等方面促進。中國因有大量的社交媒介以及移動支付等工具催生了數據決策支持的需求。

數據需要共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而在城市化戰略的推動下,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城市化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根據德勤研究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與美國的城市化率差距將縮小到10%左右。

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口湧入城市將會帶來更多的挑戰,比如教育問題、工作問題、生活環境問題等,如果不進行適當的規劃和管理,迅速的城市化會導致各種社會矛盾。因此,城市的建設需要以智慧化為導向,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為支撐,從根本上變革城市的運行、管理、服務方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

林純潔表示,在過去政府一直是智慧城市的購買者,產品的購買者,未來可能會轉變為整個的平台的建立者,比如政府需要為數據建立一套系統性的規則,裡面會包括數據監管、隱私監管。此外,通過提供服務的方式幫助一些企業真正享受技術進步時代的紅利。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怎麼用錢的問題上,幾位現場的專家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會上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建立共享平台,這樣的數據共享平台裡面會包括整個數據交互的一個埠,而政府的角色是制定遊戲規則,哪些數據由誰收集,哪些數據應該提供,哪些數據能被社會所貢獻,產生社會價值,重要的一點是賦予每個公民有享受信息的權利。 政府更多的是在制定規則和保護弱勢的利益,特別是促進社會公平層面上做一些文章。

而對於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周素紅表示無人駕駛落地還很遠。包括法律、規範、各種各樣的標準等等還沒有準備好,但是作為輔助性的,把人和無人駕駛結合,在適當路段和適當的地方,輔助無人駕駛層面上,應該可以在某種層面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業務與市場發展鄭大慶則表示,無人駕駛真正進入到公共道路還有很長的時間,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但技術應用已經能夠體現到現在的智能交通當中,也提供了很多的優越性和便利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假冒偽劣衝擊優質中藥,中國中藥協會發布首個「質量等級標準」
冬天將至,地產商減員減配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