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旗人風俗之——根上

老滿洲旗人風俗之——根上

今兒個講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風俗之--根上

遼東鳳凰城白旗後堡子後營子里,老滿洲人講打根兒上,從根兒上說的說法和講究多。今兒個就從根兒上講三個故事,一是說說八旗的根兒,二是說說老話兒的根兒,三是說說後堡子老滿洲人家煙囪根兒。

先講講第一個故事,鳳凰城白旗後營子後堡子里老家兒講古(口述故事),會講講八旗的根兒。常常看網路上的同胞們說八旗,總有一些略微的差距,不知道對誤,不妨從根兒上說說後堡子老滿洲人講的八旗,茶餘飯後,供各位族胞消遣。

八旗,有整旗和廂旗,整旗,不是正旗。廂旗,不是鑲旗。說到這兒,好似也無所謂,整也好,正也好,廂也好,鑲也好,又如何?這話就得根兒上說說了。鳳凰城白旗後營子後堡子老滿洲人講故事是這麼說的,說老滿洲共主罕王爺爺創立八旗,還真不是八旗,罕王爺爺創立兩面旗,一白旗一黑旗,滿洲人最有的就是這兩樣顏色的旗布,旗布是麻布,而非棉布和絲綢。本色黃白,可以染成黑色。此外二旗。罕王舉事之後,萬民來朝,才升四旗。以白旗為最尊,後有蘭旗、紅旗、黃旗。再後來才有八旗。所謂八旗,在白藍紅黃四旗根兒上加了廂旗。為啥說整和正不能混呢?整是根兒上的整裝一旗,而非正和偏,更非正和邪。整是原提根兒。廂和鑲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別,廂旗是整旗的幫廂,是整旗衍生出來的東廂西廂。廂是附屬,附庸,輔助之廂。如果從八旗旗幟上鑲嵌牙邊的鑲去理解廂旗的鑲,那就根廂有著不一樣的意思了。常聽人說鑲旗,就是鑲著邊牙的旗。不置可否,也不願意否定,各有一說吧。

再講講這八旗的貴賤?常常在一些滿洲文化網上看到族胞關於滿洲八旗貴賤的論述,甚至還有很多人以滿洲正黃旗愛新覺羅氏,那就更是荒唐了。遼東鳳凰城白旗後營子後堡子里的老滿洲人雖然離北京很遠,可能對京旗的很多講究不懂。老堡子里的老滿洲的老家兒講故事的時候也會說說這個八旗的根兒上的規矩。咱們老滿洲八旗,並無貴賤。早前罕王手裡是白旗,再後來八旗體制,也已兩白旗為最強大(戰鬥力),後來學習大明朝,以黃為貴,為尊。兩黃旗和整白旗定為上三旗,所謂上三旗的根兒上不是上下的上,而是皇上的上,上三旗專指皇上直管的三旗,相對於各個王爺統領的五旗俗稱下五旗。上三旗並不貴,反而上三旗裡面沒有貴族貴胄。滿洲八旗里有倆大規矩,第一個規矩是皇子在其中一人登頂大位成為皇上後,其他皇子要「改姓降旗」,改什麼姓?就是不再姓愛新覺羅,而改成漢姓(金、趙、黃、傅)。降旗就是從黃旗變為下五旗。第二個大規矩是內衛制度,大內和各個王爺府的內衛全部來自上三旗。說白了,就是皇子們都要編入下五旗(有的直接就是旗主王爺),而內衛都只能來自沒有皇親近支的上三旗,也就是內衛中不可以有皇族的人和家奴下人(預防內亂和宮廷內亂)。

所以說,八旗中沒有貴賤,上三旗裡面肯定沒有皇族,而真正的皇族一定在下五旗,上三旗都是平頭旗人,世代出差。

第二個故事,說說遼東鳳凰城白旗後堡子滿洲旗人言語的根兒上。老滿洲人愛說全須全尾(引兒),我看現在解釋說這話是之八旗子弟玩的蛐蛐的有頭上的須子有尾巴上的尾兒。老滿洲旗人人家講故事說這個全須全尾是指人蔘,人蔘好的標準是必須要全須全尾,八旗進京了以後才拿這個口語形容蛐蛐身體完整,沒有殘疾。

後堡子老滿洲人家的老家兒嘴裡會說「愉坐」,舒服的意思,舒服、平安。愉愉坐坐,老人口中的話頭。可與問候,可以祝福。這話原本是山東話,民人說的祝福語,在民的租種旗人更替,會在出工前去給滿洲瑪琺和太太請安,口語就是愉坐。是祝福。這話讓老滿洲人學會了,成了滿洲人的敬語和口頭寒暄用語。

第三個故事講講「根兒上」的最滿洲民俗--煙囪根兒

旗人舊時候的房子最特別的就是煙囪,煙囪在西山牆南牆角外一米遠的地面上,獨立於房子,比房子高。滿洲旗人住家的煙囪叫呼蘭,呼蘭是煙囪,滿洲人中的共主愛新覺羅氏就來自於呼蘭,呼蘭是滿洲根兒。煙囪根兒對滿洲人而言,不僅僅房舍的一個組成部分。

平常看,煙囪根兒上搭著雞窩,煙囪冒煙是滿洲人歸家的信號,和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異曲同工。走再遠的路,當你看到自己啊煙囪冒煙的一瞬間,人才會從心裡感到回家了。

遼東鳳凰城白旗後堡子滿洲旗人講煙囪根兒,最根本的還是滿洲人始終牢記煙囪根兒是滿洲人靈魂的一處驛站。

老滿洲旗人說故事,講古,講規矩,都會講講這個煙囪根兒。滿洲人認為,煙囪根是人與陰間的大門口,無論是魂魄被小鬼領走,還是靈魂升天,都要從煙囪根兒上出發。爬煙囪。滿洲人對此處有敬畏,也是祭祀活動中神位之一。尤其是家裡有人故去,家裡人要站在煙囪根兒跟前,面朝西天,大聲祈禱:西南大道走好」。謂之「指路」。家裡親人故去,出殯以後,家裡人在頭七,會在煙囪根兒上放三碗清水。一夜的功夫,水會揮發一些。老輩人就會在嘴裡說:某某某(故去的親人)想念家了,早上天沒亮的時候來家看望過了。這就是滿洲人講的根兒上。從根兒上說的民俗。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罕王后妃傳奇》「繼妃袞代」(一)
長白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