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2001年9月11日,坐落在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遭到恐怖分子劫持兩架客機相繼撞擊而轟然倒塌。這一被媒體稱作「9·11」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全球。迄今,「9·11」事件已過去十多年,但有關「9·11」的諸多事情仍牽動著人們的心:「9·11」事件對美國的內政外交產生了哪些空前而深刻的變化?「9·11」事件爆發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美國曾為「基地」提供武器

20世紀的最後十年,是美國最強盛的十年,如同「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全面盛世開始的外在標誌有二:一是蘇東陣營崩潰;二是1990年底到1991年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率領多國聯軍在擊垮薩達姆的同時,將中東這塊產油地牢牢控制在手中,從而佔據了全球戰略博弈的制高點。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在這十年中,美國對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霸氣,中國對此體會最深: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1996年的台海危機;1999年的南聯盟大使館被炸;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機。美國人不復當年主動結好中國共抗蘇聯的「平易近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其他國家凌空傲睨。除此以外,卡扎菲、米洛舍維奇等反美分子也遭到兇猛攻擊,落得灰頭土臉。對內,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罕見地層現出低通脹、高增長的經濟態勢,財政甚至還有盈餘。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在拉登及他的「基地」組織惡毒的目光中,美國人開始享受建國200多年來最舒心的十年。

拉登曾經對美國人十分感激。上世紀90年代之前,在他和許多後來成為恐怖分子的人眼中,穆斯林最兇惡的敵人是蘇聯。無數「聖戰士」趕赴阿富汗參加反蘇游擊戰,拉登也乘勢在1988年建立了「基地」組織。當時美國人還不認識「基地」和拉登;但為了打擊蘇聯,美國還是通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向這些「聖戰士」提供包括「毒刺」導彈在內的武器,幫助塔利班、「基地」等宗教武裝壯大。後來,蘇聯從阿富汗撤軍,這些「聖戰士」紛紛回到葉門、沙特。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沙漠風暴」:拉登反美起點

老布希不會料到,他授權美軍進入沙特,進行「沙漠風暴」作戰的舉動,固然為美國開創盛世打下堅實的地基,卻也為10年後兒子小布希任總統期間美國所要經歷的慘劇埋下禍根。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美軍進入沙特前,拉登面見沙特國王和國防部長,強烈要求他們不要讓外國軍隊進入「雙聖地所在的土地」(麥地那和麥加都在沙特),那是對「聖域的褻瀆」。如果沙特害怕伊拉克的入侵,他可以讓他手下的「聖戰士」幫助沙特抵抗。但美軍還是來到了沙特,拉登迅速將憤恨的矛頭指向西方。一個龐大的組織(國家)需要一個強大的外部敵人才能在內部進行有效凝聚,蘇聯垮台了,美國正好填補這一空缺。更何況,美國長期支持以色列欺負巴勒斯坦,早就與一些激進分子結仇。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1990年11月8日,海灣戰爭仍在進行,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新澤西州「基地」分子諾塞爾家中查抄出大量證據,證明「基地」組織正在圖謀爆炸紐約世貿雙塔。「基地」對世貿雙塔似乎情有獨鍾。這兩座110層、412米的建築為當時全球最高,象徵著美國的金融、貿易霸權。拉登瞄準了世貿雙塔。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1993年,世貿中心北塔遭到606千克爆炸物質的襲擊。據說,恐怖分子本來想將世貿雙塔全部炸塌,殺掉數千人,結果導致6人死亡。此外,「基地」和其他恐怖組織還策划了一系列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包括「科爾」號軍艦遇襲、俄克拉荷馬大爆炸、美國駐肯亞及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案。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基地」分子參與波黑戰爭

在這段時間內,「基地」組織以全球各地為背景舞台,操練人馬,準備大幹一場。拉登自己在遭到沙特驅逐後,跑到蘇丹,繼續猛烈抨擊沙特,結果沙特派特使到蘇丹交涉,要求吊銷拉登的護照。沙特還說服拉登的家族不再向拉登提供每年700萬美元的津貼,並剝奪了他的沙特公民資格。拉登還和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關係密切,後者曾在1995年試圖暗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1996年5月,在沙特、埃及和美國的聯合施壓下,蘇丹當局要求拉登離開。當年8月,來到阿富汗的拉登正式向美國宣戰。

「基地」組織的其他成員也沒閑著,除了阿富汗,波黑戰爭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練兵場所。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波黑戰爭中,波黑穆族在戰爭一開始處於不利態勢。戰爭的另外兩方:塞族和克族都有後台(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而聯合國宣布對戰爭各方實施武器禁運後,塞族和克族都不懼怕,因為塞爾維亞軍隊繼承了南斯拉夫人民軍的大多數軍火庫,而克羅埃西亞可以利用自己的港口走私武器,唯有穆族遭徹底封鎖。在這種情況下,大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志願軍」進入波黑,他們徵召當地的穆族年輕人,對之進行軍事訓練,並向他們提供武器和制服,幫助波黑穆族逐漸挽回戰場上的不利局勢。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但這些「穆斯林志願軍」中,也混雜了一些「基地」分子。「9·11」事件中,劫持美航77號航班,撞擊五角大樓的米赫迪赫爾以及哈茲米都曾經參加過波黑戰爭。其中哈茲米還參加過1998年的車臣戰爭和阿富汗塔利班對北方聯盟的攻擊。

「9·11」後,柯林頓的巴爾幹問題特使霍爾布魯克曾經表示,當初美國其實已經查覺有「基地」分子參與波黑戰爭,美國曾試圖清除他們,這些人一部分去了阿富汗。如果不是(代頓和平協議)使得波黑戰爭結束,美國人也許會在波黑中部的山谷與洞穴中與「基地」分子作戰。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9·11」擊碎「美國夢」

霍爾布魯克的話只能說是「馬後炮」,事實上當時春風得意的美國人根本沒把「基地」放在眼裡,至少不認為它能對自己造成太大的傷害。柯林頓時期對「基地」組織發動的打擊可以說大多是不痛不癢,這位美國歷史上福氣最好的總統甚至坐視塔利班奪取阿富汗全國政權。解密文件說,柯林頓執政後期美國就曾草擬針對「基地」組織的打擊計劃,可惜正值總統換屆,該計劃被擱置。

海灣戰爭:埋下「9·11」的禍根

2000年1月份,懶洋洋的美國人依舊在談論柯林頓的性醜聞,在他們看來,國際風雲變幻離他們那麼遠,最兇惡的敵人根本無法飛躍大西洋或太平洋來到美國。此時「基地」組織卻開始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召開會議,討論「9·11」行動的細節。25歲的米赫迪赫爾和24歲的哈茲米因為作戰經驗豐富被拉登選中,參與行動。會議結束後,兩人持旅遊簽證從曼谷來到美國,踏上他們自認為「神聖」的不歸路。聯邦調查局曾經獲知這次會議的情報,但還是失去了阻止悲劇的機會。

1年後,柯林頓將政權和責任交給了小布希。此時,米赫迪赫爾和哈茲米等19名恐怖分子已經逐漸進入「攻擊位置」。由房地產泡沫支撐起來的經濟繁榮依舊讓美國人沉浸在虛幻的美夢中。當第一個美夢醒來,世貿雙塔已成為一片廢墟;第二個美夢醒來,美國人將經歷歷史上最漫長的經濟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小行撞擊使火星未能出現生命星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的知青歲月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