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濱州惠民為什麼叫「惠民」?是不是把你問住了?

濱州惠民為什麼叫「惠民」?是不是把你問住了?

原標題:濱州惠民為什麼叫「惠民」?是不是把你問住了?


「惠民」是筆者的家鄉,地各有名,名以表意。從地名的演變傳承上可以了解一個地域的發展變化情況。都說惠民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可為什麼叫「惠民」?啥時候的事?還有啥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今日惠民。攝影:劉剛。拍攝時間:2018年5月2日

據筆者考證,惠民縣以「惠民」為縣名的歷史並不長,距今也只有短短285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濱州各縣區中「成名」最晚的。


「惠民」雖然「成名」晚,但惠民的歷史卻足夠悠久。它最早的名字叫「厭次」(厭,讀ya,同「壓」),而且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有關。《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明嘉靖《武定州志》載:「始皇東巡厭氣,次舍於此,又名其地曰:厭次。」


由此可知,惠民縣最初叫「厭次」。厭次(惠民)置縣到今天,有多少年呢?根據《史記》等文獻推算,秦始皇賜名「厭次」是在他第三次東巡,即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2233年。



嘉靖《武定州志》有關「厭次」記載


厭次縣域地理位置重要,歷為州、府治所所在,特別是到明清時期,扼守北上京師要道,有著「魯北首邑」「燕津門戶」「神京鎖鑰」之稱。「厭次」名稱,或改或廢或省入陽信縣,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小小浪花,而消失是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惠民縣誌》載:「明洪武元年,省厭次縣入棣州。」「厭次」縣名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清光緒《惠民縣誌》「省厭次」記載


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徙封樂安的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也想以他爹朱棣為榜樣,密謀以樂安州城為據點,搶他剛剛登基的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皇位。時任四川道監察御史,因父喪返家丁憂的李浚聞變後,改名換姓躲過追殺,急速趕到京師向皇帝報告。明宣宗親率大軍,一舉將朱高煦拿下。為記錄自己御駕親征,武力平息叛亂的「壯舉」,宣宗皇帝不但寫下《東征記》,並且下旨將「樂安州」改名為「武定州」,以流芳百世,永載史冊。


武定州的確挺有「定力」,其後300多年間,即使戰火紛飛,明清交替,仍然沿用此名,只是管轄範圍有過些許變動調整,治所一直未動。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勵精圖治的雍正皇帝,顯然是發現武定州能夠發揮更大作用,決定升武定州為武定府。武定府成立,府置附郭,遂置縣,名「惠民」,編戶九十八里。「惠民」縣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清光緒版《惠民縣誌》「武定府」「惠民」縣相關記載


以「惠民」為縣名,寄託著「施惠於民」的願景。「惠民」兩字實際也是借用而已,因為縣境內有一條溝的名字就叫「惠民溝」,在惠民縣也有「先有惠民溝,後有惠民縣」之說。


惠民溝是什麼時間挖掘的?是誰主導的呢?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在縣史志辦原主任路公的指點幫助下,筆者查閱檔案史料,實地走訪探尋,慢慢理清了脈絡。


據嘉靖《武定州志·川澤篇》中記載:「惠民溝距州城東南二十里,溝南望徒駭河。河溢北流於黑漥瀦焉。景泰中,黑漥水遙侵州城,乃謀開溝東北三里,導黑漥於沙河。民賴之,因氏曰:惠民溝。」


明朝劉嘉楨(字永浮,武定州人,曾任河南尉氏縣令)所作的《棣州賦》也有「溝曰惠民,防郡郭之浸淫」。《山東通志》記載則更為詳細:「惠民溝,在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漥,因鑿此溝,以導水入沙河。歲久湮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燁,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據此可以推斷,惠城東南二十里的惠民溝,開挖於明景泰年間(1450年-1457年)。



嘉靖《武定州志》有關「惠民溝」記載



《惠民縣誌河渠圖》標註的惠民溝位置


「這就是惠民溝。」當地村民蓋連君說。攝影:武偉軍。拍攝時間:2018年5月19日


那主持開挖惠民溝的人是誰?通過查閱嘉靖《武定州志》職官表發現,景泰年間恰恰只有一人,他的名字叫計昌。計昌,字汝賢,浮梁(今江西省浮梁縣)人,景泰元年庚午鄉試進士。在其名下還特別註明:「嚴而不苛,廉而有為」。那麼,景泰年的武定州知州計昌或是開挖惠民溝的決策者。嘉靖年間的武定兵備僉事王燁(字韞孟,南直金壇人),在嘉靖二十四(1545年)大水後,對淤塞的惠民溝進行重新疏浚,恢復排水防災功能,周圍老百姓又得以依賴此溝,消除水患,安居樂業。


通過查閱惠民縣地圖和實地走訪,可以發現在麻店鎮王家店子村和嶺上劉村以西,張鐸村和西邢村以北,前、後屯以東,有很大面積的空白區,這裡或許就是明清時期,承接徒駭河溢水之地—黑漥。


附近村老人記得這裡是低洼之地,還有「黑窪」之稱。1965年2月,惠民縣人委組織全縣群眾在這裡進行台田樣板改造,低洼面貌得以根本改善,惠民溝的排澇作用慢慢減弱,並改稱為「孫家溝」(因流經村西)。隨著全縣排水網的逐步完善和白龍灣灌區建成,現在的孫家溝(惠民溝)在孫家溝村西北併入支二排,往北直通沙河,結束它的行程。作為曾經以其冠縣名的惠民溝漸漸被人遺忘。



地圖中紅圈應是「黑窪」之地,藍線是「惠民溝」(現孫家溝)



1965年台田樣板簡圖,藍線為「惠民溝」(標註為孫家支溝)


今日惠民溝(左側)匯入支二排。攝影:趙新孟。拍攝時間:2018年5月23日



惠民溝匯入支二排後往北與境內沙河相連,左邊為跨沙河渡槽。攝影:武偉軍


翻看泛黃的檔案、史籍資料,讓我們了解「惠民」縣名的那些人和事,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不論什麼時代,真正做到「施惠於民」,你就是不想留下名字,也會因你作出的貢獻,在某一天被人找出來、說起來,就像計昌、王燁由於「惠民溝」「惠民縣」,被今天的惠民人所懷念並將繼續傳頌下去。


····


作者單位:惠民縣檔案館

參考史料:《史記》、嘉靖《武定州志》、《武定府志》、《惠民縣誌》、《惠民縣水利志》、《惠民縣地名志》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州零距離 的精彩文章:

【急尋】濱州英烈卞崇武在台兒庄戰役中犧牲,他的親人,如今在哪裡?

TAG:濱州零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