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慧長老:修行如何「隨緣?

凈慧長老:修行如何「隨緣?

凈慧長老:修行如何「隨緣」?

修行不能違背因緣條件。違背了因緣條件,修行會遇到種種障礙。所謂因緣,就是客觀的規律性,它是不隨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達摩大師說:「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報冤行」重點講「逢苦不憂」,「隨緣行」重點講「喜風不動」。一苦一樂,皆從緣生。對於學佛修行的人來說,苦是一種障道因緣,喜也是障道因緣。如果我們能掌握緣起性空的道理,凡事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就能將憂喜置之度外,洒脫自在地生活。

修「隨緣行」要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落實在待人處事中,落實在遇緣應物中。我們的在家教友有機會來這裡參加禪七,這也是一種緣,沒有緣是來不了的。在禪七期間,大家每天打坐,精進用功,都很有收穫。但是,禪七結束了,各位回到自己的家裡了,這是另外一種緣,另外一種條件。緣改變了,我們如果還要成天打坐,既不上班,也不做家務活,那行不行呢?應該肯定地說,那是不行的,因為你還不具備那種條件,還沒有那份緣。就是我們出家人,除了定期的專修時間,一般地說,要想成天專門打坐也是很難辦到的。比如我自己,我很想有時間在禪定方面進行體驗,放下萬緣,專修一、二年,但時節因緣使我無法擺脫許多事務性的工作,總是一件事接一件事,多數時間是幾件事重疊在一起,推不掉,也擺不脫,只有發心去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在「動」中來磨鍊,在「動」中來修持,做到像《證道歌》所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在「動」中修持特別要注意時時覺照、事事覺照,注意管住自己的心態,保持心態的安詳。有了覺照,「動」中能「靜」,「語」中能「默」,那就行亦是禪,坐亦是禪,時時安然,處處安然,事事安然了。這種修行難度太大了,必須有定期專修做基礎才能逐步達到這種層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分段解釋2
1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

TAG:平常新語 |