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豁達大度:漢高祖劉邦的家風故事

豁達大度:漢高祖劉邦的家風故事

原標題:豁達大度:漢高祖劉邦的家風故事


對於劉邦獲勝、項羽失敗的討論,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項羽之所以失敗,在於他的性格,而劉邦之所以成功,也在於他的性格,所以叫性格決定成敗。


人之性格,由環境所造,而最為關鍵的環境,就是家庭。一個家庭的家風,對於性格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力。


劉邦與項羽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項羽之性格,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孤傲。他唯一看得起的人,只有他自己。除此之外,再厲害的人,在他看來也只是幫助自己做事的工具,如果厲害過頭,不想當工具了,那麼他就會將其視為敵人。同樣的道理,凡是他認準的事情,沒有人可以阻止,必須乖乖按他的話去做,否則也是他的敵人。


這種孤傲性格,正是源自他的家風。項羽並非普通出身,而是楚國將門之後,族人世世代代都在楚國當大將。他的爺爺項燕在秦始皇滅楚之時,力戰而亡。項羽的父親也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留下他和叔父項梁東躲西藏。雖然是東躲西藏,但將門之後的榮譽感從未消失,反而隨著命運的低落而越發強化,強化過分了,就變成了孤傲。

反觀劉邦,則截然不同。他出生於普通農家,但他生性懶惰,遊手好閒,發跡之前並不為人所重視。但在他身邊有一幫人願意與他為友,其中不乏蕭何這樣的睿智之士,可見他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


而在他發跡之後,這種性格讓他成為一個很容易讓人有親近感的主公。當然,只是單純地沒有架子,是絕不可能在亂世中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劉邦自有一種知人善任的智慧,既不以孤傲壓人,也不以親近自貶,這其中程度的把握,就是大學問了,也是「豁達大度」的真諦。



對於韓信,一個因為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而叛投過來的人物,因為劉邦最初忽視他,再度逃走。很顯然他的功利心十分強烈,劉邦在蕭何提醒下破格用他,卻在與項羽苦戰之時,被他要挾要封齊王。劉邦正欲大怒,在身邊謀臣陳平踩了一下腳後,立即明白過來,答應了韓信的要挾,換來大局的轉危為安。


這種快速的情緒變化,看似容易,其實相當困難。因為人的怒火是最難控制的,人的修養之中,也以能制怒為最大的本事。劉邦能在身邊謀臣踩踩腳的提醒下,就除去怒火,並形成一個最優的抉擇,幾人能如此?

後來包括韓信在內的幾個大將,在激戰開始後,又開始作壁上觀,扮演劉邦和項羽大戰的「觀眾」。劉邦也不以為怒,主動提出給他們大片封地,最終換得這些悍將出兵圍攻項羽,取得戰爭勝利。


天下大定之後,豁達大度的劉邦,換上了另外一副面孔,開始大殺功臣,並因此被後人詬病。其實,他之所以如此,除了古代皇權制度本身的弊病外,還在於這些所謂的功臣,已經蛻變為影響國家統一的分裂因素。如韓信等人,當年就有極重的私慾,也因此畏懼劉邦秋後算賬,稍遭懷疑,就態度消極,私下結交一些同樣心懷不滿之人,圖謀不軌。所以即便劉邦有錯,韓信等人也並非冤枉。


劉邦死後,繼位的漢惠帝性格仁厚,但是比較柔弱,對於父親的豁達大度傳承不足。他的母親呂后又是一個強橫的女人,長期控制朝政,以致於漢惠帝都被她逼得憂鬱而亡。但在其後繼位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人,都是知人善任,對於劉邦的豁達大度,有各自深淺不同的領悟,這種家風也算是得到了傳承。


當然,他們都不可能達到劉邦的那種高度,因為他是以特殊的家庭環境,再加上亂世的爭戰刺激,才發展出這樣一種智慧。打天下的苦,與坐天下的難,完全不同。

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湘評論mp 的精彩文章:

一錢太守:東漢名臣劉寵的家風故事
梁衡: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TAG:新湘評論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