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閩北工匠38年磨成「天下第一劍」,半年賣了1200萬元

閩北工匠38年磨成「天下第一劍」,半年賣了1200萬元

今年55歲的范志華(左)是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湛盧寶劍鑄造技藝傳承人,湛盧寶劍遠銷世界各地,成為海內外人士覓藏的藝術珍品和健身器具,精湛的鑄劍技藝給古老的湛盧寶劍賦予了新的生命。他此生的願望就是把湛盧寶劍鑄造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范志華在工作室和徒弟們一起鑄劍,所鑄的每把劍,從劍身鍛造、劍鞘製作到裝具配置,全部由手工精心打造,要經過上百道工序。

相傳,早在公元前503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松溪因鐵英、寒泉和亮石三樣具備,樹木茂密,薪炭易得,歷史上的鑄劍名師歐冶子,壘石為爐,採鐵英為原料,浸寒泉淬火,就亮石礪磨,千磨百鍊,化火為鋒,在縣南部的湛盧山麓鑄出了鋒芒蓋世的「天下第一劍——湛盧劍",相傳杜甫、李白、蘇軾等大詩人都有吟頌湛盧劍的詩句。

范志華自幼著迷鍛刀煉劍,1980年,年僅17歲的范志華來到松溪縣五金社,拜楊振條為師學習鑄劍技藝。在高達900多度的爐前烤著;在鍛打的錘影中享受著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愉悅於火花四濺的星光。

打鐵是一門手藝活,有選料、加溫、盯火候、錘打、淬火、磨口等上百道工序。打鐵除了工序繁雜外,最繁瑣的就是敲形這部分,特別考驗鐵匠的眼力,因為打鐵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標示出規格,打鐵只能靠鐵匠的判斷,不斷翻動鐵料打造出理想的鐵件,靠的是「功夫」。

范志華以其堅韌的毅力,掌握了精準判斷打鐵力度和煅燒溫度,同時也鑄就了范志華百折不撓堅毅性格。

38年如一日,他潛心鑽研「天下第一劍」湛盧劍鑄造技藝,和師父楊振條一起成功鑄造了失傳千年的湛盧劍。1985年,楊振條曾三次請外地知名寶劍廠的師傅前來指導,都沒能找到原因。

不甘心的老楊認真翻閱古代鑄劍術的相關資料,整理、研究、挖掘傳統工藝,與北京、南京等多家科研單位合作,解決了傳統鑄劍中劍坯熱處理問題,並採用不同的鋼,顛來倒去反覆錘打淬火,用手工方法鑄煉成湛盧寶劍,使失傳已久的古劍技藝重放光彩。

十年磨一劍。一把好劍要經過反覆錘鍊,除了在劍刃上下協功夫,而劍身上的細節也含糊不得。

目前他的寶劍廠內共招收徒弟50多名,「慕名而來我這裡拜師學藝的最遠來自東北哈爾濱,他們都特別喜歡我們松溪的寶劍。」范志華面帶笑容地說。

作為松溪縣目前唯一生產湛盧寶劍的企業,湛盧寶劍廠已生產出湛盧仿古寶劍用於珍藏、健身、表演、比賽等現代工藝湛盧寶劍16個系列、160多個品種。此次在廈門文博參展,先後已有國內外20餘家客商前來洽談,初步達成訂單協議1200餘萬元。「這些訂單將近佔了我們廠半年的業務量了。」范志華激動地說。今年1至10月,已生產湛盧寶劍達上萬把,賣得最貴的收藏劍,一把高達五六萬元。

我們如今鑄劍量少而精,多數為珍藏寶劍,有的時候為了鑄造一把好劍也要耗時一兩年才幸得自己特別滿意的寶劍。范志華正在查看鑄造中的劍身,經過無數次磨礪使寶劍寒光逼人。黃傑敏 李典利 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照真達俗 的精彩文章:

浮華背後,美篇是一席純凈的心靈棲息地
金銀不缺的忍冬

TAG:照真達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