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研究者:每個人世界並不相同,或許我們並不處於同一宇宙

研究者:每個人世界並不相同,或許我們並不處於同一宇宙

生命研究者發現,人類的DNA被封鎖了至少80%以上,人類大腦真正被開發利用的只有不到10%。

宇宙研究者質疑,宇宙空間被推測有十一維度,為什麼我們卻處在第三維度?是宇宙自身分裂成了不同的維度空間,還是我們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了三維宇宙?是什麼樣力量在無形中推動著這一切的演變發展?

天體物理學家指出,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甚至屬於哪個星系,都不是偶然的抉擇,而是天體振動頻率與星系振動頻率完美共鳴的最佳匹擇。

科學家思考:單憑「進化論」,真的可以完成宇宙如此龐然複雜而又井然有序的運作嗎?單憑人體的複雜且完美性而言,「進化論」真的可以完成這樣的完美設計嗎?

哲學家慨然:或許有一種無形之力量,在無形中推動著宇宙萬物朝其意願進行演化。二維世界裡的生物不知有高度;三維空間里的人類,無法超越身體感官的局限性,在狹隘的視界里「坐井觀天」。

用固有的思維模式,舊有的認知框架,來衡量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的新事物,如何能探得「井外之天」的大小和形狀?如果不願意跳出「井口」的話。

極目蒼穹,天體運作規章有度。撥睹微觀,粒子運作有章有法。強核作用力,弱核作有力,電磁力,引力,四大基本力,看似不同,實則相通。愛因斯坦為尋找其「共通」之處而耗盡了其後半生。或許,愛因斯坦也並沒有完全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吧。

「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人類由猿進化而來」,「在宏觀世界裡,沒有東西能夠超越光速」,「這是科學理論,爾「水木長龍」無資格反駁」……

一個奇點,果真可以爆炸出如此井然有序的宇宙出來嗎?

邁克爾.克萊默和理查德.湯普森合寫的「考古學禁區」一書,共列舉有500多例與「進化論」相悖逆的實例。

據科研資料,宇宙的局部膨脹速度,早已超越了光速。

科學家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歸納總結出來的科學理論,隨著時間和空間的不斷變化,真的會是永恆不變、完美無缺的真理嗎?

其實,我們狹隘的視界,固有的思維,腐陳的認知,不正是束縛我們自己的「蛙井」嗎?

有研究者將細胞放大十億倍後,發現裡面的結構與我們的宇宙極為相似。先哲有言「大小無別」,指的是否就是宇宙終極之理呢?或許,一個細胞里真的藏有許多個宇宙,因為我們視界的局限性,我們無法探知感知,就像我們只能看到我們能看到的顏色一樣,超出光譜之外的顏色,我們無法感知。如果我們的視界頻率能夠與微觀世界的振動頻率保持協調一致,或許就會看到微觀世界裡的結構與我們宏觀世界裡的並無什麼不同。

有宇宙生命學家研究推測:宇宙絕非偶然而存在,宇宙里一切大小事物的出現,也絕非偶然。無論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所有物物之間都存在著一種看不見的聯繫,如同看不見的量子糾纏般,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宇宙之內的宏微萬物如此,由量子理論推測出的宇宙之外的平行宇宙之間亦如此——彼此之間存在著扯不斷的「量子糾纏」聯繫。或許,所有的這些平行宇宙,組成了無數個大分子宇宙,而不同的大分子宇宙,又結合成了不同的分子雲宇宙,分子雲宇宙,最後組建起了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宇宙間的暗物質暗能量,便是巨型生命體的血液和生命之能量。

我們無法探知到宇宙之外,如同我們身體細胞內的微生命無法感知到我們一樣。或許,這就是「大小無別」的終極之理吧——宇宙之外還有宇宙,宇宙之內同樣也還有宇宙——至大無窮盡,至小無窮盡。如同站在一個看不到頭尾的梯子中間,向上望不到盡頭,向下看不到尾部,或許梯子本來就是沒有頭尾的環形梯子。

記得有一句經典的古語:「萬物本為一」,是否指的就是以上的分析呢?

每個人的視界都不相同,所感知的世界也不相同。或許,我們並不在同一個宇宙里,通過「量子糾纏效應」而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牽引在一起。我們憑藉自己局限的視界(註:是「視界」而不是「世界」,無須懷疑文中的字會有誤)感知,感應到彼此的存在。或許,如同被投射的三維投影,一切只是陪襯的存在。在自己的宇宙世界裡,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也是孤寂的——被三維投影環繞著。

可以試想一下:當正望著遠處的風景欣賞或發獃時,天空以及倒映於天空的風景,被以三維的形式突然撕去了一角,然後在撕去一角的地方留下了一個看不見的黑洞,因為沒有光線的反射,而不知道這個黑洞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是平面、三維或是更高維度,只知道自己的三維宇宙世界裡的風景消失一角。

或許,不會有幾人看明白,真正理解,這最後幾段。宇宙探索無止境,科學進步離不開探索,正如我的名字——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感謝支持,陪伴!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哈佛大學量子研究:人類意識很可能被特定程序進行過特定條件限制
研究者根據量子理論推測分析:方形太陽不是幻影,很可能是存在的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