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語言能力,應儘早培養,你可以試試這些小方法

孩子的語言能力,應儘早培養,你可以試試這些小方法

(本篇文章為「一同成長的粑粑」所寫的第229篇文章。)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取決於語言。在日本東京,有一所幼兒識字教學研究機構對一批孩子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5歲開始學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到95;4歲開始學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120;3歲開始學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高達130。

從這個調查研究結果中,可以得知:越早學漢語和練習口語,對孩子的智商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嬰幼兒時期,是人的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和最好的時期,也是孩子能夠學會語言、學好語言,發展智力,發展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時期。

在孩子5個多月的時候,王先生就給孩子讀詩詞。有時候,王先生不知不覺地給孩子讀了20多分鐘,而孩子也一動不動,認真地聽了20多分鐘。

一天,在妻子織毛衣的時候,5個多月的孩子在「哎、哎」地喚她。妻子以為聽錯了就沒有回答,而孩子急急地叫了一聲「媽」,聲音很大,像被逼急了一樣。孩子的變化可讓王先生自豪極了!這都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孩子才會說話那麼早!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王先生還給他念過《三字經》呢!雖然王先生並不是希望孩子能記多少,而是覺得三字一句的形式對孩子學說話有幫助,《三字經》不僅有韻律,而且句子短,字少,學起來更容易一些。

沒想到,到了20個月的時候,孩子突然背出了《三字經》第一段。要知道,孩子在那個時候連整句話都不會說呢。

可以說,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就要從咿呀學語階段開始,貫穿整個孩童期。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下面,我們來為父母介紹一些方法:

1.要用規範的普通話,不用方言

在上學的時候,學校都會貼上一個標語「請使用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是課堂上和與人交往中能夠讓人清晰了解對方意思的語言。如果用方言的話,那麼有些人就會覺得語言難懂。

2.慢點說,慢慢來,多一些耐心

在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時候,父母還要預防孩子口吃。在孩子2~3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發生口吃了。父母不要譏笑孩子,更不要去責備孩子。不然,孩子可能會在受到刺激後著急,說話結結巴巴,有的時候孩子會不再開口說話。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慢點說,把話說清楚,又或者是換一句話,從而改變孩子的語言習慣,促使孩子動腦筋去想,想好了再說。

3.用豐富的辭彙,避免語言單調貧乏

在教孩子學語言的時候,父母的用詞一定要豐富多樣。比如:與「奇怪」相近的詞有「驚奇」、「莫名其妙」、「詫異」等等;形容「燈」的詞有一—「五彩繽紛」、「多彩多姿」、「燈火輝煌」、「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等等。這樣,有助於孩子掌握大量的辭彙。

4.多說重複詞語,鞏固強化記憶

在教孩子學語言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重複一些新詞語,並把這些詞語放在句子中來說,不斷強化鞏固語言,從而幫助孩子加深記憶。除此此外,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反覆播放故事錄音,這樣的方法既省下了時間又學會了很多新辭彙。

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不僅加強了記憶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5.多做語言遊戲,玩出語言趣味

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僅靠日常生活中的交談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父母可利用散步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玩耍的時間和孩子玩語言遊戲。比如,反義詞搶說、組片語句、詞語接龍、同義詞和詞語修飾;可以把「風」形容成「柔和的風」、「涼爽的風」、「刺骨的風」、「蕭瑟的風」等;可以把某個句子伸縮,「伸」就是我們常說的「短話長說」,比如:「他走了」可以說成「他高高興興地走了」「他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走了」「今天他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走了」「今天上午他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走了」…「縮」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話短說」,比如用「花、燈光和高興」造句子,我們可以造句成:「小紅在柔和的燈光下高興地捧著一束鮮花。」「燈光下的小紅頭上戴著花在高興地跳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打破常規來造句,如「燈光下的花高興地笑了」。

當然了,父母要在孩子心情愉悅的時候來教授,如果孩子的心情不夠愉悅的話,那他只會覺得壓力和吃力。在孩子心情愉悅的時候教授,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記憶能力、應變能力、想像能力、擴散思維能力、概括能力等,還培養了孩子對語言的敏感、興趣。

6.鼓勵用語言描述,提高口頭表達水平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鼓勵孩子講故事、編故事;與孩子玩故事接龍、續尾的小遊戲;讓孩子多開口,想什麼就說什麼,學會讓孩子把心中的想法和看法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還可以帶孩子到戶外遊玩,擴大孩子的眼界,從而增長孩子的知識。回來之後,父母可以讓孩子把看到的、聽到的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孩子喜歡看噴泉,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通過「聽」、「看」、「觸」,認真觀察噴泉的顏色、大小、形狀和噴射的方向、速度、水的溫度以及周圍的景色,讓孩子慢慢地、有條理地描述出來。

像這種類似子口頭的作文訓練,能幫助孩子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為將來寫書面作文能夠有一個牢固的基礎和素材。

7.儘早向閱讀過渡,提高書面寫作水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言的辭彙是非常豐富和具有深度的。在漢語言中,有的字有多種釋義,有近義詞、同義詞和等義詞等。但是如何來掌握這些漢語言呢?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了。

可以說,閱讀是發展和增強孩子語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孩子書面寫作能力和語言辭彙的重要途徑。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幫助孩子來閱讀。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要經歷四個階段:父母自己讀;父母和孩子同時讀,父母和孩子各讀一段;父母不讀,讓孩子讀。而在選擇圖書的時候也需要經過四個階段:字少畫多的書;字多畫少的書;無畫的拼音書;無畫無拼音的書。

只有經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孩子才能在有趣中增加辭彙量,積累不少知識,還能夠為自己的語言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8.要給孩子適度的語言刺激

有很多父母都會認為:嬰兒時期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給他們講的東西相當於白講。其實不然,從孩子一出生的時候,甚至孩子在胎兒的狀態時,就會和不斷地接收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當父母給他們念詩歌,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看似不理會、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實他們都在一點點地接收。

9.鼓勵孩子的語言表達

對於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想說話的。雖然他們說話的方式和內容會有點幼稚,但是父母也要多聽孩子說話,不要急於告訴孩子:那是錯的。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時候,他們所講的話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識。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多鼓勵他們用言語表達,從而開發他們的言語智商。

對於孩子幼年時期的「錯誤認識」,那是他們的思維特點,父母不要去刻意修正,而是要加以引導。

總而言之,在孩子處於幼兒時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機,抓住一個「勤」字,孩子多聽、多看、多讀、多寫,從而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將會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在孩子面前少一些負面的言行,讓童心遠離嫉妒,做個豁達的人
爸爸想要孩子丟掉自卑的包袱,這11點自卑的表現你要知道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