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結束貿易摩擦,美方更著急

結束貿易摩擦,美方更著急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彭波】

有消息稱,美方希望近期與中國達成經貿協議,以結束貿易摩擦,並開始相關文件的制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兩國元首一致同意,要推動中美經貿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兩國經濟團隊正在保持接觸,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貿易摩擦是美國發動的,所以貿易摩擦的主要矛盾在於美國方面。而根據當前美國內部的形勢分析,可以判斷真正徹底結束貿易摩擦的概率不大。中方表態說:「願在嚴肅、平等、誠信基礎上,通過談判磋商解決經貿問題。同時,我們也會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可見中方既懷有良好的意願,也對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與準備。

資料圖來源:東方IC

一、美國當前內外問題不斷暴露

當前,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表相之下,美國內外問題不斷暴露。

在國內,美國股市不穩,利率上升,公私債務雙雙增長,財政與外貿赤字雙擴大,經濟繁榮臨近高點,掉頭向下的概率很高。普遍認為明年美國經濟將會出現困難的局面,高盛認為美國股市已經進入熊市。

國際上,歐盟跟美國關係日益惡化,拉攏俄羅斯以「聯俄制中」的計劃不成功,最近俄烏又鬧衝突,美國顯然左右為難;中東局勢日益混亂,朝鮮半島局勢逐漸脫離控制,日本則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中美貿易摩擦陷入僵局,特朗普宣稱很容易贏的貿易摩擦變得相持不下。

總之,美國的形勢並不樂觀。

尤其是美國當前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特朗普上任之後,多行險道,製造對立,放大社會矛盾,在爭取到極大支持和擁護的同時,也招致了激烈的反對,內部撕裂不斷加深。

在剛剛結束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保住了參議院,民主黨奪取了眾議院,雙方相持不下。預計在未來兩年時間內,特朗普不但施政會遭遇到極大阻力,反對勢力甚至仍有清算特朗普的企圖。

特朗普(資料圖/東方IC)

二、美急於尋求突破中國以擺脫困境

美國當前內部形勢欠穩,特朗普為求自保,必然尋求在外部獲得補償,以緩和內部矛盾並鞏固自身地位,而中國將是其最重要的突破方向。事實上,也只有突破中國,才可能獲得足夠的利益以穩定美國內部的衝突。

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其實並未取得內部共識,雖在政治精英內部達成一定的默契,但是企業界並未普遍認同,多採取觀望態度,經濟學家則較多反對。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摩擦半年多以來,收穫甚微,美方自己的損失卻在不斷擴大,企業日益不滿,政治精英也在搖擺,開始對雙方施壓。

11月6日,美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新加坡表示,如果中美再鬧下去,世界遲早要大亂。11月7日,美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也在新加坡發表講話,指出中美兩國如不能達成一個可行共識以解決當前爭端,會有冷戰的風險。這是對中國的威脅,同時也是對特朗普的喊話。

日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警告華爾街不要插手中美貿易談判,稱如果急於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將會削弱美國的談判地位。

綜合判斷各方面信息,可以判斷美內部矛盾日益激化,形勢日趨不穩,美國政府面對壓力不斷提升,急於突破中國,達成對美國有利的協議以求內部安穩。

三、中美之間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當前中美之間存在四重矛盾:經濟矛盾、政治體制矛盾、大國博弈與文明衝突。對於前兩重矛盾,中美尚可能取得一定的緩和,後兩重矛盾則難以完全調和,會在某個時機,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

當下,美國看到貿易摩擦還不足以讓中國屈服,又不斷以「冷戰」相威脅。然而,中國不可能為了緩和貿易摩擦的打擊,或者因為害怕「冷戰」,就作出不應有的讓步。中國外交部的表態證明,中國決不會犯「以地賂秦」的錯誤。

因為如果強化美國的野心,「冷戰」甚至後續的「熱戰」就可能真的隨時到來。對此,美方早就有看法:如果中國答應美國的要求太容易,反而會讓美國產生為什麼要求不更多一點的訴求。因此,如果美國在未來的磋商中,繼續堅持自己的無理要求,中國是退無可退。

11月17日,特朗普表示已經收到中國提供的貿易建議清單,但還不能充分滿足其要求。這充分說明至少在口頭上,美國的貪婪尚未收斂,中國不應有的讓步越多,美國遏制中國的動機就越強烈,「地不盡而敵不止」。相反,假如中國採取適當的策略,張弛有度,不讓其訛詐得逞,則美懾於中國的決心和實力,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四、中國需三思而行

首先,示好、發難反反覆復是特朗普的慣用伎倆。

特朗普通過各種渠道表示友好,然後又公開發難,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訛詐的策略,特朗普對其他國家也經常使用。因此,美國能否提供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條件,還要看具體談判。

其次,如果能達成協議,也不意味能真正結束貿易摩擦及中美衝突。

美國政府具有極強的「棄約精神」,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公開宣稱只有對美國有利的協議才會遵守。因此協議即使達成,美國隨時可能會翻臉。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至今,不只是中國政府,相信全世界各國政府都會對此有所認識,有所準備。

契約本來應該是約束雙方的,一個只能保護美國利益而限制中國行動的契約對中國有什麼意義呢?

美方的談判者,估計也明白這一點,那樣的話,就更不必奢望中國會簽訂一個不利於自己的協議,而加強特朗普的力量,助長其野心。

最後,不確定所造成的損失恐大於貿易摩擦本身。

當前,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內部深化改革、堅持對外開放,解決自身的問題。目前,貿易摩擦所造成的直接衝擊有限。相反,美國之前與中國談判中的幾次反覆,其不確定性所造成的衝擊遠大於貿易摩擦本身。既然美國有此劣跡,而且不確定給中國帶來的損害更大,那麼中國完全有理由繼續與美方耐心談判,而不急於達成經貿協議。

五、不必急於結束貿易摩擦

當前,中國應充分意識到中美矛盾的特殊性質,美國國內鷹派很多,政府內部對中國不友好的當權派也不少,不大可能因為一個協議就徹底結束中美摩擦,急於結束中美貿易摩擦在根本上是一種幻想。

所以不妨把貿易摩擦當作中美博弈來對待。如果貿易摩擦持續的時間及造成的損失都超出美國的意料,充分顯示中國之決心、智慧和力量,就可以有效制約美國的野心。朝鮮戰爭讓美國消停了幾十年,貿易摩擦中如果表現得堅決有力,就可以讓美國切實感受到中國之決心,日後不敢輕易發難,從而有效避免美國對中國長期發展的干擾和衝擊,取得長痛不如短痛的效果。

當前,美國已感受到貿易摩擦的壓力,但還不充分,內部矛盾尚未完全激化,特朗普已感受到了困難,但還不是特別困難,所以未必是徹底結束中美貿易摩擦的最佳時機,還要看美方的誠意。

半年以後,美國經濟下滑趨勢可能更加明顯,內部撕裂更加強烈,與其他國家的矛盾也更加激化,特朗普及共和黨急於展示成績、擺脫危機以尋求連任;而中國產業調整開始見效,經濟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並逐步回升,這時形勢將對中國更為有利。

貿易摩擦是美國發動的,但是其進程不能完全由美國掌握,中國也要力爭主動。

總之,要讓美國切實感受到,挑起貿易摩擦是落後過時的思維,對美國本身也不利。近期會不會達成協議,就要看美方是否深切認識到錯誤,是否展現了足夠的誠意,中國方面並不需要急於和美國簽訂貿易協議,對中美貿易摩擦近期內徹底結束的前景亦不必抱過高期望。

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中方無意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打『貿易戰』,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對於一方拉單子、開條件,另一方只能予以滿足的做法,中方無法接受……中方不是經貿問題升溫的始作俑者,其降溫不是中方能一力承擔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特別是美方體現善意和誠意。」

類似的信號,美方應該接收到不少,貿易摩擦走向什麼結局,就看美方怎麼領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拿民國債券來要錢,網友:八國聯軍的賬清一清?
美國強調:誰給朝鮮運油就制裁誰!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